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好风光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自然生态优美,旅游资源独特,农业资源丰富,民营经济活跃,侨台优势明显,革命历史悠久,尤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蜚声海内外。带着钦仰之情,我来到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风水”建筑规划学说的完美结合。它由五座大型土楼民居组成,中间一座方楼,围绕四周的是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这些土楼依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布局奇特,成为最精美的组合群体。座座土楼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往下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群山之间。导游说,清晨的田螺坑云雾缭绕,五座土楼时隐时现,如梦似幻,令人倾倒。
  田螺坑土楼群的建筑布局遵循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五座土楼坐落在海拔787米的湖岽山半坡上,按照中国《易经》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进行布局,中间方形土楼属“土”,四周圆形土楼分别为“金木水火”。五座土楼大门朝向均为坐艮向坤,峦头形势四灵俱备,天人合一,格局天成。这些土楼既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又体现了土楼聚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这种建筑形式,是黄氏祖先运用当地原生性材料——土、木、石和传统夯土技术创造出的建筑形式,代表一种建筑艺术成就和天才创造。
  田螺坑土楼群2001年5月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3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这首诗把田螺坑土楼群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建造时间相差几百年,应该说没有刻意的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当车沿山路盘旋,犹如走在田螺壳上,忽听导游喊“布达拉宫到啦”。我朝窗外望去,很像西藏“布达拉宫”的土楼群,每座土楼上方一排排齐整的窗户似精灵的眼睛注视,给人宁静、幽深、神秘之感。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成了福建土楼的名片,有人编造“开基祖百三郎巧遇田螺姑娘”的民间传说,实无必要,而称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的确俗不可耐。因为,田螺坑土楼群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历史价值名扬天下,就已经足够了!
  车至下版寮村,见到裕昌楼外墙遍体斑驳龟裂,如同满脸皱纹的老人,但墙体依然坚固,我很是惊骇。进到楼内,发现楼内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可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经历无数风雨和多次地震,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成了“福建土楼”的一大奇观。
  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兴建居住,故整座楼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体现祈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裕昌楼后半楼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井水清洌,水源充盈,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因為时间关系,我来不及探明裕昌楼的奥秘,便匆匆赶到“高山水乡”塔下村。
  顺溪筑土楼;进山问樵夫!一进村口,马上感受到一派世外桃源风光!塔下村海拔大约700米,是福建著名的侨乡,2003年荣获“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2007年12月列为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2016年入选第四批全国传统村落。村落地形为“一水依两岸”的狭长地带,一条长约1公里的清澈小溪将山脚、溪边数十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民居串成一线。
  走过华侨捐建的荣汀桥、雪英桥,欣赏一半土墙一半楼的“围裙楼”,不由被“石龙旗杆”吸引。24支石龙旗杆高近10米,腾云驾雾、势欲腾飞,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也是塔下张氏族人向往文明教化、尊重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塔下先后出了14位举人、进士,于是竖起14支“石龙旗杆”,其余10支是为百岁老人和对家乡有卓越贡献的社会贤达树立。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装饰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静穆、庄重的感受。杆上镌刻着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其中第5根是为纪念张金拔进士及第而立。张金拔曾任甘肃县令,年老还乡当过漳州芝山书院院长,创办文学会,还为奖励考上秀才的学生设立“儒担米”,即最原始的“奖学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是塔下张氏的家庙,建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少数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庙后一片半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的地毯,草地连着一片原始森林——当地人叫“风水林”。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可以看到水中游鱼和庙在水中的倒影,不仅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活化环境,而且可以防火,成为灭火的水源。
  德远堂主堂为二进悬山顶建筑,两侧带厢房,西南角入口建门楼,门楼前用嵌瓷手法,拼贴成“张氏宗祠”,门牌上也嵌瓷为二龙戏珠。主堂前为前院和照壁,木制大门彩绘门神,屋面覆板瓦,屋脊堆砌花鸟纹剪瓷脊饰,富丽堂皇。   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世名言,由张金拔书写“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大厅两边红柱上一副长联为“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勅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族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上下联嵌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14个数字,含14个典故,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离开塔下村,转到了云水谣古镇,首先游览和贵楼。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楼高5层,占地1547平方米,墙体高厚比例达到13:1,是夯土建筑的极限,成为“世遗”福建土楼最高的方形土楼!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楼名体现和贵楼的博大与深奥!和贵楼大门两扇门板用厚达10多厘米的耐火“胶冬木”制成,门厅正上方设3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灌水灭火。整幢楼底层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口,三层至五层窗洞均内大外小,防御功能极强。
  楼内天井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供楼内和族里小孩读书用,清道光年间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进士”牌匾格外醒目。学堂左右横梁分别悬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林赠送的“兴学敬教”“兴学利侨”牌匾。
  游客在学堂一块卵石地上用力试跳,体验楼的晃动。我一问才知,和贵楼建在30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建第一层因负荷过重而下沉倒塌,但楼主简次屏一心要建楼,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外墙砌1米多高的卵石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待楼基稳固再往上建第5层。这座“沼泽浮楼”历时3年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体现了能工巧匠的艰辛、坚韧与聪明才智!
