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改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数学教学要具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要根据义务教育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所以,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51-01
1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目前新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被提出来当做教育的重点。创新不管是对培养学生能力,还是对发展学生成绩,或者是增加教学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2.1 要正确认识创新
对于创新的认识,切记不要进入到不务正业,过于放纵的误区当中去。要明确认识到新的发现探索,新的观察看法,新的解决方式都是创新的形式。创新性的体现不在于其是否是首次出现,而在于其出现是否带来了新的意义。学生想要创新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深刻理解教材,能够深刻把握教材,另外要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新的问题,以及思考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总结尽量多的方法实现能力的创新。
2.2 要构建师生的良性沟通,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完整,对学生心里的了解,尽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尽量形成互相理解的沟通。教师要摒弃之前完全的填充式教学,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互帮互助,良性互动的创新学习氛围。
2.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将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发展
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使学生明确产生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实现思维的创新,引领学生提出质疑,敢于质疑,进而进行研究讨论
3 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创新能力
3.1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创新探索
兴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相结合,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够保证学生经过自身的分析结合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通过兴趣的提升,实现知识的掌握。
3.2 鼓励学生研究数学,培养创新兴趣
在大环境集体中生活的初中生,其正在心理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好胜心强,自尊心强。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因为数学科目是比较枯燥的数字,图形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比赛,数学解题小组竞赛,推理故事分析等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主动性。
3.3 分析数学的美感,带领学生欣赏运用
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美的事物,比如说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所构建的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物体,另外一些几何图形所组成的立体多样的物品,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向学生展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美的体现和应用。达到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形成长久的坚持动力。
4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细致要求
4.1 正确辨别学生的创新态度
初中学生思想意识状态还不是很成熟,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先分辨错误的产生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经过引导帮助学生改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学生爱接话,要根据学生接话的内容和原因,判断其是不守纪律还是反应快,思维敏捷。这两种判定结果,对于学生创新一时的确定是有一定帮助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到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创新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并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一味的否定出格的行为。要明确到一些孩子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有更加超前的认识,和积极进取,创新学习的精神。
4.2 正面鼓励并支持好的创新行为
处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判定的能力,往往会以教师的评价确定自身的位置。不管是教师,还是周围人群的评判,对于学生来来说都不够全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学生的细小进步。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不同孩子身上显示出来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比较细微的进步,和很小的能力体现,也要尽可能的给与肯定和表扬。在鼓励中的学习效果的吸收要比在低沉情绪下学习进步的要快一些,尤其是数学的步骤性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理解掌握的简单步骤,深入引导,达到比较复杂课程的学习。
4.3 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创新能力
有浓厚的好奇心,是成功的基本,只有带着兴趣去思考,才能够最大限度理解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发挥引导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追击问题的时候,可以举在运动会中跑步中俩人速度差距的事例,引导学生谈就这一问题的兴趣,开始一堂课的教学。这种在教学活动开始就引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认识,将实用性和兴趣引导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更高层次的教育。
5 结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独异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要以教师作为引导角色,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两者互相配合,实现最好的初中数学教育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 2006(06).
[2] 孙庆利.初中数学新课程与教师的适应发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51-01
1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目前新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被提出来当做教育的重点。创新不管是对培养学生能力,还是对发展学生成绩,或者是增加教学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2.1 要正确认识创新
对于创新的认识,切记不要进入到不务正业,过于放纵的误区当中去。要明确认识到新的发现探索,新的观察看法,新的解决方式都是创新的形式。创新性的体现不在于其是否是首次出现,而在于其出现是否带来了新的意义。学生想要创新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深刻理解教材,能够深刻把握教材,另外要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新的问题,以及思考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总结尽量多的方法实现能力的创新。
2.2 要构建师生的良性沟通,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完整,对学生心里的了解,尽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尽量形成互相理解的沟通。教师要摒弃之前完全的填充式教学,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互帮互助,良性互动的创新学习氛围。
2.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将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发展
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使学生明确产生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实现思维的创新,引领学生提出质疑,敢于质疑,进而进行研究讨论
3 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创新能力
3.1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创新探索
兴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相结合,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够保证学生经过自身的分析结合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通过兴趣的提升,实现知识的掌握。
3.2 鼓励学生研究数学,培养创新兴趣
在大环境集体中生活的初中生,其正在心理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好胜心强,自尊心强。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因为数学科目是比较枯燥的数字,图形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比赛,数学解题小组竞赛,推理故事分析等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主动性。
3.3 分析数学的美感,带领学生欣赏运用
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美的事物,比如说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所构建的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物体,另外一些几何图形所组成的立体多样的物品,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向学生展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美的体现和应用。达到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形成长久的坚持动力。
4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细致要求
4.1 正确辨别学生的创新态度
初中学生思想意识状态还不是很成熟,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先分辨错误的产生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经过引导帮助学生改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学生爱接话,要根据学生接话的内容和原因,判断其是不守纪律还是反应快,思维敏捷。这两种判定结果,对于学生创新一时的确定是有一定帮助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到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创新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并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一味的否定出格的行为。要明确到一些孩子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有更加超前的认识,和积极进取,创新学习的精神。
4.2 正面鼓励并支持好的创新行为
处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判定的能力,往往会以教师的评价确定自身的位置。不管是教师,还是周围人群的评判,对于学生来来说都不够全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学生的细小进步。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不同孩子身上显示出来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比较细微的进步,和很小的能力体现,也要尽可能的给与肯定和表扬。在鼓励中的学习效果的吸收要比在低沉情绪下学习进步的要快一些,尤其是数学的步骤性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理解掌握的简单步骤,深入引导,达到比较复杂课程的学习。
4.3 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创新能力
有浓厚的好奇心,是成功的基本,只有带着兴趣去思考,才能够最大限度理解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发挥引导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追击问题的时候,可以举在运动会中跑步中俩人速度差距的事例,引导学生谈就这一问题的兴趣,开始一堂课的教学。这种在教学活动开始就引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认识,将实用性和兴趣引导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更高层次的教育。
5 结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独异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要以教师作为引导角色,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两者互相配合,实现最好的初中数学教育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 2006(06).
[2] 孙庆利.初中数学新课程与教师的适应发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