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具有活力,打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认为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细节,特别是能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细节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如何运用细节组织课堂教学,作初步探讨。
一、运用细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一开始就要吸引住学生,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如在北师大版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本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拥有对联合国重大国际问题决策的一票否决权。然而,这一权利来之不易,毛泽东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同学们,你肯定想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要了解这段历史,就要走进1971年,走近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细节导入,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引起学生们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细节,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理论性较强,且枯燥和乏味。而这时运用细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的抽象和乏味。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个子目稳定物价之战,这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细节描述,具体描述如下:建国初期一批投机商乘机兴风作浪,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哄抬物价,掀起全国涨价风潮。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花、棉布和煤炭的大规模的调运与集中。短短半个月,人民政府就在上海库存棉布110万匹,在汉口库存棉布30万匹,从东北向天津调集粮食3000万千克。当物资调集后,一些同志认为应该立即抛售,但陈云却说“不急,再等等”,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投机商错估形势,不惜借高利贷囤积物资,使劲哄抬物价。11月下旬物价上涨最猛烈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按国营牌价集中抛售。最后投机商囤积的大批物资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很显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具体翔实的细节讲述,把本来枯燥无味的经济措施讲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让学生产生了共鸣,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
三、运用细节,渗透思想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运用细节描绘,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时,让学生体会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那种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假如只是教师的简单地说教,学生就不会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时候采用细节描绘就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我运用如下细节描绘:在黄海海战最激烈时,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严重倾斜。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致远舰随后中雷沉没,管带邓世昌也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表示:“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不一会儿,邓世昌就沉入滚滚波涛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把这一情景再现给学生时,我发现学生的表情很凝重。由此可见,这种“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效果,它比空洞的说教不知要高多少倍。
综上所述,可见运用细节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巧妙采用将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宋庄中学
一、运用细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一开始就要吸引住学生,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如在北师大版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本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拥有对联合国重大国际问题决策的一票否决权。然而,这一权利来之不易,毛泽东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同学们,你肯定想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要了解这段历史,就要走进1971年,走近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细节导入,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引起学生们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细节,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理论性较强,且枯燥和乏味。而这时运用细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的抽象和乏味。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个子目稳定物价之战,这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细节描述,具体描述如下:建国初期一批投机商乘机兴风作浪,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哄抬物价,掀起全国涨价风潮。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花、棉布和煤炭的大规模的调运与集中。短短半个月,人民政府就在上海库存棉布110万匹,在汉口库存棉布30万匹,从东北向天津调集粮食3000万千克。当物资调集后,一些同志认为应该立即抛售,但陈云却说“不急,再等等”,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投机商错估形势,不惜借高利贷囤积物资,使劲哄抬物价。11月下旬物价上涨最猛烈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按国营牌价集中抛售。最后投机商囤积的大批物资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很显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具体翔实的细节讲述,把本来枯燥无味的经济措施讲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让学生产生了共鸣,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
三、运用细节,渗透思想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运用细节描绘,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时,让学生体会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那种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假如只是教师的简单地说教,学生就不会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时候采用细节描绘就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我运用如下细节描绘:在黄海海战最激烈时,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严重倾斜。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致远舰随后中雷沉没,管带邓世昌也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表示:“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不一会儿,邓世昌就沉入滚滚波涛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把这一情景再现给学生时,我发现学生的表情很凝重。由此可见,这种“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效果,它比空洞的说教不知要高多少倍。
综上所述,可见运用细节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巧妙采用将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宋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