人间小欢喜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昏时分,我走进艾力家的小院时,他的妈妈——胡西旦大姐迎上来问好。
  我的嗅觉捕捉到的却是一股香甜的味道,果然,灶台上熬着一盆果酱。杏子酱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了,这是童年的味道。
  杏酱的味道是相似的,形状却大不相同。胡西旦大姐熬制的杏酱是将整个杏子投入到糖水里,又不能让糖丝粘黏盆底带出糊味,只能微火慢熬。最后,奇迹出现了——糖汁变成琥珀色,杏子颗粒完整,晶莹剔透。
  “大姐,我妈妈做杏酱,都是把杏核去掉,熬出来的酱稠稠的。你这个杏子一个都不破,汤汁透亮,你是怎么做的?”
  “这样用手轻轻晃动盆沿,不能心急,不要用勺子搅拌,不然果酱会很浑。”
  不同的民族,制作方法也有区别。夕阳的微光里,我吃到了带着杏核的果酱。
  “喂耶,你的眉毛拧到一块了,不甜吗?”大姐很诧异。
  “太好吃了,酸甜酸甜的。”
  伊犁是水果的天堂,第一次读到但丁的《神曲》里 “此处春常在,花果万千,各诉蜜意”时好惊奇——这分明就是我们伊犁嘛。从五月的桑葚、草莓,六月的杏子、树莓、樱桃,七月的苹果、桃子、梨、李子、甜瓜,九月的葡萄、红枣,妈妈们坐在树荫下,将这些新鲜可爱的水果洗洗切切,去籽、加糖、熬煮,透过制作食物传递美好的生活方式,整个家都浸在一种甜蜜的香气里。每一种水果,都被巧手的妈妈们熬制成果酱装进瓶子里,封印住每个季节所独有的美味。
  西方电影里常常出现的果酱,是伊犁人茶点的必备。从城市的面包到牧区的馕,蜂蜜与果酱,都是最佳佐餐伴侣。这与移民定居在伊犁的俄罗斯族有关,他们在融入到伊犁人生活的同时,更将自己的民族文化撒播在了伊犁。伊犁人的文化、生活和饮食习惯受到了各种影响——普遍喜欢文学、歌曲、油画和电影,女人喜欢穿连衣裙和呢料大衣,餐桌上少不了面包、果酱、冰淇淋和格瓦斯,庭院里的鲜花和街边的橡树。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融合的奇特的共生现象,也深深影响了伊犁人的性格,既有做人做事的豁达朴实勤恳,又有内心世界的优雅浪漫情怀。
  对于伊犁主妇来说,制作果酱不仅仅是给孩子增添一道吃食,还是一个特殊的仪式,有点像厨房魔术,餐桌上没有果酱,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尽管超市里的果酱应有尽有,但是会遭到妈妈们的鄙视:“那不是果酱,是果冻,添加了那么多明胶,还有说不上名堂的添加剂,哪有果子的味道,难吃死了。”所以,在许多伊犁人的厨房里,仍然闻得到熬制果酱的愉悦香气,也看得到主妇挥舞着漏勺的身影。这大概是工业化世界里,她们对家人、对生活最真挚的爱了,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的珍贵滋养,厨房里的秘密,便是人间小欢喜。
  我的少女时代,每一个暑假,都与果酱有关。
  院子里有棵海棠果树,每年都结很多果实,树枝几乎垂到地上。海棠果不耐储存,烂掉又可惜,果酱便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我坐在树下,洗衣盆里满满一盆核桃般大小的果子,我的任务是去核,挖掉虫眼,手指被小刀划得伤痕累累。但是一觉醒来,果酱带着朝霞的颜色,稠稠酽酽,庄严地静置在搪瓷盆里,那样的早晨,带着欣喜与爱意。
  它们最终被拧紧瓶盖,等待一场雪的降临。西红柿、李子、葡萄……装着各种果酱的瓶子摆满了杂货间。
  而我的手,不是被西红柿汁液蜇得生疼,就是没完没了的小疤痕。
  我并不爱吃甜食,对果酱也不热情,或许,回忆很美好,但熬制果酱的过程并不都是甜美。
  我对熬制果酱的程序烂熟于心,却没有亲手熬制过一次,即使自己当了妈妈,也没有给过孩子这种甜蜜的表达。然而,我家的餐桌上常常出现各种果酱,有妈妈熬的,也有朋友送的。前些天,黄新送我一瓶桑葚酱,甜而清新,她说出锅的时候淋了柠檬汁。
  俄罗斯族朋友伊琳娜家的果酱年年从不缺席,大多出自她妈妈之手。伊琳娜的妈妈常常烤制一种叫“比洛克”的果酱面包,杏酱、草莓酱等每一种本地水果制成的酱,都被她铺在面饼上,烤制成浓香的爆浆面包,香甜了我女儿整个成长岁月。
