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生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与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计算不单是一种技能,它更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计算教学 重要性 有效性 多样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穿插在各个学期的教学中,且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也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但在具体操作实施中来看,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在口算速度慢甚至要列竖式、计算错误率高。那么,计算教学该如何做到扎实而又不失灵活,我们该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做了以下的探索:
  1 明确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社会上,人们总认为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不大,生活中的计算,简单的用计算器就能解决。在学校中,它也得不到师生的青睐:一方面,教师不喜欢计算课,觉得算理太简单,没什么讲头,重点在多做,另一方面,学生更不喜欢计算,一说到计算,立刻皱眉,对他们而言,计算就是无休止的枯燥的训练。到最后,计算就沦为“题海战术”。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特级教师王林的《计算教学: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中说到学习数的运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感悟数学思想;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有利于学生培养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计算审题、细心计算、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素材较为单调,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如课件、多媒体、影视、动画等这样才能使计算教学富有活力,使学生乐学、爱学。
  2 提倡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后的计算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弊病: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和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课堂上学生说得多、练得少;发现的算法没有逻辑性、系统性;学生喜欢的方法不一定最优;配套的训练难以落实等。那就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下降。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我认为应该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想法:
  2.1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就非常注重算用结合,往往给计算教学提供平时的、日常的生活情境。可是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比较单一,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法”这一单元提供的情境全都是开学前老师去买书的情境,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不同问题。其实这个情境孩子觉得非常枯燥,没有切身感受,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加工、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教学。
  2.2 自主探究发现算法。新课标中说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乘数从两位数变成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完全可以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迁移过来。因此在教学例题前我先让学生做了144×5和44×15,总结算法。接着呈现例题、列式、写好竖式,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学生组织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样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2.3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结合。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于是我也来尝试了一下,教学简便计算25×32时,孩子的想法很多,总结如下:
  
  
  
  
  看到孩子们一种又一种的想法,心里真是既惊又喜,心想那么多方法孩子总会做了吧,于是我总结了“孩子们真棒,想法真多,你们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做”。可是课后练习中出现24×25时,有些孩子不会拆分,甚至有几个孩子居然用了竖式,我愕然,怎么会呢?于是我重新翻看课标也重新审视了那几种方法,发现其实最优的还是第一种,其他两种只是相对25×32来得简单。其实在孩子发现的算法中有些根本就没有逻辑力,并且他们所喜欢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优的,对于学得好的同学来说他们能掌握所有方法,可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越多的方法他们越糊涂,难怪当时看到了好几双愣愣的眼睛。于是在错题讲解时我特意又把这几种方法拿出来让孩子观察、比较、分析,最终发现第一种最简单,再做了24×25,发现规律,看到25,想到25×4=100,这节课下来反馈的情况明显有了好转。
  在计算教学中,从某一教学内容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算法是最好的,最优的,但从算法教学的整个系统来看,必然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最优的,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因此,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如何统一呢?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优中择简”的思想,学生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2.4 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在计算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可遗漏的环节——纠错,学生纠错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自我检验的过程。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允许学生解释并改正。其次,应该重视学生交流对个人的作用,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检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练习504×26时,有学生的竖式为:
  
  
  
  
  显然根据估算我们也知道结果是错的,可是到底错在哪里了呢?这时我并没有指出他错在哪里,而是让大家根据算法再去观察一下他的竖式,很快孩子们(包括他自己)发现他在计算504×2时漏乘了0,应该要用三位数中的每一个数去乘2,这样孩子们对数字中的0不能漏乘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3 重视计算练习的多样性
  根据课堂上的教学,我们让计算教学变得灵活,使学生对计算感兴趣,但要达到扎实,还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可是现在教师所采用的练习基本是题海战术,让孩子对练习感到恐惧,因此我们应注意练习的方法。
  3.1 持之以恒。新课程的教材设计中,每个学期都涵盖着各个领域的内容,往往一个礼拜计算完后就进入了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几天后又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计算还没学扎实,就要去学别的了,再回到计算时,前面的又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的计算练习应该要持之以恒,量不在多,数也不在大,以基本训练为主,再复杂的计算都是由基础开始的,因此每次数学课安排一些基本训练,可以为口算,竖式计算等,达到坚持训练的效果。
  3.2 练习注意层次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规律性,即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提高相应的计算能力。我们教材上的练习设计就符合层次性,因此我们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让孩子在阶梯式的练习中,激发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知识撞击的快乐,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
  3.3 练习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做——交流——订正,长期以此形式学生会觉得枯燥、厌烦,这样就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在做题时,可以让孩子产生竞争心理,比比谁做得快、比比谁的正确率高;也可以设计一个梯度练习,让孩子勇攀高峰等。在交流习题时,可以个别交流、小组交流、开火车交流等。在评价习题时,可以让孩子做做小老师,为同学找错误。我们教师要做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7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
   准解读.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 吕世虎主编.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第2版.中国
   人事出版社,2003.10
  4 陈清容等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6.3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和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因此,中学各科教学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讲授、轻学生体验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以往的生物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策略和技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看出,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很差的。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对数学新课和标准和教学实践,谈一谈自
期刊
思维能力提高和培养的基础在于语言,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数学教学离不开语言的教学,而用语言表述思维更是体现于说写之中。  1 说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听会读,还要逐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亲自说概念、说定义、说法则、说算理、说顺序、说过程、说思路等。编数学儿歌和扩句缩句是两种较好的表达形式。  1.1 数学儿歌。小学生好动,节奏明朗、生动活
期刊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  1 体育教学个性发展的意义及必要性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使教师与学生更易贴近,师生一起摸、爬、滚、打。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有着独特的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知识。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非常必要
期刊
【摘 要】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人体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各种机能活动水平较低,而在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则必须进入较紧张的工作状态,过渡的任务只有通过准备活动来完成。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下笔有神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家庭作业的设计。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
期刊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我国课程教学正在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高中实行新课改以来。本文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特征和教学流程的阐述,将任务驱动法具体应用于地理课堂,并浅谈课堂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法教后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地理 任务驱动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