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明清古街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靖县山城有条明清古街——庙后街。它就在山城武庙后边,因此叫庙后街。庙后街和圩尾街是山城仅存的两条明清古街。民国后,山城的古街都重新命名。如庙后街改称大同路,圩尾街改称民主西路,羊肉街和盐管街改称民主东路,橄仔街改称平等路,麦仔街改称新民路,草仔街改称民治路。山城的居民只有在写通讯地址时才用上新街名,日常生活中却习惯叫老街名。
  庙后街有店铺80多间,路面宽3米多。房屋虽历经修建,但是许多楼房依然保留着明清建筑的特点。青砖砌的墙壁,屋脊有燕尾装饰,墙低部砌有三层的条石。明清时代,山城还不是县城,直到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县城才由靖城迁到山城。但是山城明清时代已是个很热闹的圩场。据《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庙佛祖庙重修碑记》云:“武庙自国都郡邑至于市镇里闾莫不尊崇烟祀。我山城乃七邑名区,四省通衢。建庙以来二百余载,屡遭水患,叠次修葺。”又据《民国二十四年大庙佛亭重修碑据》云:“荆山武庙暨观音亭自明中达清末四百余载,间修葺者四次。”听老人说,大庙是山城圩的中心点。传说当年建庙时,风水先生说此地为黄蜂出巢。于是山城圩就以大庙为中心修建街道。《南靖县志》云;朱熹高足陈淳(北溪先生)“工于画,闻山城八景之胜,尝支笻(拄着竹杖)游览,迟留十余日绘图而去。”而《南靖县志》(新志)则云:“山城明初就有集市,是漳州通往平和、永定等地的要冲,清代贸易盛况未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繁荣。”
  山城圩是南靖县的一个最大的圩场。每逢圩日便客商云集。民国二十七年又成了南靖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连常日也很热闹。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据《南靖县志》(民国稿本)云:“山城大庙(武庙),原为源湖社韩姓基地。满清初年,海澄一等公黄梧,予告回籍平和,途次荆城,见大庙龙气磅礴,地脉钟秀,乃谋建武庙,崇祀关侯,至今香火仍盛,四方士女到地参拜者络绎不绝。”正月十三庙会演戏,扎彩楼,舞狮游龙艺,关公出巡,人山人海。
  我听说当时大庙口有个福州同乡会。它的牌匾是萨镇冰题写的。萨镇冰祖籍山西代县,出身福建福州。他任北洋政府国务院代总理兼海军总长时亲笔题写一幅对联赠给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其联云:“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冰心从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这幅对联,时常到父亲的书房里品尝咀嚼。她把此联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和信条之一。
  庙后街(大同路48号)有个泉峰居。那里曾经是民国南靖县华侨公会的会址。泉峰居主人王张清任华侨公会理事长,简如明和庄国宗任常务理事。华侨公会不仅帮助归侨和侨眷与海外亲人取得联系,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向省田粮处申请批给平粜谷一百石,救济归侨侨眷,还集资开发五斗山华侨农场,集股设立华侨食堂和华侨商店,倡办文艺娱乐活动。
  2002年4月的一天,我到泉峰居拜访王张清老先生。他已100岁了。正好他的女儿红玉从香港回来扫墓。红玉是我小学同学,见到红玉和她的妹妹这样孝敬老父亲,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当即请县广电局记者给王老先生拍了个新闻。几天后,我又去拜访王老先生。先生即兴吟了一首打油诗,并书写后送给我作留念。其诗云:“少壮不努力,老来惜光阴。青春留不住,白发满头生。”
