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习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结构上偏重于技能教学,学生心理上也重视技能学习,轻视思想道德认识的提高。在德育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联动育人机制、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等途径,引导高职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帮助自己形成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道德教育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总体智慧的集中表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向来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重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探索和追求,其强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重视个人修身、崇尚仁义的道德情操等等许多元素,在现代生活和职场中依旧能够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解市场经济给高职教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至上的理念开始在校园中蔓延,一些高职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俗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这就使得他们的德育教育遭受了严峻的挑战,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温床。价值观是道德的核心,因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道德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我国,但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道德理念也与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大相径庭;然而,处于青年时期的高职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广,兴趣涉猎广泛,对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当作落后的思想看待。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授给学生,继而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检验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课程的接受程度。中国传统文化蕴含这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要求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方式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全面成长。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的改变主要是指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化
2.1融合校园文化氛围,完善高职育人环境
高职道德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还需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既包括优雅整洁的校舍环境、与时俱进的教学设施、质量优良的实训设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健康文明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等软环境建设,两者共同构成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充满人文关怀、彰显职业特色、强化自身优势的品牌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效,让学生在和谐优美、技术精湛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美的感知和体验,同时将这些外在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自觉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成长,进而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全方面提升。
2.2构建联动育人体制机制
第一,完善领导与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提升“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务必从宏观上完善领导和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首先,应结合十八大、十九大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三全育人理念,拓展高职德育新途徑,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并将这种融合纳入学校事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可以提炼特色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其次,结合学校发展的几大主线和模块,在“党建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工程”“产教融合工程”等项目中体现德育思想,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因子。最后,列出“时间表”,画好“施工图”,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各系部依此分化任务,列出计划,制定目标,保证德育成效。只有顶层设计好,德育工作才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3构建特色文化育人氛围
第一,立足校本资源,挖掘文化素材。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德育的融入,最接地气、最具可亲性的途径,就是立足校本资源,挖掘文化素材,寻找身边典型案例,从“工匠精神”“感恩知责”两方面引领学生向“德技双馨”方面发展。高职院校自然不缺技术能手,学校可以寻找“技能大赛”获奖者和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对其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精神加以宣传,尤其对“工匠精神”需要的细心、耐心、苦心、恒心等进行诠释,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挖掘身边具有优秀品德的教师、学生,如师德模范、最美教师、学生典型,整理事迹、提炼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名人”效应。实践证明,杰出校友、身边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对高职学生具有十分巨大的引领作用,这些榜样可见、可信、可敬、可亲、可学,具有抽象理念所无法具备的感染力,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其他教育手段难以替代的重要意义。
第二,理论先行,以课题研究引领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可以促使实践更好地开展;理论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以成立以创始人或某位杰出校友名字命名的“文化研究会”“思想研究会”“精神研究会”,围绕其精神、思想、文化等内容开展一系列研究。可以“感恩知责”“家风家训”“志愿精神”“工匠精神”等为主题开展专项研究,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形成理论的体系化、深度化,为整体学校文化建设构建起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
第三,建立特色文化象征系统,形成视觉冲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设计一些特色文化象征物,塑名人铜像,命名树林、桥、大楼,或创立命名班,布置各种宣传牌匾,营造文化氛围。学校还可以拍摄相关专题片,以某位杰出校友成长视角全面展示学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成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区域大屏播放,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生漫步校园,随时随地感受杰出校友或名人的影响力。
3.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还有很多途径可以探索, 最重要的研究传统文化的德育因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平.高等职业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报业,2016(24):85-86.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道德教育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总体智慧的集中表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向来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重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探索和追求,其强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重视个人修身、崇尚仁义的道德情操等等许多元素,在现代生活和职场中依旧能够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解市场经济给高职教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至上的理念开始在校园中蔓延,一些高职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俗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这就使得他们的德育教育遭受了严峻的挑战,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温床。价值观是道德的核心,因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道德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我国,但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道德理念也与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大相径庭;然而,处于青年时期的高职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广,兴趣涉猎广泛,对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当作落后的思想看待。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授给学生,继而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检验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课程的接受程度。中国传统文化蕴含这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要求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方式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全面成长。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的改变主要是指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化
2.1融合校园文化氛围,完善高职育人环境
高职道德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还需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既包括优雅整洁的校舍环境、与时俱进的教学设施、质量优良的实训设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健康文明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等软环境建设,两者共同构成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充满人文关怀、彰显职业特色、强化自身优势的品牌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效,让学生在和谐优美、技术精湛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美的感知和体验,同时将这些外在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自觉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成长,进而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全方面提升。
2.2构建联动育人体制机制
第一,完善领导与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提升“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务必从宏观上完善领导和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首先,应结合十八大、十九大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三全育人理念,拓展高职德育新途徑,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并将这种融合纳入学校事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可以提炼特色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其次,结合学校发展的几大主线和模块,在“党建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工程”“产教融合工程”等项目中体现德育思想,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因子。最后,列出“时间表”,画好“施工图”,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各系部依此分化任务,列出计划,制定目标,保证德育成效。只有顶层设计好,德育工作才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3构建特色文化育人氛围
第一,立足校本资源,挖掘文化素材。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德育的融入,最接地气、最具可亲性的途径,就是立足校本资源,挖掘文化素材,寻找身边典型案例,从“工匠精神”“感恩知责”两方面引领学生向“德技双馨”方面发展。高职院校自然不缺技术能手,学校可以寻找“技能大赛”获奖者和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对其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精神加以宣传,尤其对“工匠精神”需要的细心、耐心、苦心、恒心等进行诠释,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挖掘身边具有优秀品德的教师、学生,如师德模范、最美教师、学生典型,整理事迹、提炼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名人”效应。实践证明,杰出校友、身边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对高职学生具有十分巨大的引领作用,这些榜样可见、可信、可敬、可亲、可学,具有抽象理念所无法具备的感染力,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其他教育手段难以替代的重要意义。
第二,理论先行,以课题研究引领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可以促使实践更好地开展;理论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以成立以创始人或某位杰出校友名字命名的“文化研究会”“思想研究会”“精神研究会”,围绕其精神、思想、文化等内容开展一系列研究。可以“感恩知责”“家风家训”“志愿精神”“工匠精神”等为主题开展专项研究,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形成理论的体系化、深度化,为整体学校文化建设构建起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
第三,建立特色文化象征系统,形成视觉冲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设计一些特色文化象征物,塑名人铜像,命名树林、桥、大楼,或创立命名班,布置各种宣传牌匾,营造文化氛围。学校还可以拍摄相关专题片,以某位杰出校友成长视角全面展示学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成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区域大屏播放,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生漫步校园,随时随地感受杰出校友或名人的影响力。
3.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还有很多途径可以探索, 最重要的研究传统文化的德育因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平.高等职业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报业,2016(2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