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墨烟岚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在成为一种东方绘画的表述方式之始,就在这种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形成了本民族文化所衍生出的艺术意象符号化形式及审美情趣,中国古代山水画传统,尤其崇尚“远”的意境,如玄远、清远、旷远、深远、弘远等不同的审美体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在他的《题王维吴道子画》一诗中有“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的评论;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一山水训》中提出:“山水真景中,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的观点。中国文人画的始祖、唐代画家诗人王维的高妙之处在于以写意的笔法、简洁的墨色浓淡变化来表现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对自然山水的文化体验之后在心灵深处领略到的那种突破山水有限的形质而升华到的一种虚实、有无之间的朦胧之美。那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悠远的文人境地。
  中国山水画传统中一开始就讲究“咫尺万里”的巧思与平远极目的疏旷开阔互为表里,讲究“远景”“远思”“远势”。在笔墨运用的技巧方面,亦有“以淡墨再三淹润而取之”,“笔要雄健,不可平庸;墨要纷披,不可显明”,这种淹润、纷披而雄浑的笔与墨的交相辉映,才能够表现出杜子美诗句中“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的草本烟岚之妙臻。这种艺术传统中对“远”和“淡”的艺术标格,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的我们。
  今天,北京宋韵画院的青年艺术家们,他们秉承“传承传统精粹,开创未来新貌”的办院宗旨。在孜孜不倦的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将对中国画艺术中“远”和“淡”的审美感悟,融冶于毫端缣素之上,或浓墨重彩,或淡墨轻岚,或层峦叠嶂,或平畴野望,或水墨淋漓,和萧散简远,各倚所长,在一丘一壑、一树一石的描绘中抒发心性与灵性,生成无尽的意韵时空,使观者体验到一种与天地同在、物我交融的无形大象。宋韵画院的青年艺术家们,虽然大多生长于北方,但他们在心追手摹北宋传统的山水画即北宗的“勾斫之精”时,不忘去谙熟南宗山水画的“渲染之妙”,他们以细腻、轻柔、雅淡的情致将山水画中淡墨轻岚、烟霭纷纭之美表现得惟妙惟肖,这种如烟岚的墨色,明如秋水,泽如春山,灼如晨花,秀如芳草,墨色光华,气韵生动,薄雾蓊郁,烟霏雾霭之间淹苍润翠,危石倚云之际奇姿奉崔,林干扶疏之中山石卓荦。正所谓“一川烟雨摩诘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田建一
  田建一,字大易,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山西长治市美协副主席。曾先后师从贾又福、李铁生、满维起诸先生。理论受邓福星、郑工、杭春晓、谷泉等先生指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在《炎黄艺术》《水墨中国》《中华名流》《中国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
  王召法
  王召法(艺名王朝发),1974年生于山东薛城,自幼酷爱绘画,随父练习书法、篆刻。1995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杨象宪、徐正、李广平、茅林、张洪波、杜春生诸位先生学习中国画,后又拜于画家孙开桐老师门下学习,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
  刘晓衡
  刘晓衡,号一衡山人,祖籍陕西西安。自幼随父学习书法、绘画。2013年考取中國艺术研究院国画山水创作方向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专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助理导师。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重大美术展览并获奖,并多次接受《美术观察》《中国文化报》及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多件作品相继以国礼赠外国政府和友人,以及被国家博物馆、中外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孙冠挺
  孙冠挺,生于河南洛阳。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崔晓东、陈平、李铁生、刘荣、丘挺诸教授。同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许俊教授。
  许若文
  许若文,号屾堂。生于广东陆丰。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问学于周国城、曾翔、胡抗美诸先生。多次于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墨彩兰崇天平楼作品集》《许若文作品集》《许若文荣宝斋展画选》等。
  朱永明
  朱永明,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市。199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宋雨桂先生。现为辽宁美术馆社会服务部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凌凯
  凌凯,生于安徽舒城,安徽合肥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师从马其宽、顾震岩教授,201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中国画创作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师从林若熹教授,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笔画学会理事、安徽民革中山画院理事、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北京宋韵画院学术部主任。
  郭佳俊
  郭佳俊,生于广东揭阳。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导师何加林教授。2012年《清夏图》入选第四届广东青年美术大展。2014年《初雪》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十周年成果展。2016年9月《园梦》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留校优秀作品展。《清凉世界》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荆浩杯国画作品展。
  戴曦
