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让数学学习走向本质理解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开展问题导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分析、练习应用与自我反思四个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解决问题,最后拓展、总结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已有经验,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不断完善探究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通过提出问题有效链接新旧知识。例如,在“方程的意义”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方程,难以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教师首先为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物体,如天平。教师展示天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天平有什么了解吗?”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天平中间有指针”等,此时教师适当补充:“天平不仅可以称物体质量,而且能够判断两者质量是否相等。”当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方程是什么?等式是什么?”“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知识。
  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意义。同时,学生解决问题时必须经历讨论分析的环节,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见解与经验,获得新知,通过集体的力量成功地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教材内容具有密切相关性。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消化与吸收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搭配中的规律”时,本課的教学目标为探索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展示出搭配中的规律,在例题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变式练习的方式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现在有两件上衣,如果增加一条裤子,上衣数量不变,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如果上衣、裤子同时增加,又会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教师组织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同时经过整理,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待各小组学生充分讨论后,再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认为:“上衣件数乘以裤子条数就能够得到搭配方法的种数。”教师问:“能不能总结得再简单一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搭配问题中的规律其实可以用□×□表示。”
  三、练习应用,拓展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练习应用,可以获得思考与分析等一系列学习体验,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引导其进行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在练习应用环节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教师首先在白板上出示练习题:“一张靶纸共有3圈,投中内圈、中圈、外圈分别得10环、8环、6环,小明投中2次,他可能得到多少环?”问题提出后,教师说出思路:“同学们,这个练习题可以列表整理数据,分析小明得到的环数。”之后,学生自主练习,有的学生主动发言:“列表整理数据后计算可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也有的学生认为:“如果只是通过字母表示投中环数,或是只在草稿纸上写出2次可能投中的环数,可能与实际投中的环数有出入。”同时,教师将计算题中“小明投中2次”改为“小明投了2次”,要求学生再次思考与计算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明投了2次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可能2次都没有投中,可能2次都投中,可能1次投中、1次未投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即一字不同,答案完全不同。
  四、自我反思,总结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还开展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误区,及时提供指导;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反思,最终总结问题,再发现新问题,不断巩固与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搭配中的规律”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量关系,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讨论分析环节中提出的一些数学问题:“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提出一些与搭配方法有关的问题,也知道了计算搭配方法规律的算式,那么有6件上衣,为什么可以得出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学生回答:“通过‘12÷6=2’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有6件上衣,最终得出12种搭配,那应该是有2条裤子或是裙子。”同时,教师进一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尝试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自我反思、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其他文献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古诗.它是唐代颇富激情的诗派,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如表1)多集中在中高年段.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古诗,边塞诗中的地名往往带有浓烈的地域特色.综观其地名,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实指的地名,如玉门关、阳关、凉州、安西、青海等;二是泛指的地名,如塞下、大漠、瀚海、边城等.这些地名是诗人表现边塞征戍行为的重要空间“见证者”.从语文的视角看边塞诗中的地名,它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借助边塞地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豪气万丈的唐朝
期刊
数学知识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当下却出现了拥有高学历的老师、会解题的学生不甚理解数学的现象.为了使学生的生物脑成为智力脑,就需要数学教师不仅讲推理,更讲道理;不仅讲思考,更讲思想.这样通过学科知识的视角讲数学故事,才有可能让数学育人在课堂真正发生.
研究性学习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学习内容,其选题有着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当今时代,“引入文化元素,助力学生学习”既是小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新视角,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吸收。  一、依托传统文化选题,让传统文化育心田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如正月初一的春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月初五的端午
期刊
古人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今有闻,“教育不仁,以万生为工具”.教育的天空,人在中央,这是永恒的朝向.以教育之眼,看天地自然,看人世沧桑.教育的基础价值和根本目标何在?学校的每一侧面、每一班级、每一课堂该如何承接与抵达?我们心中应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接一切挑战,教育的良好生态方可遇见.
期刊
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育人”,这是所有学科共同的核心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理应体现立德树人导向,寓育人目标于学科教学之中.育人目标不是空谈,要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那么,怎样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发掘育人关键元素,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呢?在此,笔者辑录几位数学名师的教学案例片段,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在教学中把握育人契机,让数学学科立德树人功能真正落实的教学智慧.
期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讲述自身故事,让课堂贴近生活  教师让课堂贴近生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悟到语文之道。  比如,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在导入环节
期刊
学科融合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是说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起来,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任务、概念和学习内容,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期刊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这些经验为三角形特征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认知准备,同时让学生觉得三角形的特征非常简单,缺乏挑战性,自然也失去学习的动力.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则主要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做好知识铺垫,而与前者三角形的特征这一内容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割裂呈现同样会让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需求不强烈.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品鉴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四年级上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再到五年级上册“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四季之美》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里的课文,是日本平安时期宫廷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
期刊
学校的常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级轮流遴选两名升旗手进行演讲。一则树立榜样,让同学们向升旗手学习;二则以示荣誉,鼓励获得荣誉的同学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开学第二周星期三,大队部邓老师通知我,轮到我们班遴选升旗手了。我有些为难:几年下来,班级里当过升旗手的同学已有八名。剩下的同学,并不是没有优点或特长,只是离表现突出、堪称榜样还有一段距离。这“矮子里面拔将军”,着实让我有些为难。  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