  和贵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大约12米,水质截然不同。左边水井清亮如镜,水质甘甜,而右边水井混浊不清,不能饮用。这两口井被称为“阴阳井”,成和贵楼一大“奇”。
  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闽南谓“厝包楼”, 天井学堂则谓“楼包厝”,因此有“楼厝环抱”一说,谚语云“厝包楼,兒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又构成和贵楼另一大“奇”。
  长教溪近10公里长的古道,曾是闽西南一带到漳州、省城、京城求取功名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商富家之路,如今,因为电影《云水谣》在这里拍摄,已被命名为“云水谣古道”,长教改名为“云水谣景区”,并辟为了海峡影视基地!
  溪边13棵千年古榕,如伞如盖,曲折伸张,枝繁叶茂,与水中游动的白鸭构成绝美图画。遥想从古到今,多少人在此驻步停留,又有多少人归心似箭,来去匆匆,当然也肯定有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此演绎!这条古道就像时间的长廊,让我留恋和静思!
  在古榕下泡了一会“功夫茶”,过“石头步蹬”,我领略了怀远楼的风采!
  怀远楼建于1909年,是福建土楼中建筑精美、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圆环土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地理环境优美、夯土和建筑技术高超、儒家和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三大特点。
  怀远楼充分利用大型鹅卵石与夯土墙两种材料的不同特征,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增加空间与美感。楼内雕梁画栋、楹联诗词体现浓厚的儒家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闽南民居的融合。
  南靖土楼风光好,南靖土楼真正令我陶醉!
其他文献
“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兴!”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膝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必须承载的太多,可它们也有心甘情愿屈膝的时候。当你看到你这一世由何处而来,这一脉又将往何处而去时;当你看到与你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羁绊时;当你知道你血液中传承的是什么时,我相信,你愿意俯首屈膝将这一刻铭记。  曾经有一条名叫绥安溪的河流,一位将军驻足河畔,仰天白驹一隙世事变幻,过往已在云卷云舒中消散,但心中那份豪情与壮志
期刊
青龙寺位于漳浦县石榴镇龙嶺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6),寺建在玳瑁山西麓的岩山之中,坐东朝西,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常青,寺庙背靠岩山石佛峰,巍峨屹立,气势磅礴,视野开阔,青坡绿毯。青龙寺的左侧山脉环绕寺前如同城垣,西转横跨大峡谷,连接西面鸡笼、石屏诸峰,是为青龙过峡,阻断峡谷来自车本村、山城村、龙岭村的汇水,从青龙岭山底激湍穿出,形成龙湫贯洞。青龙寺面向白石山、石屏山、鸡笼山群峰,参差罗列,伟
期刊
芝山南麓,坡上高大的木棉结满猩红的花,在蓊郁的绿叶间格外醒目。在绿叶红花的掩映下,一座罗马拉式拱顶的红砖楼伫立南望,形态精致、气度雍容……  ——这是2000年早春,我站漳州市委大院看到的画图。那情景,几乎占据了我对那个春天的所有记忆。  那一年,我考入了“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幸运地成为这座“芝山红楼”的第一批解说员。从一个惴惴不安的乡下丫头到一位从容的资深馆员,不经意间,我与这座充满
期刊
