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本地位,综合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改”达到“会改”为目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做了探索性的尝试。
【关键词】作文批改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事实上,“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老的话给我们的作文批改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纵观语文界,仍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继承传统的方式——全批全改,精批细致。这种教师累死累活、学生袖手旁观的两个极端现象,既忽视了学生参与修改,挫伤了他们自已修改的积极性,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主人公精神。这种作文批改方式,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其惰性的依赖心理,最终不能自改,也就不能写好作文。
如何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改”达到“会改”为目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做了探索性的尝试。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批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求教于大家。
自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要达到训练的目标,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一开始就让学生自改,他们是改不好的,而且是不可能改好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骤,扶着他们上路,并送上一程。
1 示范引路
就是教师就学生的某一篇带有共性的作文公开批改。教学时,教师把选文抄在大幅白纸或投影上,按照批改作文的要求、方法和步骤,边指导边红笔示范批改。批改时,可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实现信息的全方位流动,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但要特别注意以教师的示范批改为主。
2 师生共改
组织全班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备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作为批改对象的作文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①所选批改作文它具有共同点,具有代表性,启发面尽可能大些;②应是经过不太多的修改就能成为较好的作文,从而显示批改的效果,并可不损伤写文章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授课前,把选文抄在大幅白纸上或印发原文给学生人手一份。把共改的作文的问题用红笔标明。教学时,如何改好,让学生各抒已见,甚至通过争论来解决。但要注意批改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导向、扶助作用,又让学生在争议中发展思维,提高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3 教师提示学生自改
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以批为名,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处做必要的提示,启发学生自改。提示的方法,可以写几句话,可以使用示意符号,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或由提示引起联想,对作文进行批改。教学时,学生自改作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口头交谈,说明提示的意思,提出思考的问题并辅以当面指导。作文批改后,教师要求学生写改后体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简述构思作文过程。②自改后的收益及获得的启示。这样引而不发具有很大的意义:既不违背学生写作初衷,又改变了过去教师全批全改的自我意思的强加行为。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改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激发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
4 学生互批互改
就是同桌、前后位置或水平差异较大的两个同学之间交换批改作文的方法。互批互改,是在前面多次训练学生已掌握了批改作文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且对象不固定。如果始终是两个人互批互改,易形成思维定式,信息量不大,而且不利于取长补短。互批互改可在随时切磋研究中进行,鼓励学生通过小声交谈、询问、征求意见等来提高批改质量,作文批改完后,可以交换,由作者审阅,提出异议,讨论后再改。这样做不仅多给学生一次批改机会,而且能充分发挥信息的双向交流效应,使批改过程始终充满一种平等、友好和融洽的气氛。其间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随时帮助解决学生批改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5 自批自改
这是训练的最终目的。自批自改,并不是放任自流,同样也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强调写作要求,明确批改目标。其次,学生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巡回查询,随时解决学生批改过程中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第三,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如果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文有进步,则以“加分”的形式给予鼓励,学生若不满足,还想修改,就继续鼓励。如果修改后的作文仍存在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指出其批改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修改。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每次批改作文后取得的成绩,会对自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就具备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培养了自改作文的习惯,在对文章的检查润色之中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品格。
【关键词】作文批改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事实上,“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老的话给我们的作文批改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纵观语文界,仍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继承传统的方式——全批全改,精批细致。这种教师累死累活、学生袖手旁观的两个极端现象,既忽视了学生参与修改,挫伤了他们自已修改的积极性,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主人公精神。这种作文批改方式,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其惰性的依赖心理,最终不能自改,也就不能写好作文。
如何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改”达到“会改”为目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做了探索性的尝试。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批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求教于大家。
自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要达到训练的目标,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一开始就让学生自改,他们是改不好的,而且是不可能改好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骤,扶着他们上路,并送上一程。
1 示范引路
就是教师就学生的某一篇带有共性的作文公开批改。教学时,教师把选文抄在大幅白纸或投影上,按照批改作文的要求、方法和步骤,边指导边红笔示范批改。批改时,可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实现信息的全方位流动,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但要特别注意以教师的示范批改为主。
2 师生共改
组织全班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备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作为批改对象的作文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①所选批改作文它具有共同点,具有代表性,启发面尽可能大些;②应是经过不太多的修改就能成为较好的作文,从而显示批改的效果,并可不损伤写文章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授课前,把选文抄在大幅白纸上或印发原文给学生人手一份。把共改的作文的问题用红笔标明。教学时,如何改好,让学生各抒已见,甚至通过争论来解决。但要注意批改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导向、扶助作用,又让学生在争议中发展思维,提高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3 教师提示学生自改
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以批为名,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处做必要的提示,启发学生自改。提示的方法,可以写几句话,可以使用示意符号,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或由提示引起联想,对作文进行批改。教学时,学生自改作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口头交谈,说明提示的意思,提出思考的问题并辅以当面指导。作文批改后,教师要求学生写改后体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简述构思作文过程。②自改后的收益及获得的启示。这样引而不发具有很大的意义:既不违背学生写作初衷,又改变了过去教师全批全改的自我意思的强加行为。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改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激发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
4 学生互批互改
就是同桌、前后位置或水平差异较大的两个同学之间交换批改作文的方法。互批互改,是在前面多次训练学生已掌握了批改作文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且对象不固定。如果始终是两个人互批互改,易形成思维定式,信息量不大,而且不利于取长补短。互批互改可在随时切磋研究中进行,鼓励学生通过小声交谈、询问、征求意见等来提高批改质量,作文批改完后,可以交换,由作者审阅,提出异议,讨论后再改。这样做不仅多给学生一次批改机会,而且能充分发挥信息的双向交流效应,使批改过程始终充满一种平等、友好和融洽的气氛。其间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随时帮助解决学生批改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5 自批自改
这是训练的最终目的。自批自改,并不是放任自流,同样也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强调写作要求,明确批改目标。其次,学生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巡回查询,随时解决学生批改过程中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第三,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如果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文有进步,则以“加分”的形式给予鼓励,学生若不满足,还想修改,就继续鼓励。如果修改后的作文仍存在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指出其批改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修改。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每次批改作文后取得的成绩,会对自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就具备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培养了自改作文的习惯,在对文章的检查润色之中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