  有时伊琳娜也亲自熬酱。那时候我们还年轻,深秋,我们两家会选一个周末,带着俩孩子去霍城县大西沟采摘野酸梅。大西沟还没有被开发成景区,我也并不知晓野酸梅林是亚洲独有的、唯一的分布在新疆霍城县大西沟境内天山山脉北坡的罕见物种,是全世界仅存的且极为珍贵的野生果种,也是世界罕见并濒危灭绝的原始野果。我们在大西沟每个山头自由出入,男人在河沟捡石头,孩子们采野花编花环,我和她忙着采摘熟透的浆果。大西沟打造成福寿山景区之后,我们反而再也没有去过了。
  我们采回来的野酸梅,经过她的熬制,浓缩成精华,珍藏在冰箱里。她还熬草莓酱、樱桃和树莓酱。在俄罗斯民间谚语中,覆盆子(树莓)被认为是一切事物最甜、最美味的象征。
  果酱的甜蜜历史,是从哪里起源的呢?时间倒回到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的洞穴里,当时的人们就会从蜂窝里掏取蜂蜜,然后放在土器中和水果一起煮,可以说果酱是有史以来伴随着人类的最古老的保存食品吧。古罗马时期,人们会将水果和鲜花一起放在蜂蜜中浸泡,以保存水果,追求更好的口感。公元前320年左右,著名的亚历山大大王东征,攻打印度,把珍貴的砂糖带回了欧洲开始制作果酱。果酱就是食物保存试验的一个缩影,而它的诞生,与糖息息相关。
  因为甜蜜,果酱除了具备食品的功能,还隐喻着爱情。
  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情书里写道:“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秘密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日本电影《小森林·夏秋篇》里,市子一边做果酱一边自语:“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等着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的成果只是付之东流,于是……把你们做成果酱吧。”——就像是她那段没有善终的爱情。
  卡耐基有句名言,提醒人们不要瞻前顾后却忽略了当下,真正重要的是过好每一天。“我们多数人都像那样——挂虑着昨天的果酱,又担心着明天的果酱——却不会现在就把今天的果酱,厚厚地涂在面包上。”
  女儿并不知晓这句名言,她的吃法却是把果酱厚厚地涂在面包上。
  “你抹的果酱也太多了吧,不腻吗?照你这样吃,牙不疼才怪呢。”我看着女儿手里列巴上摇摇欲坠的果酱忍不住啰嗦。
  “这样吃才过瘾嘛!”两个小姑娘一起反驳。
  “来,再加一点,这才有满足感。”伊琳娜任由孩子吃甜食,完全不顾她们长不长蛀牙。
  回想多年以前,我们去山林里与小动物们抢着采摘浆果,然后经过挑选、清洗、碎浆等工序做成一瓶果酱,享受完那片刻的味觉欢娱之后,还留下什么呢?脚步踏在落叶上的声响,孩子欢叫的场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时间路过我们的时候多残忍,一晃人到中年,那些飞扬的笑声变成了迟暮的伤痕。还好有果酱的甜蜜疗伤,天真和倔强,还和以前一样。卡耐基说得对,为每一个当下而活,为了内心的热爱而投入行动,美好的生活,从拥抱平凡的此刻开始。这,是幸福的法门。
  即使搬进城里楼房,我妈妈还保留着做果酱的习惯。有一天打电话叫我过去,进门的时候,她正在厨房熬果酱。望着一丝不苟守在灶前操作的妈妈,我的眼前浮现出年轻的她在炉火前忙碌着的样子,熬果酱,熬糖稀,铁锅里滚着骨头汤,从烤箱里拿出配方简单的面包……如今妈妈老了,却依然想让她的孩子在冬天的早餐桌上吃上亲手熬制的果酱,在她心里,从盛夏到深秋,熬果酱是怎样一种“美得冒泡”的小日子啊!
  然而我还是让妈妈失望了,没有了院子里的果树,熬酱还有什么意思。她再也不熬果酱了,阳台上晒着杏干。
  胡西旦大姐的杏子酱,让我感到羞愧,水果如此鲜美,我却不解风情。
  夜间,读约翰·济慈,正好看到这样一段话:“说起享受,此刻我一手在写,一手握着油桃凑近口齿——何其美哉。这桃肉柔软蜜滑,汁液香甜——如领赐福的草莓,这丰腴的美味沁人喉舌。我当然受其滋润,硕果累累。”
  哎呦,就在刚刚,我也是吃着流着蜜汁的油桃写完了这篇随笔。顿时闪过一个念头:明天要不要和妈妈商量一下,熬点杏酱呢?