这是我第三次来“云水谣”了。  第一次光听名字就慕名而来,第二次偕同事附庸踏青,这一次恐怕是想给无处安放的“不惑之惑”找寻一个消暑避夏的去处。  记得第一次来时正是梅雨季节,迷迷蒙蒙的烟雨水雾笼罩着一切,眼前似乎是一幅水墨丹青。那时对云水谣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奇心和仰慕之情让这里的景致和故事都变得生动无比,目光所及,全是峻岭密林、青山碧水,以及错落有致的土楼群和古老的乌瓦民居。可是当时,光是这些景
期刊
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溪窑遗址,位于华安县西南部的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属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古遗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漳州重要史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前往参观考察、寻古探秘者络绎不绝。一个冬日暖阳,天高云淡的日子,约好几个文友,前往探个究竟。  车子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奋力前行,透过车窗,阵阵绿流穿梭而过。阳光慷慨地撒进大地的怀抱,一束束光线透过树林在路两旁留下斑驳光影。东溪窑博物馆建在高安
期刊
清晨的日头仿佛还没有睡醒,恍惚着,软软地泼下来。风在铜陵古城风景区里悠悠地穿梭,木栈道、古城墙、还有香火缭绕的关帝庙,笼罩在一重半透明的纱帐里。却也因了这一床纱帐,关帝庙屋脊上的剪瓷雕愈见照眼,“双龙抢珠”、“凤凰飞舞”……剪辑精美的瓷片,层层叠叠,泼辣地翻卷着,金钩银丝相交错,成煌煌的一片。  有多少慕东山风动石美名而来的游客,临走前,总要为关帝庙屋脊上美轮美奂的剪瓷雕流连忘返?你一定想象不到,
期刊
南靖县山城有条明清古街——庙后街。它就在山城武庙后边,因此叫庙后街。庙后街和圩尾街是山城仅存的两条明清古街。民国后,山城的古街都重新命名。如庙后街改称大同路,圩尾街改称民主西路,羊肉街和盐管街改称民主东路,橄仔街改称平等路,麦仔街改称新民路,草仔街改称民治路。山城的居民只有在写通讯地址时才用上新街名,日常生活中却习惯叫老街名。  庙后街有店铺80多间,路面宽3米多。房屋虽历经修建,但是许多楼房依然
期刊
微山湖,我来了。  千里迢迢,我由闽南来到齐鲁大地。正是盛夏七月,站在这片古老苍凉的土地上,眼前是滕州微山湖十万多亩的湿地红荷风景区,苇草争绿,荷花竞红。湖面一望无际的波峰层层叠起,微风中碧水涌起阵阵涟漪,似向我亲切地轻言细语:你好呀,欢迎你!我感到了由衷的喜爱和欣喜,却又隐隐地冒出一种疑惑和惊奇:眼前的微山湖,分明应该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有着温婉柔美的模样,晴天丽日下,亭亭的莲梗将直径一米多的
期刊
但凡读过林语堂作品的人都知道,林语堂一生都对高山敬畏有加。尤其是对故乡坂仔的山之敬畏,林语堂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些敬畏,人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反复读到:例如:“我生在福建南部沿海山区之龙溪县坂仔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林语堂自传·童年》) ;又如:“影响于我最深的,一是我的父亲,二是我的二姐,三是漳洲的西溪的山水。
期刊
一千多年前,有位唐代高僧从广东潮州灵山寺,来到素有“漳南佛国”称号的漳州,然后挥动法杖,在天空上画了一个圆圈,于是,一座名叫“三平寺”的寺院就金光闪闪地座落于现在的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该千年古刹已成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日夜享受着万民的朝圣和仰望乃至神思。而那位唐代大德高僧,也就成了三平寺的开山和尚,法名——义中禅师。  义中禅师,俗姓杨,名义中,敕封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