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厘清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传统文化课程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从中汲取有关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目标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体现,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中华传统文化留下的经典书籍、礼仪规范、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无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统一,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一是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培养爱国情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二是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个人的人格修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延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大量优秀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品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资源。上自先秦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以“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文化,下至休闲养性的琴棋书画、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文化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建立若干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知识的掌握、人文思想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应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专业成长需求。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引导他们在作品设计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应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常识》《文学欣赏》《国学经典》《古代名著导读》《中国诗词鉴赏》等课程。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而言,可以分为文化起源、中国哲学、伦理道德、人文文化、佛教道教、文物殿堂、古代学校、书法绘画、中医养生、饮食文化、古代建筑、节日文化等若干专题,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立德树人作用。a
  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其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含了许多爱国、处世、为人的道理和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以趋善求治为特征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它的基本精神以人文主义为内核,表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和持中、崇尚礼仪、正道直行、持节重义、民為邦本、平均平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求是务实、豁达乐观、天人合一、物我相亲等多方面的精神特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培育理想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一)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炽热爱国情怀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增强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身处新时代践行爱国情怀,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担当尽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为高职学生挥洒青春热血、建功立业指明了人生航向。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苏武“持汉节牧羊十九年,节旄尽落”,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文天祥高唱《正气歌》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包蕴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通过学习更能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b
  (二)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意识 高职教育要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春秋时期,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体现了和谐的重要性。“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之一,即贵和持中的和谐精神。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主张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执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合”精神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理念,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做到宽容大度、以礼待人,建立健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时,高职学生应汲取“天人合一”思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c
其他文献
摘 要:《秋天的快乐》是夏多布里昂于隐居期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家在孤寂的山林间独居,秋季独有的凄清环境加重了孤独情绪的分量。本文试图进入作者的内心,以求与作者的心灵进行沟通,凭借自身的第一感觉对散文作印象式的分析,透过散文淡漠笔调的背后,抓住作者传达出的孤独感,深入挖掘隐藏其中的由孤独创造的作者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夏多布里昂 孤独 生存  确实,秋季,对我而言,是个困倦到令人感到难以言说
【人物小传】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孩子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怎么办?人家说:“你这个当母亲的也真是的,怎么连件衣服也不给孩子准备。”我能说什么,有苦说不出。只能用自己穿的“棉猴”权当衣服裹着孩子赤裸的身体。孩子那么小,医生说6斤都不到,我的眼泪直往肚子里流
“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支付的核心就是便捷与安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者 盘和林  通过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的努力,对于广大“无现金社会”的支持者来说,生活会越来越方便。但考虑到现实问题,可以预期,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社会仍然是接受现金的。“无现金社会”并非反对现金,用电子货币
定价:49.8元作者:于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4月  于谦,人称谦哥。相声界公认头号玩主,郭德纲“御用”的捧哏巨匠,素以谦和内敛、温润豁达、随遇而安著称。抽烟、喝酒、燙头之外,谦哥爱摇滚,爱交朋友,爱养各种小动物。本书中,于谦认为,不懂玩儿是一种缺点,人生真谛就是玩得痛快。  本书不总结人生经验,更不是传记,记录的是于谦的“玩儿生涯”,也记录着一批又一批如他一样,爱玩儿、会玩
晚安,大概是世上最情意绵绵的词语之一。我们经常对好朋友、亲人、爱人说出这两个字,像是人生旅途中与他们作又一次的告别,然后进入甜蜜的梦乡。但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说晚安之后是不可能老老实实睡觉的。  “95后说完晚安在干吗”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的一致回答是:反正不是睡觉。说晚安以后,很多人只是进入了独自享受的夜生活。正如网友所说:“晚安的意思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跟睡不
一段苏州评弹表演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两个女孩子穿着旗袍,分别抱着琵琶和三弦琴坐在椅子上,操着一口苏州话,弹唱苏州的传统评弹。让很多网友惊讶的是,两个女孩中的一人是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诺贝拉。  有网友评论:“真厉害,这个非洲小姐姐可以的。”视频当天诺贝拉和12岁的中国女孩娇娇一起,在剧院里演出了苏州评弹《神农颂》。诺贝拉回忆,那天是她在观众面前登台表演苏州评弹的第二天:“我一上台,台下就传来一阵
摘 要: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分析香港现代派作家刘以鬯小说中的意象书写,着重从刘以鬯小说中的“酒”意象、“梦”意象和“影”意象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探究刘以鬯小说中的独特“意象”,解读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勾连其“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性之关联。  关键词:刘以鬯 意象书写 象征  “意象”的概念源自《周易·系辞上》,最初表现为哲学范畴上的主客一体化,其背后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
30岁是引人感慨的年纪:有人期待,有人享受,有人恐慌,也有人后知后觉……在真实的生活面前,再丰富的想象力都会显得苍白。人在而立之年都会面对怎样的五味杂陈?一起听听那些过来人的体悟吧! 30岁只是概念,生存是自己的事  ◎陈赛  我清晰地记得我在30岁的时候,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买房、生孩子。时代的车轮呼啸而过,北京的房价节节攀升,一个个新的生命来到世间,而我却在南方多雨的小镇,茫然
“我从刚出道的时候一直享受流量的快感,再到没有流量…”30岁出头的张翰说起人生,已经很有唏嘘之意。  他至今能完整回忆起自己在流量海中的浮沉:“《流星雨》8月开播,一直到过年前我的百度搜索指数都是第一;结果马上来了一个爆款《宫》,你立刻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后来《隋唐演义》圈了一些粉,《杉杉来了》圈了一些粉,包括《花儿与少年》,但中间又出了很多其他剧,不停地更新换代,大家都喜欢别人去了,你这边流量就不
寒冬鼓着腮呜呜讲了一夜的童话,清晨,再用它干枯的手指敲打我童年的窗棂,我从四十多年前故乡的被窝探出头:空气中有股子柳树皮的清涩香,姥姥正用柳树皮蘸水梳头;炕头的小盆里是留给我的疙瘩汤。姥姥见我醒了,让我起来,我哼唧哼唧没动,盯着窗上的霜花,自言自语着:这像片森林,那像座塔,那又是一位皇帝——童年的冬天就这样开始了。   玻璃上的白霜刚变薄,咣当一声,冷风裹着一群小伙伴围过来:走哇,吃冰溜、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