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有大智慧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接触的媒体种类越来越多,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微课便是其中一种。
  著名的微课研究者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可以理解为微小、碎片化,微课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的学习,一次只学习一点,其优势在于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以任何方式学习,这就使得微课的呈现形式灵活多变。
  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不能取代现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将课堂内容视频化,微课应该准确定位,按需设计。微课使用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而应该多元拓展,充分互动。
  微课教学补充课堂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教学内容之外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耽误教学进度,而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又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时微课就派上了大用场。
  例如,《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涉及到了万用电表,但是学生之前并不了解万用电表,万用表的使用也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是便于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万用电表及其基本使用方法。于是,我在课前制作了一段使用万用表的微课,把它备份在了每个学习小组的电脑里,每次学生遇到问题都可以观看万用表微课,这样不用教师现场指导就及时解决了问题,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课设计针对学情
  微课设计最关键的是着眼于学生的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学情入手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找好微课设计的切入点,满足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时,我发现学生不能理解这一课的内容,“造山”活动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而是一个科学探究的模拟实验。通常科学课中都会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完结时会有一个结论,而《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环形山的成因却没有最后的结论。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科学实验,观察了解环形山形成的过程,我利用微课的形式介绍“环形山”的制作过程。
  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我利用手机拍摄视频的功能,从俯视的角度制作出了一段环形山小视频,生动形象地演示了环形山的构造和形成过程。在上课前,我将微课放给学生看,他们被这种鲜活生动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全神贯注地看完了5分钟的实验介绍,了解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课后,学生们都表示这种小视频太有意思了,比枯燥的讲解更吸引人,希望能经常看到。
  微课使用多元互动
  微课不仅仅只是一段教学视频,更是结合网络或者社交平台的综合性工具,微课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微课如何使用,以何种形式让学生看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
  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我制作了一段利用显微镜观察铅笔芯的小视频,并把微课上传到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的家校平台和学校科学组的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和家长都可以观看,观看微课后,学生和家长互相分享讨论,交流观后感,这样热烈的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小学科学教师的必备素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方式,让学习更加自主、高效,我们应该会用微课、善用微课、用好微课。
  编辑 于萍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新形势下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是健全不能腐机制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企业科学廉政管控体系的内在要求.rn目前,
期刊
规制统保义务对于信用保险的必要性rn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交易行为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其法律属性体现为相对权和对人权,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风险发生的主观性较强.但凡交
期刊
国(境)外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实践rn一、美国:复合型护理保障制度rn美国采用了社会保障托底、商业保险补充的复合型护理保障模式:社会护理保障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覆盖所有老年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求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类型与人才培养模式上越来越趋于相互渗透。  因此,打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通道,势在必行。  西城区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利用职教资源建设中小学生社会体验课程,建设“中小学社会体验课”课程群。  1.课程内容以社会体验为指向  
期刊
北京市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初中教育要实现“宽”的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实现“宽”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学校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以延伸内容的“外”来“养”文本学习的“内”,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穿越课本边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教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课本知
期刊
话说税改rn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上个月两会召开,中央政府定下了减税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利好.我们《中国储运》杂志一直以来就呼吁减税降费,这次
期刊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
期刊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我们基于单元的内容,逐步搭建支架,将所有单词连接成有意义的短文,让学生通过写短文、读短文、背短文的过程将单词
期刊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和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语言学习被作为单纯的知识记忆,机械模仿成为主要的学习途径,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情感教育和动机激发,违背了儿童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在上第一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