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57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与赫鲁晓夫争锋相对、寸步不让,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
公开论战
1960年,由于苏共将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之间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停止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化。
布加勒斯特会议前夕,苏共代表团竟然在1960年6月下旬,向各兄弟党代表团散发了苏共中央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明目张胆地指责中国共产党是“教条主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恶毒攻击。
中共中央为了缓和与苏共中央的矛盾,多次与苏共交换信件,并且广泛听取各兄弟党的意见,同意先举行中苏两党会谈,然后由26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组成起草委员会,在莫斯科共同协商,起草一份文件,最后召开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即第二次莫斯科会议。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复杂形势下,需要一位智勇双全的人,担当与苏共会谈这一重任。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
9月1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飞抵莫斯科。当晚,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为中共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悦耳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中,邓小平神采奕奕地率领中共代表团成员步入大厅。双方一一握手之后,宾主分别落座。
在宴会上,邓小平同赫鲁晓夫之间的交锋由于赫鲁晓夫的挑衅而拉开了帷幕。
赫鲁晓夫说:“邓小平同志,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那个霍查老爱自搞一套,弄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是不团结,中国应该有个态度才对。”
赫鲁晓夫显然是用阿尔巴尼亚影射中国共产党不听苏共指挥。对此,邓小平心若明镜,他不慌不忙地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个小党,但他们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你们应该好好尊重人家才对,不应该随便向他们施加压力。”
赫鲁晓夫没有料到邓小平会如此巧妙地回答他的问题,但他不会轻易服输,继续嚷道:“这不仅仅是苏共和阿共之间的分歧问题。对其他党来说,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他们拿了我们的金子和粮食,可反过来又骂我们,说我们想控制他们,也太不像话了!”
邓小平严肃地回答说:“我们一向认为援助是为了实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而不是为了干涉和控制别人。再说你援助了人家,人家也援助过你嘛。”
邓小平的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赫鲁晓夫张口结舌,一时语塞。
过了一会,赫鲁晓夫又把话题转移到斯大林问题上。他责问邓小平:“你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斯大林问题上态度前后不一致呢?”
邓小平回答得很干脆:“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这总要讲清楚。反对个人迷信,我们过去拥护,现在仍然坚持。在我们党的八大上,对这个问题就已经明确表示了态度。我们赞成反对个人迷信,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不仅关系苏联国内,也关系到整个国际共运。对斯大林的错误当然要批,但对他的功绩一定要肯定。我们反对的是全盘对斯大林的否定,尤其不能采取秘密报告的办法,恶毒攻击。”
赫鲁晓夫理屈词穷,显得非常狼狈,停了片刻,他转换话题,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话来:“高岗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清除了高岗,就是对我们的不友好,但他仍然是我们的朋友。”
邓小平一听这话,很严肃地问赫鲁晓夫:“这可是你说的话啊。你这个讲法要记录在案。”
赫鲁晓夫也可能太紧张,好像没有听明白邓小平的话,继续说:“你们不是喜欢莫洛托夫吗?你们把他拿去好了,把他给你们。但高岗是我们的朋友。”
邓小平指着赫鲁晓夫问道:“高岗是我们党内部的事情,莫洛托夫是你们党内部的事情,你在这个场合下把这些拿出来干什么?”
