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梯度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通过梯度达到深度,实现语用这个终极目标,体现现代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梯度词语教学的实施:围绕词语,教学环节设计呈现梯度,细节问题设计呈现梯度,导读方式方法呈现梯度。
【关键词】词语 梯度 深度 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53-01
词语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句段篇章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一句句子的血肉与骨骼,她有温度,有气味,有声可循,有形可感,可以传情……因此,文章依赖词语做桥梁,把文本与读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能抓住精妙的词儿,必能成就教学的精彩。在现实的教学中,词语教学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式的很多,特别是在低年级。
梯度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通过梯度达到深度,实现语用这个终极目标,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一、围绕词语,教学环节设计呈现梯度
1.设计问题,直击词语。
直击词语的方法很多。以苏教版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第三小节的“两个蝴蝶谷”的教学为例,第三小节介绍了台湾的蝴蝶谷的景象迷人。用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金光灿灿”等词写出了蝴蝶的色彩丰富而艳丽。用了“上下翻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等词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姿态轻盈优美。教师设计了就这样一个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你在蝴蝶谷中看到了怎样的蝴蝶?找一找文中的词,动笔做记号。出示:( )的蝴蝶。教师的要求非常明了,要求学生“读读,想想,找找,说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知语境,动手动脑,理解词义,感悟情境,展开想象,练习思维,训练语言。教学按照预设一步一步前行,走向词语教学的纵深处。
2.巧妙导引,解词释义。
使句子丰满有厚度的血肉之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些词,是实现语用的关键之举。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很多方法。
①联系语境法。②动作表演法。③朗读感悟法。④其他方法。
3.感情朗读,评价导向。
课堂的即时评价是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即兴评价,有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对参与讨论的评价。无论哪种评价,都必须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和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准确、巧妙、指向明确、又饱含人文关怀,同时能紧扣课堂教学,吻合教学情境。
①感情朗读,明确要求。教学问题设必须要努力践行教学导向,必须有效。在理解词语意思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们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就努力练习朗读,试着用朗读表达词语的意思。或许每个孩子的表达方法和效果不一样,但是教师提出要求,是提醒学生: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要让别人知道,要会有意识地通过朗读表达,有效地对内容理解的输出。
②朗读点评,准确中肯。教学中指出学生的表现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怎样更好,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地位的体现。
③朗读点评,结合语境。高效的课堂,在每个环节上的预设都必须做到省时有效。简单的好与坏,对与错,不能满足求知欲很強、感性十足的低年级孩子。
④朗读点评,激励导向。教学中的即时点评方法有优劣之分,如何简洁明了,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是教学艺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的即时点评要做到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励和鼓舞他们。
教学中,教师对“十分壮观”评价是这样的:“声音响亮,有气势”,这是夸学生很努力地在表达,而且这样的表达是可行的,这样评价等于告诉给学生一个样子,下一个学生依样而做,读得更夸张了,嘴巴张得老大的了,教师点评:“哇,你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像看也看不过来。”根据语境词语的意思更形象可感了。学生读彩蝶谷后,教师这样点评:最后你慢悠悠地读“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读得很有韵味。这样肯定的评价学生就知道这儿要读得有韵味,怎样才有韵味,就要慢悠悠地读。教师的教学导向非常明确,学生一听就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学扎实,不浮夸。
4.读写结合,适境语用。
语文课的语文味,是指对文本的深刻感悟,也是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两者不可偏颇,不能让语文拄着拐棍行走。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用词优美,行文具象。在对词语、语境有了丰满的印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仿写其他蝴蝶谷的景象,并试着用上文中的词句。仿写是对知识咀嚼、吸收、内化的过程。只有理解感悟了语言材料,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真正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增长点,才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教学中学生对信息累积整合,就出现了这样精彩的词句“银光灿灿”“就像蓝色的海洋,波涛起伏”“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雪白雪白的梨花,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学时,教师对文中的词语、句式由于铺垫到位,学生情动而辞发,教学如剥笋一般递进训练,形成一个梯度,学生在品味中积累,在运用中掌握,在掌握时完成积累,做到了语用的极致。
二、围绕词语,细节问题设计呈现梯度。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教师问“彩蝶谷里都有哪些颜色的蝴蝶呀?”学生回答“红的、白的、蓝的、黑的等等”。学生回答正确,但是教师觉得这样的回答不够高度,不能够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输出,就追问“你能用美美的词说一说吗?”学生就在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中迅速搜寻,回答出“金黄金黄”“紫莹莹”等词。教师继续问“很多蝴蝶身上不止一种颜色呢!”学生又说出了“黑白相间镶着金边的”等词。在此,一个中心问题,引出三个小问题,形成“找词——归纳——拓展”的三级梯度。原本笼统的概述在这样的引领下有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述了。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带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教学逐步走向深处。
三、围绕词语,导读方式方法呈现梯度
对于词语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正确。读出词语的意思,是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单个词语读好了,在句子中能否读好呢?要求提高,教师就在教学点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出精彩来。上面阐述较多,就不赘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读彩蝶谷时,教师邀请女生来读,问为什么?学生答:“女生漂亮,温柔”。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读好“撒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可谓技高一筹。
课堂上教师还借助声势造气势。如读“十分壮观”,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喜欢黄蝶谷的学生读,最后全体齐读。通过人数的多少,声势的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词义。
在教学中教师遵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创设富有童趣、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灵动的教学方法,即时的精彩点评,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始终,词语教学由浅入深,梯度清晰,层层递进,逐步走向语用的深处。让我们听到了生命拔节花开的声音。