其他文献
夕阳下的山茶花  听说今天就要宰杀的阿黄不见了,整个村庄像掀翻了天,男女老少都四散着出去寻找。妈妈走出家门时,拉上我,说:“你也一起去,人多力量大。”  我挣脱妈妈的手,独自来到家门口的小河边,望着河对面的塔山和山上的古塔出神。古塔上的一扇扇石窗,宛如一只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直愣愣地望着我。  人们四处奔走,不停地呼唤着阿黄,像是呼唤走失的孩子。村庄的周围,除了小河、池塘,就是田野,連个人都藏不住。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时期的基础教育要求与以往相比越来越高且越来越细,尤其是为小学生学习打基础的语文学科,愈发注重对阅读教学的革新与完善,要求语文教师丰富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而传统文化作为极富文化底蕴的辅助教学资源,科学渗透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既可以使小学生充分理解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可以赋予语文阅读教学全新的形式与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
期刊
文必才,原名文才子,1922年10月生.贫苦渔民家庭出身.1940年参加革命活动,一直在镇江大港和山北港沿江一带以捕鱼为掩护,送情报、护送干部过江.194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95
期刊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来说,学习只是落实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段,复习才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途径。重视学生复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全新的复习指导模式,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借助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连缀在一起构建“物理复习知识网”,并让学生弄清彼此间的关系点,将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起来,使之融会贯通,如此才能逐步提升物理教学活动的育人质量。  一、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期刊
一  品味一篇作品转换成另一篇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理论界称之为互文性。我可不敢拿着虎皮当大旗。我只是琢磨这种转换过程中,强化了什么,弱化了什么,略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我的例子是,《一千零一夜》第4卷《一梦成富翁》和《博尔赫斯小说集》中的《双梦记》。博尔赫斯标明了此作“据《一千零一夜》第三百五十一夜的故事”。他利用了《一千零一夜》的库存资源。  假如从素材来源来给作家分类,那么就有了这样
期刊
她和母亲之间隔了一条银河,这条银河不叫银河,叫寒山。叫寒山的这条河是什么时候来到她和母亲之间的呢,这还要从母亲住院开始说起。好几天了,母亲吃不进去也不上厕所,起初以为是感冒,药也吃了不少,后来慢慢只向外吐酸水,脸也蜡黄蜡黄的。自己不是没给母亲治过,可火罐挨到母亲胃部还不到两分钟,母亲就受不了了,自顾自挪出一个通气口,眼见是白瞎了自己一番功夫。拔罐,说穿了,和刮骨疗伤一样,不把腐肉除了,伤口怎么能好
期刊
读一个人的作品,读多了,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进去。时间长了,慢慢就感觉它成了自己的东西。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情节。  喜欢一个人的作品,无疑是好的,但必须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尽量不要去模仿,更不能抄袭。否则,那种移植过来的东西,就被称之为“偷”。  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但不知道这句话是赞美还是讽刺。从名牌产品到艺术创作,没有一种东西能够靠模仿走得长远。名家已经形成自己的
期刊
栏目主持人:蒋晓华 刘思阳  编者按:伊犁是水果的天堂,心灵手巧的主妇们深谙贮藏这甜蜜滋味的方法,熟稔熬制果酱的每一道工序。久而久之,人们从果酱里提取出另一种味道来,包含着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向往,隐藏了过程中的辛苦,提炼出一粒粒琥珀般的心。  高原,记梦  群山飞翔,群山有着恣意的苍茫  群山在抒情时,肯定有自己的想象  怀念,信仰,飞起的尘埃  隐没在岩石中的爱情已经远离人间  再次虚构一场
期刊
“相峙南徐”前几期的话题,牵涉到微型小说作者的培养、微型小说作品的投稿、微型小说的年选、微型小说期刊的印数等问题,看起来是彼此独立的话题,但串起来看,我认为都是关于微型小说的生态问题,并且是微型小说作品之外的生态问题。因此,当严有榕先生让我选一个话题时,我便想到了微型小说作品之内的一个生态问题,即微型小说的地理书写。  微型小说的地理书写,自古有之。《西京杂记》中便有汉代宫廷苑囿、太液池、昆明池的
期刊
老牛是个写戏的。  老牛不是真写戏的,真写戏的是指写剧本、作曲。这些老牛不会。老牛会的是代表剧团和外单位谈演出合同。说白了,老牛就是剧团跑业务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业务经理。  业务经理嘴巴都能谝,白的能说成黑的,黑的能说成绿的,说假话脸不红心不跳。老牛也行,说话就像没了龙头的水管,一绺一串滔滔不绝,听起来能烦死人。可没人敢烦他,那时剧团红火,有好演员也有好戏,有单位排着队请剧团去唱戏,谁前谁后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