赫鲁晓夫显得很被动,低着头,再没有吭声。
自9月17日到20日,中苏之间围绕苏共中央的《通知书》和中共中央的《答复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次中苏会谈毫无结果,在大吵一场之后不欢而散。
9月22日,中共代表团启程回国。
“起草委员会”不欢而散
当年 10月2日,26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的起草委员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于是,邓小平开始了这一年他的第二次莫斯科会谈。
在欢迎宴会上,赫鲁晓夫自然不会忘记对中共代表团进行攻击。他说:“现在我们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看法上,与中国同志有分歧。根据中国发表的《列宁主义万岁》这篇文章来看,中国有许多错误的观点。”
邓小平一听这话,马上站起来说:“赫鲁晓夫同志,关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看法,是当前各国兄弟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党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由你划线。”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他越发激动了,提高嗓门嚷道:“为首为首,我们为首只能出面召集一下会议,这样的为首我们不当了。”
邓小平回答说:“为首也不是老子党,可以随便发号施令,任意规定别的党怎么做。”
会谈期间,双方都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苏方坚持在草案中完全肯定苏共二十大路线是正确的,不指名地攻击“派别活动”,以此为借口指责不听苏共指挥的兄弟党。对于这些,中方当然是不会接受的。起草委员会开了三个星期的会议,始终没有达成一致认可的声明草案。由于苏方的出尔反尔,直到十月革命纪念节前夕仍未能达成协议,起草委员会只好决定在举行81个党代表大会的同时继续召开会议。
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向赫鲁晓夫表明中共的看法:“对于文件中一些提法我们有保留意见,留待11月召开的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再讨论解决吧,为了国际共运的团结,我们已经作出了一些让步,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诚意。”
通过《莫斯科宣言》
1960年11月5日早上,邓小平赴莫斯科出席81个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一年中邓小平第三次到莫斯科参加会谈。
10日下午,8l个党的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开幕。出发前,中共代表团就预料这次会议将有一番恶战,辩论会一定很激烈。果真如此,大会一开始,赫鲁晓夫就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发言,其基调不是想缩小分歧,而是借题发挥,蓄意攻击中国共产党,挑起争论。
14日下午,邓小平发言。他讲了十几个问题,其中有:中苏两党的分歧是由苏方挑起的;把中苏分歧拿到国际会议上并组织对中国的突然袭击的也是苏共搞的;把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撕毁中苏签订的所有协议、合同,从中国撤走全部苏联专家的,也是苏共;把中苏之间的分歧首先公诸于世的,也是苏共。邓小平批评说,赫鲁晓夫搞分工协作是假话,搞平等协商也是假话,他是要大家看他的指挥棒,不服从的,他就打击你。在邓小平的发言过程中,会场气氛异常紧张。
23日,赫鲁晓夫第二次发言,他对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批判斯大林等问题进行了辩解。他影射毛泽东说,有人把自己看作圣人,不能跟他谈话。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作了第二次发言,一共讲了50分钟。邓小平不仅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还以严厉的语言,批驳了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的攻击。
由于邓小平的坚决斗争,迫使苏共最终采取了协商和解的态度。11月30日上午11点,中、苏领导在列宁山大会议厅举行会谈。中方有刘少奇、邓小平和彭真;苏方为赫鲁晓夫、苏斯洛夫、科兹洛夫。会谈进行得比较顺利,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12月1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81个党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莫斯科声明》。
12月2日,邓小平、彭真一行在结束81个党会议后,于当晚乘飞机离开莫斯科回国。
对于81个党的会议,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成绩很大,应该说取得伟大的成果,基本上把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攻势打下去了。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论战
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又进行了公开论战。1963年7月邓小平再赴莫斯科之行,参加中苏公开论战。
196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宣布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的中共代表团团长为邓小平,副团长由彭真担任。团员有: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7月4日,苏共中央也发表一项声明,并且提供了苏方会谈人员名单:苏斯洛夫、格里申、安德罗波夫、伊利切夫、波诺马廖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
1963年7月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进行会谈。
在中共代表团到达的当天,赫鲁晓夫照例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欢迎宴会。虽说是欢迎,但气氛并不友好,依然很紧张。在祝酒词中,赫鲁晓夫说:“我们还是希望两党能够消除分歧。苏联共产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是怀有友好感情的。”