【关键词】词语 梯度 深度 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53-01
词语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句段篇章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一句句子的血肉与骨骼,她有温度,有气味,有声可循,有形可感,可以传情……因此,文章依赖词语做桥梁,把文本与读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能抓住精妙的词儿,必能成就教学的精彩。在现实的教学中,词语教学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式的很多,特别是在低年级。
梯度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通过梯度达到深度,实现语用这个终极目标,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一、围绕词语,教学环节设计呈现梯度
1.设计问题,直击词语。
直击词语的方法很多。以苏教版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第三小节的“两个蝴蝶谷”的教学为例,第三小节介绍了台湾的蝴蝶谷的景象迷人。用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金光灿灿”等词写出了蝴蝶的色彩丰富而艳丽。用了“上下翻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等词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姿态轻盈优美。教师设计了就这样一个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你在蝴蝶谷中看到了怎样的蝴蝶?找一找文中的词,动笔做记号。出示:( )的蝴蝶。教师的要求非常明了,要求学生“读读,想想,找找,说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知语境,动手动脑,理解词义,感悟情境,展开想象,练习思维,训练语言。教学按照预设一步一步前行,走向词语教学的纵深处。
2.巧妙导引,解词释义。
使句子丰满有厚度的血肉之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些词,是实现语用的关键之举。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很多方法。
①联系语境法。②动作表演法。③朗读感悟法。④其他方法。
3.感情朗读,评价导向。
课堂的即时评价是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即兴评价,有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对参与讨论的评价。无论哪种评价,都必须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和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准确、巧妙、指向明确、又饱含人文关怀,同时能紧扣课堂教学,吻合教学情境。
①感情朗读,明确要求。教学问题设必须要努力践行教学导向,必须有效。在理解词语意思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们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就努力练习朗读,试着用朗读表达词语的意思。或许每个孩子的表达方法和效果不一样,但是教师提出要求,是提醒学生: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要让别人知道,要会有意识地通过朗读表达,有效地对内容理解的输出。
②朗读点评,准确中肯。教学中指出学生的表现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怎样更好,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地位的体现。
③朗读点评,结合语境。高效的课堂,在每个环节上的预设都必须做到省时有效。简单的好与坏,对与错,不能满足求知欲很強、感性十足的低年级孩子。
④朗读点评,激励导向。教学中的即时点评方法有优劣之分,如何简洁明了,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是教学艺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的即时点评要做到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励和鼓舞他们。
教学中,教师对“十分壮观”评价是这样的:“声音响亮,有气势”,这是夸学生很努力地在表达,而且这样的表达是可行的,这样评价等于告诉给学生一个样子,下一个学生依样而做,读得更夸张了,嘴巴张得老大的了,教师点评:“哇,你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像看也看不过来。”根据语境词语的意思更形象可感了。学生读彩蝶谷后,教师这样点评:最后你慢悠悠地读“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读得很有韵味。这样肯定的评价学生就知道这儿要读得有韵味,怎样才有韵味,就要慢悠悠地读。教师的教学导向非常明确,学生一听就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学扎实,不浮夸。
4.读写结合,适境语用。
语文课的语文味,是指对文本的深刻感悟,也是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两者不可偏颇,不能让语文拄着拐棍行走。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用词优美,行文具象。在对词语、语境有了丰满的印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仿写其他蝴蝶谷的景象,并试着用上文中的词句。仿写是对知识咀嚼、吸收、内化的过程。只有理解感悟了语言材料,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真正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增长点,才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教学中学生对信息累积整合,就出现了这样精彩的词句“银光灿灿”“就像蓝色的海洋,波涛起伏”“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雪白雪白的梨花,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学时,教师对文中的词语、句式由于铺垫到位,学生情动而辞发,教学如剥笋一般递进训练,形成一个梯度,学生在品味中积累,在运用中掌握,在掌握时完成积累,做到了语用的极致。
二、围绕词语,细节问题设计呈现梯度。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教师问“彩蝶谷里都有哪些颜色的蝴蝶呀?”学生回答“红的、白的、蓝的、黑的等等”。学生回答正确,但是教师觉得这样的回答不够高度,不能够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输出,就追问“你能用美美的词说一说吗?”学生就在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中迅速搜寻,回答出“金黄金黄”“紫莹莹”等词。教师继续问“很多蝴蝶身上不止一种颜色呢!”学生又说出了“黑白相间镶着金边的”等词。在此,一个中心问题,引出三个小问题,形成“找词——归纳——拓展”的三级梯度。原本笼统的概述在这样的引领下有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述了。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带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教学逐步走向深处。
三、围绕词语,导读方式方法呈现梯度
对于词语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正确。读出词语的意思,是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单个词语读好了,在句子中能否读好呢?要求提高,教师就在教学点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出精彩来。上面阐述较多,就不赘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读彩蝶谷时,教师邀请女生来读,问为什么?学生答:“女生漂亮,温柔”。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读好“撒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可谓技高一筹。
课堂上教师还借助声势造气势。如读“十分壮观”,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喜欢黄蝶谷的学生读,最后全体齐读。通过人数的多少,声势的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词义。
在教学中教师遵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创设富有童趣、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灵动的教学方法,即时的精彩点评,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始终,词语教学由浅入深,梯度清晰,层层递进,逐步走向语用的深处。让我们听到了生命拔节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