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教材 探索拼音教学新途径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yy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也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它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就列出了汉语拼音的要求: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拼音是学生学习、掌握汉字和普通话一种工具、一把钥匙。有了此工具,才能更好地识字。比如你去抓鱼,用空手去抓快还是用网捞快呢?当然用网要方便多了,而网就是工具。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拼音教学采用的是边识字读儿歌边学拼音的形式,目的是减轻学生单纯学拼音的枯燥感、厌倦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拼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体现在到了中、高年级之后,遇到不会读、写、理解的字、词,常常或读错音,或写别字、错字;遇到查字典了,往往不会熟练地运用最能体现速度的音序查字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如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拼音这个语文工具?这成了一直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我们以备课组、教研组申报的研究项目为契机,结合一年级学生对拼音的需求,开展了实践与研究。
  一、我们的实践
  (一) 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学前,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汪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他的一番话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为何不把新教材、老教材这两套教材的长处整合起来呢?为什么要拘泥于现在的教材呢?我们可以以拼音带汉字学习,而所带之字又是与所学拼音有关,起巩固拼音的作用,这样的拼音教学可以让孩子掌握得更好。这番话使我们茅塞顿开,是呀,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合理地处理教材,这样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调整,也就是对“读儿歌识字学拼音”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它分为两部分,时间跨度仍旧为九周。
  第一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其次是识字,为期四周。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我们所选的字是“大”、“八”、“伯”与之相配套;教学“ɑi、ei、ui”时,我们所选的字是“排、飞、队”与之相配套等等。在这阶段,我们安排学生认识54个生字。这样安排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所学的拼音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些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笔画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识即可,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学拼音上。
  第二部分首要任务是复习拼音,其次是学生字,再次是读儿歌,为期五周。由于前期拼音的目标是学得扎实,学得有兴趣,所以所花时间较多,因此如果不对教材做“减法”,则教学时间不够。考虑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好多儿歌,此时减去几首儿歌的教学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就对这部分的儿歌做了“减法”。如第16课《水里的娃娃》,要学习的生字是“娃、心、青、蛙”,其中“娃”安排在第6课《打电话》中出现,“心”安排在第25课《吹泡泡》中出现,“青、蛙”安排在第26课《轰隆隆》中出现,这样第16课的儿歌就不采用了。又如第8课《小花鼓》中要学习的生字是“面、在、哭、哥”,其中“面、在”安排在第17课《燕子南飞》中出现,“哭”在第22课《我的鞋》中出现,“哥”在第12课《看马戏》中出现,这样第8课的儿歌也不采用了。按照这样的选择法,我们删去了七首儿歌。在平时的几乎每天两教时的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教一首儿歌,同时认读5~6个生字。这样的安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巩固拼音。
  (二) 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学得好坏,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既要使学生学得愉快,又要使学生学得扎实。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实施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情境图示法
  6、7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新教材考虑这些特点,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经常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识记字母。例如:教学“ɑ、o、e”时,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拼音有或多或少的知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直接出示情景图,让孩子在图画中找出今天我们要学哪些字母。引导孩子边看图,边说出“ɑ、o、e” 所藏的位置。小女孩的头部像“ɑ”的形状,小女孩张大嘴巴唱的就是“ɑ”的音。
  2. 歌诀法
  所谓歌诀法,就是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选一些学生喜欢的顺口的儿歌,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中,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既纠正了错误的读音,区分了字形,还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单韵母时,可以先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学生的思维一经打开,许多精彩的歌诀产生了:“乌鸦做窝uuu,小鱼吹泡泡ü ü ü ,拐棍f ,伞把t,椅子h,一根小棒 l l l”等等。
  3. 游戏法
  所谓游戏法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我说你猜”,可以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ɑo、ou、iu;还可以是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老师说:两个门洞,学生说:m m m。
  (三) 乐中巩固,创设学拼音大环境
  汉语拼音通过四至五周的学习还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必须经常训练,长期巩固。我们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注音儿歌、注音故事;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用音节注上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发作业本,等等。再比如,打扑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利用这种游戏进行拼音练习。玩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了声母、韵母后,也可以玩打扑克式的游戏进行拼音练习。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同学同时出牌,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另外,我们还在教室的图书角中放上带拼音的文学作品,学生有空时便可随意阅读。   二、实践效果
  (一) 学生拼音基础扎实,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次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我们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学拼音,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拼音,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扎扎实实地学好汉语拼音。
  在这次的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带拼音的课文和注音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标准的普通话。比如: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小学生拼音报》等带拼音的读物。