  庙后街的南端有座大楼房。它是民国官员王元的住宅。据黄叶陀先生回忆:“1944年《南靖新报》筹备扩版事宜,相应增加编辑、业务人员。九月中旬,扩版事宜大体就绪,机构扩大,分别成立了电讯室(就设在大同路尾王元住宅对面)。”“时任大同中学教师的王元,被任名为总编和主笔。抗日战争时期,王元任过庄达衡主持的抗敌后援会秘书,工作搞得颇出色。他主编的《南靖新报》也获得较好的声誉。
  吴民贵在《清末以来南靖的禁烟运动》说,民国时,南靖有名的恶霸张河山统治山城期间,山城的关帝庙后(大同路)有十二家烟馆。
  庙后街尾(南端)有个空地。空地上有座小祠堂,是我家的祖祠。童年时,每到年底和三月十三做节时,我总跟我父亲或叔父挑着一箩担的供品去那里祭拜老祖。听父亲说,我的曾祖父叫韩董,有三兄弟。曾祖父排行老大。他为两个弟弟建了家后,自己就过契到庙后街的一个做豆腐的姓黄的人家。黄家没儿女只有养了我曾祖母一个童养媳。曾祖母叫张金。她的娘家在后张社。曾祖母只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曾祖父去世了,曾祖母才把儿子(我的祖父吾和)带回安美社住。我有个族兄叫米丁。他就住在庙后街。米丁兄常来家里跟我父亲坐。有时我去看望米丁兄,也去小祠堂拜一拜老祖。
  王元的住宅为二层楼,前面有个院子,左右两间平房,后面又有一个小院子,左右两间平房。解放后改作机关干校和城关小学,后又改建为教师楼。
  当年,城关小学的旧校址在王元住宅。我在六安小学任教。六安小学和城关小学搞校际教研活动。我曾多次去城关小学参加教研活动。我的朋友简汉通在城关小学任教时,我更常去那里找他玩。简汉通的家乡在船场西坑。他的父亲到山城赶集,常到我家跟我父亲聊聊。后来,城关小学迁走,旧址改建为教师楼。许多实验小学的老师住在那里。我也常去那里看望张智祥、曾国庆和高桑舟等老师。曾国庆是我的小学老师。我们又在实验小学同过事。曾老师有什么心事就来找我聊。她很有才华,又写一手好字。她对我叹息说她命运很坎坷。我说,俗语说“女人美貌多磨折,男人有才多灾难”,你貌美又有才岂能不坎坷?
  明清时期,山城热闹的街道有圩尾街、庙后街、羊肉街、盐馆街、麦仔街和草仔街。到了民国时期,以新修建的中山路、中华路(新华路)和中正路(解放路)为最热闹。许多明清古街却成了居民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南靖县城改造和扩大,新建了新中山路、安美路、解放路、人民路、荆江路、富康路、嘉盛路和建设路等街道。这些新街道自然代替了老街道的繁华。
  地址:南靖县山城镇湖美新村9幢1号 (363600)电话:0596——7833046
其他文献
中国文坛上,王蒙先生德高望重。他是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文集》等作品一千多万字;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2015年王蒙先生的《这边风景》获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这样评价:“王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
期刊
(一)  平和坂仔乡,僻野出名贤;  名贤叫和乐,大名林语堂。  其父当牧师,先前做小贩;  天生乐天派,教儿有眼光。  其母乃村妇,贤惠又善良;  为哄堂儿睡,任他摸乳房。  语堂六岁时,始进小学堂;  铭新小教室,读书声琅琅。  十岁外求学,别母泪涟涟;  途经西溪水,乘坐五篷船。  每放暑寒假,游子急返乡;  扑进慈母怀:“阿姆我回还!”  家中八兄妹,二姐最难忘;  助弟去读书,塞进四角钱
期刊
四姨家在慈济宫旁边。有一年,四姨父办了个小型冰棒加工店,就在慈济宫前面那片大埕左侧。大埕左侧有一排矮房子,一概被改成店面。有卖小吃的饮食店,卖香火的杂货铺,四姨父的冰棒加工店就在它们中间,自己加工,批发,零售。我刚好高中毕业,没事干,就去帮工。白天,帮忙做冰棒卖冰棒。晚上,有时不想回家,就睡在加工店后面的小房间里。  那时候,慈济宫好像没现在这么有名气。尤其是夏天,没什么特别的节日,一点也不热闹。
期刊