邓小平郑重表示:“我们也是带着团结的愿望、友好的愿望到这里来的。我们真诚希望消除分歧。”
赫鲁晓夫见时机已到,接下来就说:“苏共二十大、二十一大、二十二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将继续坚持。”
众所皆知,这正是中苏两党的分歧所在。赫鲁晓夫的意图很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接受苏共的观点,分歧才会消除。对此,邓小平表示,“即使分歧一时消除不了,也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不要把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扩大到国家关系上。”
赫鲁晓夫有点坐不住了,加重语气说:“至少应该做到相互在报刊上停止攻击。”
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表明态度,让两党全体党员能够了解双方的观点。”
赫鲁晓夫显得不耐烦了,把餐具敲得叮当响:“要团结就必须停止相互论战。”
邓小平不慌不忙地说:“停止论战是中国共产党早就提出的建议,可惜你们一直没有重视,不接受我们的正确意见,实际上一直在攻击我们。”
欢迎宴会上的交锋只是序幕而已,在正式的多次会谈中,针对苏共的攻击,邓小平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会谈结束的7月20日晚上,赫鲁晓夫为代表团举行告别宴会。大概是在会谈中吵得太多的缘故,以至于双方在祝酒时都无话好说了,只是为彼此的健康干杯而已。就在头一天,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匈牙利友好大会上还大骂中国共产党。可在宴会上,赫鲁晓夫还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邓小平说,我们两党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分歧,那些分歧都是臆造的。
邓小平坦率地告诉赫鲁晓夫,我们之间有分歧,你在苏匈友好大会上指责中国共产党搞独特的路线,搞分裂,而你们才是马克思主义路线,这不是分歧吗?你们代表团几次发言不是都讲严重分歧吗?事实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
赫鲁晓夫还狡辩地说,为什么要用些词呢,让作家去写吧,反正我认为没有什么严重分歧。但是,邓小平仍然强调,中苏两党之间存在严重分歧,不过,我们希望通过讨论来消除分歧,增强团结。
当晚11点,代表团分乘两架飞机回国。7月21日下午,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到达北京西郊机场。在机场,代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和首都群众5000多人的热烈欢迎。这是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出国代表团归国仅有的三次中的一次。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公开论战
1960年,由于苏共将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之间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停止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化。
布加勒斯特会议前夕,苏共代表团竟然在1960年6月下旬,向各兄弟党代表团散发了苏共中央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明目张胆地指责中国共产党是“教条主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恶毒攻击。
中共中央为了缓和与苏共中央的矛盾,多次与苏共交换信件,并且广泛听取各兄弟党的意见,同意先举行中苏两党会谈,然后由26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组成起草委员会,在莫斯科共同协商,起草一份文件,最后召开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即第二次莫斯科会议。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复杂形势下,需要一位智勇双全的人,担当与苏共会谈这一重任。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
9月1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飞抵莫斯科。当晚,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为中共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悦耳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中,邓小平神采奕奕地率领中共代表团成员步入大厅。双方一一握手之后,宾主分别落座。
在宴会上,邓小平同赫鲁晓夫之间的交锋由于赫鲁晓夫的挑衅而拉开了帷幕。
赫鲁晓夫说:“邓小平同志,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那个霍查老爱自搞一套,弄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是不团结,中国应该有个态度才对。”
赫鲁晓夫显然是用阿尔巴尼亚影射中国共产党不听苏共指挥。对此,邓小平心若明镜,他不慌不忙地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个小党,但他们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你们应该好好尊重人家才对,不应该随便向他们施加压力。”
赫鲁晓夫没有料到邓小平会如此巧妙地回答他的问题,但他不会轻易服输,继续嚷道:“这不仅仅是苏共和阿共之间的分歧问题。对其他党来说,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他们拿了我们的金子和粮食,可反过来又骂我们,说我们想控制他们,也太不像话了!”
邓小平严肃地回答说:“我们一向认为援助是为了实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而不是为了干涉和控制别人。再说你援助了人家,人家也援助过你嘛。”
邓小平的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赫鲁晓夫张口结舌,一时语塞。
过了一会,赫鲁晓夫又把话题转移到斯大林问题上。他责问邓小平:“你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斯大林问题上态度前后不一致呢?”
