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少年的答案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识彭帛之前,我对“特长生”存在着一条偏见“鄙视链”—同样是文化课不占优势,会乐器的小孩似乎比学画画的小孩儿更灵动,而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终日训练被晒得黑不溜秋的体育生,才是我最不待见的群体。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对学习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接话茬儿,一点儿也不符合我心目中“美好少年”的设定。
  但彭帛像个异类:他除了身材挺拔,几乎没有半点儿体育生的影子,文气、清秀得像刚出道时的黎明。最初对他有印象,源自他与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别的学生在走廊遇到我,都是一句简单问好或者害羞地跑掉,唯有彭帛每次都要对我做鬼脸……当集齐7次他不同风格的鬼脸后,我去他的班主任那里召唤出了他的更多信息:九班的班长,体育特长生,主练足球,因为文化课成绩还可以,所以应该能考上高中。
  哦,原来四肢发达并不一定头脑简单啊。
  仔细回想一下他在我的课堂上的表现:身为班长,多数情况下行事低调,但管理班级的方式比较“粗暴冷漠”,同学们都有些怕他,用大家的话说就是“彭帛凶起来跟变了个人似的”,搞得我还挺迷惑—这跟那个爱做鬼脸的调皮男生是一个人吗?不久后的一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完全不了解他。


  那天我在九班上课,彭帛一直在和前后桌分享自己即将外出比赛、不用上课的“喜悦”,半个教室被他影响得闹哄哄的。鉴于他这个班长没有以身作则,我罚他下课后来办公室帮我给上次的测验登分。
  结果,他耍了个小聪明,偷偷把自己的选择题改成全对,被我一眼识破。我忍到办公室其他老师都下班走了,才举着卷子问他:“彭帛,你为什么要改选择题的答案?还改成全对?”
  不出所料,他的第一反应是一脸无辜地否认:“没有呀。”
  我忍不住笑了。当我站在30岁的人生高度俯瞰15岁少年的拙劣小把戏,在嗔怪之余,我不禁感慨:原来他不过是个少年,拥有少年专属的自作聪明与自以为是。他的所作所为符合年龄特征。身为老师,我自然要对此严加惩处,撒谎和造假是品质问题啊!但同时我也忍不住反思:我居然第一次意识到,即便他已经被贴上“班长”“特长生”等大家觉得不错的标签,也还是不足以弥补他在学习成绩上缺失的自信。
  彭帛见我揭穿他,不好意思地挠头;我怕伤他面子,于是没多说什么,主动帮他把错题分析一遍。他头一次认真记起了笔记,好不容易讲完,临走时他一步三回头,最后憋出一句:“老师,其实选择题我错了4个……”
  到底还是没说实话—明明错了6个,太小瞧“老谋深算”的我了吧!
  我觉得彭帛不笨,品性上也并不油滑,他可以变得更好—假如有人多帮帮他的话。
  于是,那次小测验我干脆没有讲评,而是装作很随意地让课代表把试卷发下去,把标准答案投屏公布出来,自己对照改错。
  学生们免不了一通左顾右盼、窸窸窣窣,毕竟甭管大考小考,但凡批了成绩,一定要四处对比:你多少分?我比你高!谁考第一?谁没及格?
  只见涨红了脸的彭帛正在被一堆同学围观—
  “哇,班长考这么高?!”
  “彭帛,你的选择题全对!咱班是不是只有你全对?”
  “哈哈哈,你抄的吧?比课代表都考得好!”
  没错,登分时他偷偷改过的错题、改过的分数,我原封不动地保留了。
  我站在讲台上任由大家讨论,想起平日里身为班长的彭帛总是一副凶巴巴不好惹的模样,此刻却被同学们多面夹击,还真是难得一见。他向我投来害羞而失措的眼神,我先是闪躲,感觉给他的“惩罚”差不多了,才让全班安静下来,开始上课。
  如我所料,那天之后的彭帛像换了一个人。


  身为体育生,因为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每天有固定时间训练,原本有“充分”的理由来逃避写作业和上晚自习,但彭帛的时间管理做得非常好,他不仅作业交得勤、几乎没落过课,并且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扰乱过课堂纪律,甚至在课堂上皱着眉头努力听讲—虽然我知道,以他的基础,听讲再认真也不会一下子就能完全跟上,但最起码,他为自己可能发生的蜕变开了个好头。
  正巧学校实行“帮扶临界生,责任到个人”计划,我把自己的帮扶名额给了彭帛。而所谓的“帮扶”,不仅要老师负责自己的学科,更要全方位地服务目标学生,帮助其提升全科成绩。于是,每个课间、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几乎都被我用来“接待”彭帛。一开始,他从一些很简单的题目问起,我尽量耐着性子帮他解答,好在他悟性高,许多知识点讲一遍就理解透彻了。余下的时间,被用来苦攻对他来说最迷茫的数学;而我为了帮他补习,也不得不重拾令人头痛的二次函数……
  那段时间,除了课本知识外,彭帛问我最多的问题便是:“老师,你说我能考上高中吗?现在补习来得及吗?”每次我都不置可否,即使我知道他考上高中问题不大,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保证。因为我相信,除了“考上高中”这个小目标,他还有无限潜力,能塑造更好的自己。
  很快,他的努力得到回报—在一模考试中,政治成绩位居全班第二!要知道,从前他只是倒数第二的水平。为了鼓励他继续保持,我特意送了他两支记号笔,他受宠若惊:“老师,这笔看起来很贵的,你可别因为我变穷啊!”
