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抢救——新四军研究会当前最紧迫的工作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4月16日,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南京九华饭店胜利闭幕。会议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组织发起,全国各地新四军研究会负责同志、办公室人员等40余人出席会议,南京市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作为特邀代表赴会。
  会上,第一副会长徐承云宣读了《关于成立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决定》,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会长张宝康作了《〈关于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实施意见〉的几点说明》;观看了采访新四军老战士的录像;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各地研究会代表踊跃发言,汇报了各自目前的抢救工作成果,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最后,朱文泉会长作了重要讲话。
  朱文泉会长强调,对健在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影像资料的抢救工作,“是我们新四军研究会当前最紧迫的重要工作”。首先,要认清一个“紧”字,大家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救工作时间紧、任务紧、人手紧、经费紧,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是不容易的,但同时也是一件创举,做成后是对新四军历史研究宣传工作的贡献。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第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革命史的史料宝库,为研究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提供基础。第二有利于研究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个新四军战士乃至一个高级指挥员亲历的事情都是局部,但把若干个局部联结起来,并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甄别与补充,就可以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抢救工作要把“死”档案变成“活”材料,变为对社会有用的材料。第三也是对国家安全、政治外交斗争的支持。如今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不承认侵略历史,我们的工作不单单是为了抢救资料,更是为了支持国际斗争的大局,包括政治、外交斗争的大局。
  朱会长指出,抢救工作时不我待,老战士们年事已高,而且每年都有老战士因病逝世。在这样的严峻现实下,我们特别要将他们的子女作为重要的抢救力量。
  朱会长强调,史料抢救工作要突出一个“抢”字,要比别人快,要和时间赛跑,和老同志赛跑;要抢得全面,抢得准确;要尽可能采访更多的人,不能以一人的回忆、亲述为准。要辩证地处理“全”与“准”的关系,先抢救再研究。快抢、抢全是基本要求,抢得准确是最后结果。同时要“抢”“证”结合,“抢”“收”结合,要将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多发并举,各显其能。
  朱会长说,史料抢救工作要抓好一个“合”字,各地研究会要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各地研究会各有任务,又可以适度联手,事半功倍,研究方法可以交流借鉴,资料成果可以力求共享、互通有无。经费可从多方面保障,主要是积极向政府申请,还要依靠企业家的赞助。抢救活资料本身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放在最紧迫的位置抓紧抓好。
  张宝康常务副会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
其他文献
人物介绍:  吴子昆,1924年出生在安徽泾县茂林。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随新四军先遣队北移。后在苏北指挥部二纵队政治部工作,先后任连队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长、二十二军组织处长、团政治处主任,坦克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江苏省武警总队副政委等职。  我14岁的时候去茂林教会办的小学读书,在学校里,接触到了国家兴亡的大事。那时候听到日军占领东三省,又在华北闹事,我心中就有了反抗的意识。
期刊
人物介绍:  丁位西,1942年到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学习,1944年参加革命,先后在新四军后方医院、第五野战医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任卫生防疫处科员。  我是淮泗人,淮泗是今天的泗阳县。小时候,老师常向我们讲述近代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和中国人民反抗的故事。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刘瑞龙等人办的抗日军政学校,我到淮北中学之后,更多也更系统地接受了
期刊
人物介绍:  吴明政,1924年9月27日出生于江苏阜宁,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当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区委组织科长、区委书记、县委武装部长等职,解放后任南通地委副书记、副专员,镇江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等职。1987年底离休。  1940年上半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北上向苏北发展,八路军一一五师黄克诚部南下苏北。10月10日,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宋乃德任县长
期刊
编者按:王锋是《铁军》杂志的忠实读者和积极作者,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王锋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嘱咐家人在他身后,委托温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赠送与他享年相等数量的下一年度《铁军》,费用从他的抚恤金中支出。对这样一位好朋友的去世,我们表达最深切的悼念!  我们的好战友王锋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王锋与新中国同龄。1968年入伍。我们相识于1972年初的南京军区新闻工作会议上
期刊
周克玉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周克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周克玉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周克玉是江苏省阜宁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儿童团团长、学生救国会主席、县参议员、区青年联合会主任、组织干事、连副政治指导
期刊
1937年的上海滩,大街小弄到处传唱着“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当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一位身着旗袍,带着些许知性美丽与矜持的女子,款款走进大众的视线,她就是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春天里百花香》的词作者关露。  关露一曲成名,与丁玲、张爱玲并称文坛三杰。“八一三”事变后,她在上海冒着炮火亲上前线劳军,并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其慷慨豪迈的气概直
期刊
在无锡青山一村部队干休所,见到施光华老人的时候,他矍铄而平静的目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古人称90岁的老人为“鲐背”,意思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施老腰不弯背不驼,步履依旧轻盈。他面带微笑,谦逊温和,回忆往事时,语调平缓,娓娓道来。施老的思路异常清晰,甚至连停顿都没有,让人难以相信他已是94岁高龄。  从上海特科到江抗三路  施光华老人的家乡在浙江温州平阳县。平阳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粟裕曾
期刊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壮举;然而,就是这些身着军装的青年军人,肩负着为军区机关和部队农副产品供应的服务保障重任。  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年华、信念理想、智慧力量,同稻菽、果蔬、花卉、鱼虾紧紧地凝结在一起,不断开拓进取,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  ——题记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们来到位于南京市郊西村、马鞍山市丹阳湖两地的军区司令部农副业基地采访。  走进基地办公楼的荣誉室,顿感眼前
期刊
7月7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在纪念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既表达了全民族捍卫抗战历史的坚强决心,又阐明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定不移地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共赴国难。无
期刊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我们让彩虹闪耀光芒。  在开满鲜花的大地上,  我们让高速通向八方。  宏鑫路桥,铁肩担当,  宏鑫路桥,时代脊梁。  艰苦创业把梦想放飞,  造福百姓欢乐吉祥。  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  我们让希望遍地生长。  在追星赶月的征途上,  我们用真情写下荣光。  宏鑫路桥,激情飞扬;  宏鑫路桥,精彩绽放。  神话传奇在这里传颂,  阳光路上永铸辉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