邓小平回答得很干脆:“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这总要讲清楚。反对个人迷信,我们过去拥护,现在仍然坚持。在我们党的八大上,对这个问题就已经明确表示了态度。我们赞成反对个人迷信,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不仅关系苏联国内,也关系到整个国际共运。对斯大林的错误当然要批,但对他的功绩一定要肯定。我们反对的是全盘对斯大林的否定,尤其不能采取秘密报告的办法,恶毒攻击。”
赫鲁晓夫理屈词穷,显得非常狼狈,停了片刻,他转换话题,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话来:“高岗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清除了高岗,就是对我们的不友好,但他仍然是我们的朋友。”
邓小平一听这话,很严肃地问赫鲁晓夫:“这可是你说的话啊。你这个讲法要记录在案。”
赫鲁晓夫也可能太紧张,好像没有听明白邓小平的话,继续说:“你们不是喜欢莫洛托夫吗?你们把他拿去好了,把他给你们。但高岗是我们的朋友。”
邓小平指着赫鲁晓夫问道:“高岗是我们党内部的事情,莫洛托夫是你们党内部的事情,你在这个场合下把这些拿出来干什么?”
赫鲁晓夫显得很被动,低着头,再没有吭声。
自9月17日到20日,中苏之间围绕苏共中央的《通知书》和中共中央的《答复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次中苏会谈毫无结果,在大吵一场之后不欢而散。
9月22日,中共代表团启程回国。
“起草委员会”不欢而散
当年 10月2日,26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的起草委员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于是,邓小平开始了这一年他的第二次莫斯科会谈。
在欢迎宴会上,赫鲁晓夫自然不会忘记对中共代表团进行攻击。他说:“现在我们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看法上,与中国同志有分歧。根据中国发表的《列宁主义万岁》这篇文章来看,中国有许多错误的观点。”
邓小平一听这话,马上站起来说:“赫鲁晓夫同志,关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看法,是当前各国兄弟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党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由你划线。”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他越发激动了,提高嗓门嚷道:“为首为首,我们为首只能出面召集一下会议,这样的为首我们不当了。”
邓小平回答说:“为首也不是老子党,可以随便发号施令,任意规定别的党怎么做。”
会谈期间,双方都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苏方坚持在草案中完全肯定苏共二十大路线是正确的,不指名地攻击“派别活动”,以此为借口指责不听苏共指挥的兄弟党。对于这些,中方当然是不会接受的。起草委员会开了三个星期的会议,始终没有达成一致认可的声明草案。由于苏方的出尔反尔,直到十月革命纪念节前夕仍未能达成协议,起草委员会只好决定在举行81个党代表大会的同时继续召开会议。
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向赫鲁晓夫表明中共的看法:“对于文件中一些提法我们有保留意见,留待11月召开的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再讨论解决吧,为了国际共运的团结,我们已经作出了一些让步,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诚意。”
通过《莫斯科宣言》
1960年11月5日早上,邓小平赴莫斯科出席81个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一年中邓小平第三次到莫斯科参加会谈。
10日下午,8l个党的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开幕。出发前,中共代表团就预料这次会议将有一番恶战,辩论会一定很激烈。果真如此,大会一开始,赫鲁晓夫就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发言,其基调不是想缩小分歧,而是借题发挥,蓄意攻击中国共产党,挑起争论。
14日下午,邓小平发言。他讲了十几个问题,其中有:中苏两党的分歧是由苏方挑起的;把中苏分歧拿到国际会议上并组织对中国的突然袭击的也是苏共搞的;把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撕毁中苏签订的所有协议、合同,从中国撤走全部苏联专家的,也是苏共;把中苏之间的分歧首先公诸于世的,也是苏共。邓小平批评说,赫鲁晓夫搞分工协作是假话,搞平等协商也是假话,他是要大家看他的指挥棒,不服从的,他就打击你。在邓小平的发言过程中,会场气氛异常紧张。
23日,赫鲁晓夫第二次发言,他对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批判斯大林等问题进行了辩解。他影射毛泽东说,有人把自己看作圣人,不能跟他谈话。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作了第二次发言,一共讲了50分钟。邓小平不仅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还以严厉的语言,批驳了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的攻击。