  得,别看人长得挺“着急”,一张嘴还是小孩子。
  还令我意外的是,他也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大大咧咧的,而是有着非常细腻柔软的一面。
  比如,我去上课忘记拿水杯,是他帮我添好水放在讲桌上;我因为学生气得够呛,是他欲言又止,最终鼓起勇气安慰我消消气;我腰肌劳损复发,是他第一时间从他妈妈工作的药店给我拿膏药;甚至有一次,我正伏案工作,突然闪过一个人影,而后桌上多出一块巧克力,抬头,只聽到他小声说了句“给你的”后又留下一句“哎呀,上课了……”   我对着那块小小的巧克力,乐了半天。
  渐渐地,彭帛偶尔会在我面前流露出脆弱敏感的情绪。我才发现,少年的烦恼谁也逃不脱:在彭帛的世界里,“体育特长生”和“班长”是他仅有的保护壳,一回到家,他就会变成毫无话语权的可怜虫。据说他的爸妈更宠妹妹,对他格外严厉……他的QQ签名隔三岔五地换,一会儿是“今生的心碎开始了”,一会儿又是“从此我将不惧任何事情”,仿佛青春期该遭遇的各种困境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了解到这些后,我好像懂了,为什么我对彭帛稍微好一点儿,他都会尽其所能地回报我:他在最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却总是被强行寄予成为“男子汉”的厚望,不被允许脆弱和彷徨……
  有时想想,是不是每个男孩子的少年时代都是这样粗糙地度过?


  如果说,和彭帛的相处给了我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因為他,让我重新认识、接近了许多体育特长生。原来他们并不像我想象的那般不学无术和空洞乏味,反而非常热情、宽容、有大局意识。相比某些被早早植入“考个好高中、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多赚钱”之类“远大理想”的“优等生”,体育生的志向显然要浪漫许多:有人想要成为第二个刘翔,有人视篮球为生命,还有的人坚信自己能带领国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本以为,彭帛和他的小伙伴们一样,也有一个明确的、和运动有关的梦想,但没想到,我对他的了解还是太浅了—他铆足了劲儿要考上高中,背后的真正动机竟然是想甩掉“体育特长生”的标签……
  “老师,如果我能考上高中,你说我以后好好学习能考上所好大学吗?我不想再踢球了,当初是我爸替我选择当体育生的,但我好像也不是真心喜欢足球。我甚至有时会很憎恨它,都是踢球害得我学习不好。”
  “那你有其他喜欢的事情吗?”