  戴曦,号远堂,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书法创作专业硕士学位,导师陈忠康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艺伏羲书画院副院长、邯郸书法院副院长。作品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毕业作品并被收藏,多次入展第十届全国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特邀参加“企盼和平”联合国官员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全国首届孙子兵法书法作品展、全国书法名家信笺邀请展等,编著出版有《圣教序碑集联》《历代名家书心经》《金文书法精粹》等,《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曾对其做专题介绍。
  彭桂生
  彭桂生,生于山东滕州。中国画硕士,北京宋韵画院理事、对外事业部副部长。2015年作品参加“八零有约”全国扇面展、墨域——当代学院中国画研究生学术邀请展、“幽燕丹青”京津冀美术精品展。2016年举办“米脂墨迹”彭桂生榆林米脂写生作品展。
其他文献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3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5年,在部队服役8年。中共十七、十八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蘇省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馆长,现为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期刊
字素斋,号风道人,别署容舍。1969年生,江西樟树人。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鄱湖印社副社长。篆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评委提名奖、江西书法最高奖“首屆黄庭坚书法奖”三等奖以及“鞍钢杯”全国冶金职工书画摄影展一等奖等。出版有《水浒传梁山好汉印谱》。
期刊
1981年生,2005年畢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期刊
吴越滨 扬州大学美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扬州市瓷画协会主席、扬州八怪研究所副所长、杭州西泠书画院画家、省宣传部文艺宣讲团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库专家、中国国家工蔓协会理事、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省高校美协理事等。国画作品在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和省级美展入选获奖近10次。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省哲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装饰》~CSS
期刊
依据历史的经验,艺术史上画派名称的由来,一般遵循着两个原则:艺术表现的风格特点,或画家艺术活动的区域。前者,如中国的院体派、文人画派、波臣画派、没骨派、米点山水、学院派、新工笔画派等,如外国的印象派、点彩派、表现主义派、野兽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派、超写实主义派、立体派、后现代主义派等。后者,如中国的吴门画派、浙派、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京津画派等,如外国的佛
期刊
摘要:《东坡题跋》辑录了苏轼对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品題文字,生动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见解。本文侧重梳理题跋中关于书法的部分,以此来归纳苏轼的书法思想。我们发现,苏轼对于钟繇、二王、颟真唧都十分服膺,对于本朝则尤其推崇蔡襄。他强调学书法应该先真后行、草,在提倡“意”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于“法”的把握,两者之间达到了辩证统一。  关键词:东坡题跋;苏轼;蔡襄;意;法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期刊
陈凯  九三学社社员。2000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师从张志民先生,200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山水格韵研究与创作方向博士学位,师从陈平先生,2016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画教师。  作为成长在新时期的艺术家,陈凯没有急于求新求变,而是在纷繁躁动的时尚潮流中心无旁骛、立
期刊
水中一个纯净的身体,人与水亲密无间。李戈晔的艺术青春,始终沉浸在这个理想或纠结的心灵场域。  人身体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可以说人的身体就是水做的。整个地球,同样有逾百分之七十的表面被水覆盖。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的缘起,也是生命的家园。  李戈晔自小生活在苏州,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地。她对水有着特别的感觉,仿佛自己是水中游泳的鱼,呼吸、欢跳、同生共息。而后求学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工作于上海
期刊
纵观20世纪上半叶的广东画坛,赵浩公(1881-1948)可谓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其原名浩,字士毅、浩公,号石佛、牛口等,斋号有无所容居、赵倚楼、干甓精庐、黄石斋等。广东台山人,为赵宋宗室后裔。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裱画店学徒到中山大学国画教授,从一无所有到在省城广州拥有数幢楼房,从组织“癸亥合作社”到发起成立声势浩大的“国画研究会”,从策动与以高剑父为首的“折中派”(“岭南画派”)论争到对中
期刊
“人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下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当我再次见到程仲霖的书作时,真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考入北师大读完书法专业硕士后,他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书法博士学位,研究与创作突飞猛进,教学与师古相辅相成,仲霖学习上的爆发力,创作上的悟性,不得不让人叹服,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仲霖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得益于他的学习方法,即以研究深化创作,以创作激发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