  (二) 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发展
  1. 整合教材的能力
  整合教材是一个极富挑战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面对如何让学生的拼音掌握得更加扎实的问题,我们整合了新老教材的优势,采用了“集中拼音,以音带字,以字助音,以儿歌助音”的方法来突破。在这个研修、突破的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也有所提高。
  2. 拼音教学能力
  通过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更深层次地明白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自己的拼音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如单韵母i的标调有些特别,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们也请出歌诀来帮忙——“小i,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这样当学生要给i加声调时就会去点了。在这次提高学生拼音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师、专家开了一堂课,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3. 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项目组认为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学实际中去发现问题与困惑,以此为基础写出比较切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详细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正、调整、逐步完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过程,然后把所反思的内容编辑成文,形成了《趣味拼音》校本教材。
  小学阶段要求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拼音更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在这次校本研修中作了很好的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拼读能力均大大提高;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们知道对教材要利用、要依托,但更要探索与创新。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得更扎实。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探索出一条拼音教学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浦东新区徐红语文学科基地成立于2003年,是新区最早的学科基地之一。  语文学科基地最早以上海市实验学校命名。学校1998年整体入驻浦东新区后,市教委和新区领导希望实验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浦东新区,为此市实验学校的语文、物理和信息技术正式挂牌为学科基地,全方位为培养新区青年教师服务。之后入轨新区学科基地管理,以主持人徐红命名。  基地成立至今,学员已有150多名,其中许多教师成长为新区骨干教师,有的还
期刊
跟市场较什么劲  说是有的地方要立法(条例)明令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兼职活动了。  看来又要跟市场较劲了。  三十多年前,在职农民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的,甚至自家是不能养鸡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在职农民已经被安排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了,业余走市场会变质成为地主资本家的,会助长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因为城镇居民的吃菜自有计划经济计划着,每月肉二两,过年加一斤,哪里用得着你个人瞎操心
期刊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呈逐年增长势头,到目前已接近在校生的半数。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不少人或因学习困难,或因家境贫寒,或因情商较低、自信不足等原因,进入了“学困生”的行列;这是一个“灰色”的群体,很难吸引关注的目光。他们的存在,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有增无减。他们构成了一个边缘地带,成为被师爱遗忘的角落。对此,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也在那里。  何为学困生?察其初
期刊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而简单的。”这是笔者对好教师最简单的理解。揣摩到初中生正式学习文言文时既好奇又畏惧的心理,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些尝试,努力让学生在每节文言课上都能享受到这些先祖留给我们的文化盛宴,让学生享受课堂,而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  虽然文言文的表达让今天的我们读来觉得生疏甚至别扭,但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在情感上与今天的我们有着相通之处,仍然能让我们产生心灵
期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我校学生总数的58.96%。他们的英语成绩对我校英语教学整体成绩的提高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已经成为阻碍我校教学成绩领先的瓶颈。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缩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是所有英语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他们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方面: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习惯不好;2.基础总体比较差,有的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只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3.
期刊
一、单元拓展课的缘起  语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境:教师的“独角戏”和师生的“二人转”很精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令“听说读写”,可谓训练有素,但很快就会“审美疲劳”,转瞬即忘。一篇课文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另一篇课文所“覆盖”,同样类型的课文往往教法雷同,周而复始,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给学生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
期刊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二期课改的要求。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课的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办法只能是加强教学的预设。本学期我的实践也证实这一点。  下面,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设计思路 
期刊
一、课程开发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它指出了当前一些课程存在的问
期刊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
期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常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赞扬,或指出其价值,或指出思考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便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答问的评价和调控。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回答有不少通病:发言条理不清者有之;答不完整,照本宣读者有之;只说大概,缺乏深刻领会者有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者有之。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对此情况,教师应及时调控、点拨、指导,加强训练。不要因为回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