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薰陶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依托,而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不防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人物的闪光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感染。如课文《闪光的金子》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因此,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人物的闪光点,进行讨论。如:“许多年来,徐虎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千家万户,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优秀人物的光辉形象,自然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从中受到人物品德的熏陶和感染。
  2、紧扣文中的情感主线,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如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献爱心”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意,让学生感悟事小情深,进而陶冶美好的心灵。并以“献爱心”为主题,课后发动学生真情放送,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3、挖掘文中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如教学课文《大禹治水》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抓住“13年”、“三次”、“一次”等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一心为公的精神。指导朗读时,紧扣“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这两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中感悟大禹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生在这些词句中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真正的感受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放录像、幻灯、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一边播放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一边播放《国歌》,全体师生肃然起立。此时此境,激发了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在表达、传递情感上具有直接唤起、保持、延续的作用,由音乐唤起的听觉形象虽然看不见,却能激发起学生原有视觉积淀,使学生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例如我在讲《一株紫丁香》一课时,为让学生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在让学生谈自己平时亲见老师工作感受之后,适时地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随着那优美旋律的上升,一种对老师的敬愛之情在学生心际弥散,并从他们的表情中显现出来,使之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
  3、角色表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类型的课文,都是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因此,在教学类似的课文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来演饰课文中的小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在表演中感受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4、加强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朗读是体味课文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富有情感的朗读,能把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使学生从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课文《2008,北京》,我就以指导朗读为主线,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三、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空间,有意识的启发诱导
  在教学过程,我坚持从报刊、杂志、广播中积累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等百余篇,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启发诱导。如结合《关心下一代周报》让学生收集建国以来的历史成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祖国的美好,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利用扫墓时瞻仰烈士陵园的契机,向学生介绍烈士的英勇事迹,进而使学生产生踏着先烈足迹前进的道德信念;结合学校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向学生有机阐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对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参与德育渗透教育,不知不觉受到启发诱导。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教学中的这些小亮点就一定会在德育渗透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有“运动之母”的美称,但是由于其动作结构相对固定、变化不大等特点,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所以,能否培养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着田径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是当前田径教学的主要难题。本文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对培养小学生田径运动
<正> 在世界古代史研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初看之下颇有道理,但深入思考之后,却卒难令人信服;有的似乎已成不刊之论,但与近百年来科学发展所提供的事实材料相对照,则有圆凿方枘之叹;还有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陈陈相因,以讹传讹。本文即试图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共同推进本学科的研究。一“劳动创造人”——一个被阉割了的命题古猿之所以能变成人,是内因和外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相辅相成的结果。在这里,起根本性作用的是自然
<正> 武则天的功过是非是一个一下子难以说得清的课题,非笔者所能驾驭,笔者只想通过她创立的铜匦制(姑且命名之)这一斑来窥全豹,力求有所助益。唐高宗去世和唐中宗被废是武则天政治历史前后两段过渡的界碑,从此开始了她真正“圣衷独断”的武则天时代,史称“则天朝”。废唐中宗后,她立第四子李旦为帝(唐睿宗),但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武则天自此“常御紫宸殿,施惨紫帐临朝”(《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一切大政由她以太后身份裁决。形式上她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如何正确而规范地使用语言,是幼儿教学工作中时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幼儿语言教学的说法、舆论与问题  1、调研有关学者的说法。据专家近期考证,美,从甲骨文的形态上看,非羊、大的合体字,而字形乃是一个头戴羽饰的人形,装扮得十分美丽。从形、义、语源的演变来看,美的本意来自以羽毛为装扮的舞蹈。 因此,美,起源于舞蹈。 美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传递引发的文化信息
期刊
美国的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就是互动。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互动就不能存在或发生教学。因为小学生理解乐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这正符合了新课程标
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在县域、镇域尺度上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两种空间分析方法,计量研究不同类型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宁波市各类型城镇低效用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