由于邓小平的坚决斗争,迫使苏共最终采取了协商和解的态度。11月30日上午11点,中、苏领导在列宁山大会议厅举行会谈。中方有刘少奇、邓小平和彭真;苏方为赫鲁晓夫、苏斯洛夫、科兹洛夫。会谈进行得比较顺利,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12月1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81个党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莫斯科声明》。
12月2日,邓小平、彭真一行在结束81个党会议后,于当晚乘飞机离开莫斯科回国。
对于81个党的会议,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成绩很大,应该说取得伟大的成果,基本上把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攻势打下去了。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论战
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又进行了公开论战。1963年7月邓小平再赴莫斯科之行,参加中苏公开论战。
196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宣布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的中共代表团团长为邓小平,副团长由彭真担任。团员有: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7月4日,苏共中央也发表一项声明,并且提供了苏方会谈人员名单:苏斯洛夫、格里申、安德罗波夫、伊利切夫、波诺马廖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
1963年7月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进行会谈。
在中共代表团到达的当天,赫鲁晓夫照例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欢迎宴会。虽说是欢迎,但气氛并不友好,依然很紧张。在祝酒词中,赫鲁晓夫说:“我们还是希望两党能够消除分歧。苏联共产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是怀有友好感情的。”
邓小平郑重表示:“我们也是带着团结的愿望、友好的愿望到这里来的。我们真诚希望消除分歧。”
赫鲁晓夫见时机已到,接下来就说:“苏共二十大、二十一大、二十二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将继续坚持。”
众所皆知,这正是中苏两党的分歧所在。赫鲁晓夫的意图很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接受苏共的观点,分歧才会消除。对此,邓小平表示,“即使分歧一时消除不了,也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不要把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扩大到国家关系上。”
赫鲁晓夫有点坐不住了,加重语气说:“至少应该做到相互在报刊上停止攻击。”
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表明态度,让两党全体党员能够了解双方的观点。”
赫鲁晓夫显得不耐烦了,把餐具敲得叮当响:“要团结就必须停止相互论战。”
邓小平不慌不忙地说:“停止论战是中国共产党早就提出的建议,可惜你们一直没有重视,不接受我们的正确意见,实际上一直在攻击我们。”
欢迎宴会上的交锋只是序幕而已,在正式的多次会谈中,针对苏共的攻击,邓小平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会谈结束的7月20日晚上,赫鲁晓夫为代表团举行告别宴会。大概是在会谈中吵得太多的缘故,以至于双方在祝酒时都无话好说了,只是为彼此的健康干杯而已。就在头一天,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匈牙利友好大会上还大骂中国共产党。可在宴会上,赫鲁晓夫还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邓小平说,我们两党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分歧,那些分歧都是臆造的。
邓小平坦率地告诉赫鲁晓夫,我们之间有分歧,你在苏匈友好大会上指责中国共产党搞独特的路线,搞分裂,而你们才是马克思主义路线,这不是分歧吗?你们代表团几次发言不是都讲严重分歧吗?事实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
赫鲁晓夫还狡辩地说,为什么要用些词呢,让作家去写吧,反正我认为没有什么严重分歧。但是,邓小平仍然强调,中苏两党之间存在严重分歧,不过,我们希望通过讨论来消除分歧,增强团结。
当晚11点,代表团分乘两架飞机回国。7月21日下午,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到达北京西郊机场。在机场,代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和首都群众5000多人的热烈欢迎。这是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出国代表团归国仅有的三次中的一次。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