  “我爸说,以后让我跟他经商,他是做医疗器械的嘛……他说那很赚钱,不过我也不太懂。”
  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为时尚早的疑问:“不着急,先做好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吧。至于你真心热爱的、擅长的领域,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也永远没有期限。”
  他专注聆听却又似懂非懂的神情,是专属于少年的热切与懵懂。而我更希望无论到什么时候,他都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可能他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艰苦的体能训练早已磨砺出他坚忍的意志,对胜利的渴望也促使他在面对学业上的挫败时不会轻易投降。有时候,恰恰是我们被动选择的方向成就了逐渐掌控主动权的自己。其实,那些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相信,不用我揭晓答案,总有一天他会懂。
其他文献
一  在我老家,每到冬天,人人家里都要腌一些咸货—就是把新鲜的鸡鸭鱼肉用盐腌渍入味,再挂起来晾晒。住平房的时候,咸货挂在家里朝南的屋檐下;搬进楼房了,咸货就晒在朝南的阳台上。每每入冬以后,行走于街市之中,仰头一看,家家阳台上都会挑挂几串沐浴着阳光的肥瘦相间的咸香肠,以及被冷风吹瘦、吹透的一整只咸鸡、咸鸭,这是本地每年冬季必不可少的风景。  这些丰盛的咸货,一部分是寻常人家冬日厨房常备的应季风味,另
期刊
说起内蒙古自治区,你会想到什么?草原、蒙古包、《吉祥三宝》?我想到的可是烤羊、手把肉和超美味的酸奶油!然而,内蒙古的美食远不止这些……  这里的餐桌上,牛羊肉和奶制品从未缺席。比如白水煮肥羊。哗啦,几把小刀扔面前;叮叮当当,几碟蘸料码上来;咣当,一盆羊肉端上桌,肥亮亮、颤巍巍,灰白中带点儿红血丝,飘散出诱人的热气。手握小刀,眼瞄肉盘,双脚发力,起身抓肉,刀刃向内,徐徐片肉,方可据案大嚼。此间吃羊肉
期刊
我写青山便献给青山  写云彩便献给云彩  写黄昏便献给日暮,写烟波  便献给江河浩瀚  我该献给千年的松竹  献给前朝的玉  獻给大椿,献给墓  宁献皓月,不献俗尘  最后的最后  再献给自己
期刊
一  大年三十儿吃饺子,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但我的老家西秦岭一带,在那天吃扁食。  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扁食”二字,解释是“福建地区常见小吃,通常和拌面同食”;再看图片,明显就是馄饨或者饺子嘛!这么一查,心里就有点儿替我们的扁食打抱不平了—在我们老家,扁食就是扁食,饺子就是饺子,就好比葱是葱、蒜苗是蒜苗,两码事。  年三十儿的早晨,是被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炸开的。  天上下着雪末子,落在瓦上,落
期刊
一  父亲说,小叶章的骨头最硬。  40年后,我长到父亲当年说这话的年龄时,才慢慢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小叶章是一种草的名字,禾本科植物,六七十年前,农村普遍用它做泥草房的苫房草。此外,也可做牲畜饲料和烧火引柴。  在我眼里,小叶章是农耕村落中泥草房的标志性符号,它是有灵魂的。  春天,第一抹新绿最先从地表露头,那是草活了,小叶章摇摇晃晃地铺满沼泽、湿地,它是覆盖在黑土地上的绿毯子;冬天,它是戴在
期刊
3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哥哥参军走了,父母要上班,买年货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在了我身上。妈妈再三叮嘱我,钱和票千万不能弄丢了。为了买到好年货,我冒着严寒到了一个较远的大商场,进去一看,柜台前挤满了人。当我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准备掏钱和鱼票时,我被周围人挤得连胳膊都无法从口袋里抽出来,终于抽出来的时候,手里抓的只有钱,鱼票不知哪里去了。想起妈妈说过“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能没鱼”时,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期刊
一  我和我老公是校友,他学建筑,我学统计,他比我高一级。我们是在学校一个户外活动社团里认识的,他性格温和,话也不多,我挺喜欢的。我这人最讨厌男人话痨—话都让他说了,那我说什么?他呢,也喜欢我爱说爱笑的性格,觉得和我在一起特别开心,两人就这样走到一起了。  他毕业时,我正在申请去英国读硕士,他说如果申请成功了,我俩怎么都得分开一年,不如先见父母,把我俩的事定下来。我说行,就跟着他到了他北京的家里。
期刊
去取快递,车棚小超市的夫妻俩正在用一个小电锅煮火锅吃。  报了取件码后,男人推了推身边的女人:“你动弹吧,我这儿不好出去。”  “你就是懒。”  女人一边抱怨,一边转身去身后的货架上找我的快递。男人笑着没说话,夹出满满一筷子肉,都放进了女人的碗里。  看我盯着他,他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摆出一个“嘘”的手势。  我和老张说起这事儿,她摆摆手,说:“我最近耳朵边天天都是这个音儿。”  老张最近在外拍
期刊
一  起初,我想要搬出来住,是因为难以忍受父母的唠叨。从我毕业那天起,家里的气氛就像笼罩着一层阴云,时不时会因为我的工作或婚恋问题浇下倾盆大雨。终于,我得到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跳槽到离家很远的郊区去工作。  新工作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了教师编制考试得到的。熬了四年,终于摆脱了父母口中“临时工”的身份。我沉浸在“终于有理由搬出来”的喜悦中,无暇他顾。  入职前,在爸妈担忧、无奈的眼神下,我欢天喜
期刊
灯是灯笼的灯,去向不明;我是我们的我,扎根于此。  巴枯宁说:“我不想成为我,我想成为我们。”我是小溪,我们是海。小溪只能孤独地蜿蜒慢行,海却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两天前,你终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独自离去了。你是与我灵魂相吸的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我困在离别的悲伤里,难以自拔。该怎么形容你的离去?茧上的丝,一根一根被抽走,你能想象那種绝望。不是花离开春天,是香离开花;不是水离开河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