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多媒体的奴隶的背后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仿佛一个耀眼的大光环,在初期,它的美丽的确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但看久了,不免刺痛了人们的眼球,令人头晕目眩,于是便引发了人们理性的思考:它是否真的美丽?是否真的适合我们?人们甚至怀念起以前的朴素、以前的简单……
  是的,光环的确掩盖了一些东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现代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在带给我们福音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某些负作用,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它具有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有的甚至是与语文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失败在所难免。下面的两堂课都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失败的例子。
  课例一:教学外国现代诗《樵夫,别砍那棵树》。教学设想是以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本来这个设想是好的,因为诗歌教学重在朗读,但是教师却是以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朗读教学。步骤如下:一、听朗读录音。二、屏幕打出朗读指导,然后让几个学生分段朗读,再由学生作评价。三、屏幕展示已划分好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然后让学生按照节奏和重音集体朗读。四、学生思考:在朗读过程中,你注意到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了吗?然后提问学生,在一两个学生回答之后简单地评价两句,屏幕展示问题的答案。五、再次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语气。
  本节诗歌教学课完全成为教师按预设的电脑操作步骤一下下地点击鼠标的过程,教师如同一个机器操纵者,表情僵硬,只顾按动鼠标而无暇顾及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是不关痛痒。很多教学环节仅仅停留于形式,不求效果,比如,这首诗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学生的朗读最后是否达到要求,这些真正涉及朗读教学的问题却得不到落实。
  课例二:教学《窦娥冤》。从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到本节课的分析“三桩誓愿”及关汉卿的艺术创作风格,从问题到结论,全部用多媒体完成。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只不过换了一种样式。学生讨论时有不同的观点,这本应成为一个课堂亮点,结果是教师的一句“你们都不对”而扼杀了学生刚刚萌生的个性思维。教师迫不及待地把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呈现在屏幕上,生硬得让听课的教师直摇头。评课时有教师很客气地提出“要让学生接受结论的话,至少应给学生设置阶梯,让他一步一步地往你的答案上靠”,不料授课教师却说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我的课件没办法把那些问题体现出来。”言外之意,他只能听命于多媒体,根本就不打算有课堂生成的问题。
  多媒体只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本应为教师所用,借助它代替板书,展示资料,节省教学时间;利用它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提高课堂效益……可为什么有的教师却偏偏颠倒主客,虔诚地把它奉为课堂的主宰,心甘情愿地听命于它、受制于它呢?
  教师沦为多媒体的奴隶的背后隐含的是什么呢?它在某种意义上掩盖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死板、教学能力的低下等诸多问题。
  首先,教师心中只有预案而无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运用多媒体技术必然会忽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作用。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甚至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只能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死板地点击鼠标,演示完整个课件,完成全部教学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已经规定了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课堂中的任务只是把这条路走一遍,不能有任何“越位”。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课件走。他们只能当观众,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资料,讨论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语文课成了录像放映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被简化成了点击鼠标,学生的学习行为被限定于课件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如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有新的亮点,电脑就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发现问题有偏离也无法及时纠正。这种定向的、模式化的、样板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教师眼中只有课件而无师生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必须贯穿情感,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只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情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情感交流色彩比其他课程都更强烈。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够凭借教材、依据教学目标,用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共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为了应付课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课件,用课件代替了讲解,用课件代替了朗读,用课件代替了板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几率大大减少。这种以人机交流取代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使课堂失去了生动活泼的场面。
  再次,教师热衷于视听刺激而弱化了语感培养。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多媒体教学能给人以直观、形象的语文信息,使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似乎使语文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与形象,实际上,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严重破坏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影响与制约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在“看图像”“听声音”中完成的。事实上,再形象的图片、再美妙的音乐都不能代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很多教师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时,喜欢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看,以为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其实学生若不仔细品读原著,无论看多少遍影像资料也体会不出那三拳的精彩。
  学习语言要注重积累词汇,积淀语感。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只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才能驾驭文字。学生领悟与体味语言的过程,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却变成了轻松欣赏画面与音乐,这样做是难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标的。由于多媒体教学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涵泳和陶冶,课堂缺乏语文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最后,教师工于移花接木而疏于教学研究。
  由于教学过程已经事先准备好,课堂中不需要随机应变,不需要“教学机智”,教师淡化了对教材的处理,削弱了对学生的研究,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惰性。有的教师把网络上现成的多媒体课件稍加改动,就当成自己的作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的不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此移花接木,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况且,教师的素养各有差异,个性与特长更是不同,如果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将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以及对教材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等都无从体现,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能力将全面退化。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它的辅助性地位。业务素质过硬的语文教师总是理性地对待多媒体,利用它,但绝不依赖它,即使它临场“罢工”也无妨,不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当时她是异地上课,带来的课件临时打不开,但她照样靠着自身良好的业务素质,借助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也就是最最传统的教具,穿梭于学生之间,娴熟激趣,循循善诱,与学生精彩互动,完成了一堂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公开课。
  笔者并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某些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在语文学科中,它的弊端至少在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在语文课堂中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那么它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业务素质。语文教师应把工夫多用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上,打好业务功底,提高业务素养,练就真功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清β-hCG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早产患者和243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清β-hCG水平,对早产患者的胎盘胎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长期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其中“水尤清liè”的liè,有的教材写成“洌”,有的教材写成“冽”,前者把“清洌”解释成“清澈”,后者把“清冽”解释成“清凉”。  然而,到底该用哪个字,作怎样的理解呢?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上来探讨一番:  “洌”,水清。“清洌”即为“清澈”。“水尤清洌”就是潭水特别清澈,这是诉诸于视觉。“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为岩。”在这里,柳宗元用一“
古文献中常见“同义连言”现象,王念孙《读书杂志》说:“凡连语之词,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一些注家在注释《桃花源记》“问讯”一词时多犯此病。田美《〈桃花源记〉中的“问讯”》(《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分析了各家在注释“问讯”时存在的失误,并准确地指明“问讯”一词实系同义连用,不宜分而释之。甚确。但作者将“问讯”释为“打听、询问”,还不够精确。  诚然“问讯”
教学目标1.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联想.
王竹廷在《语文教师口语表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应该有更高的水平和要求,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达意与规范。教师必须把话
目的 研究吸食阿在毒品对人体自由基及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及与中医肾阳虚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应用酶标仪及851光电比色计测定自由基(SOD、MDA)的含量;应用酶免法检测L
尽管作为一个新词语,“非处方药”在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上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95年甚至更早,如:“卫生部开始着手进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以方便人民群众用药,并保证人民大众安全用药。”(1995年5月31日)“为配合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使我国药品管理易于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主管部门将逐步在我国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1995年12月12日)但是直到2000年1月1日,国家《处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剂量甲氨喋呤(MTX)化疗所致骨髓基质细胞(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剂量MTX化疗损伤BMSC的小鼠模型后,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川芎嗪0mg(
目的:探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化和胶质细胞增生与慢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PTZ3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
过去,阴茎折断的临床报道较少.我院自1980-2000年共收治阴茎折断17例,现报告如下,并对其诊断、治疗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年龄16~47岁,平均33.7岁.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