“道在迩而求诸远”,那些觉得随时可以去看的事物,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一段时间后,才惊觉变化巨大。有些事物在忽略中错失,让人扼腕;有些美好则在忽略中叠加,让人惊艳。  西院湖属于后一种。  西院湖全称西院湖生态园,2017年8月正式开放。早就听闻西院湖在建造中,只是因为距我所在的单位不远,总以为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看,结果开园一个多月了,对于其印象还处于“只是听说”的阶段。  漳州市区近年新增的公园不少,
期刊
“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兴!”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膝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必须承载的太多,可它们也有心甘情愿屈膝的时候。当你看到你这一世由何处而来,这一脉又将往何处而去时;当你看到与你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羁绊时;当你知道你血液中传承的是什么时,我相信,你愿意俯首屈膝将这一刻铭记。  曾经有一条名叫绥安溪的河流,一位将军驻足河畔,仰天白驹一隙世事变幻,过往已在云卷云舒中消散,但心中那份豪情与壮志
期刊
青龙寺位于漳浦县石榴镇龙嶺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6),寺建在玳瑁山西麓的岩山之中,坐东朝西,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常青,寺庙背靠岩山石佛峰,巍峨屹立,气势磅礴,视野开阔,青坡绿毯。青龙寺的左侧山脉环绕寺前如同城垣,西转横跨大峡谷,连接西面鸡笼、石屏诸峰,是为青龙过峡,阻断峡谷来自车本村、山城村、龙岭村的汇水,从青龙岭山底激湍穿出,形成龙湫贯洞。青龙寺面向白石山、石屏山、鸡笼山群峰,参差罗列,伟
期刊
芝山南麓,坡上高大的木棉结满猩红的花,在蓊郁的绿叶间格外醒目。在绿叶红花的掩映下,一座罗马拉式拱顶的红砖楼伫立南望,形态精致、气度雍容……  ——这是2000年早春,我站漳州市委大院看到的画图。那情景,几乎占据了我对那个春天的所有记忆。  那一年,我考入了“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幸运地成为这座“芝山红楼”的第一批解说员。从一个惴惴不安的乡下丫头到一位从容的资深馆员,不经意间,我与这座充满
期刊
这是我第三次来“云水谣”了。  第一次光听名字就慕名而来,第二次偕同事附庸踏青,这一次恐怕是想给无处安放的“不惑之惑”找寻一个消暑避夏的去处。  记得第一次来时正是梅雨季节,迷迷蒙蒙的烟雨水雾笼罩着一切,眼前似乎是一幅水墨丹青。那时对云水谣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奇心和仰慕之情让这里的景致和故事都变得生动无比,目光所及,全是峻岭密林、青山碧水,以及错落有致的土楼群和古老的乌瓦民居。可是当时,光是这些景
期刊
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溪窑遗址,位于华安县西南部的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属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古遗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漳州重要史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前往参观考察、寻古探秘者络绎不绝。一个冬日暖阳,天高云淡的日子,约好几个文友,前往探个究竟。  车子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奋力前行,透过车窗,阵阵绿流穿梭而过。阳光慷慨地撒进大地的怀抱,一束束光线透过树林在路两旁留下斑驳光影。东溪窑博物馆建在高安
期刊
清晨的日头仿佛还没有睡醒,恍惚着,软软地泼下来。风在铜陵古城风景区里悠悠地穿梭,木栈道、古城墙、还有香火缭绕的关帝庙,笼罩在一重半透明的纱帐里。却也因了这一床纱帐,关帝庙屋脊上的剪瓷雕愈见照眼,“双龙抢珠”、“凤凰飞舞”……剪辑精美的瓷片,层层叠叠,泼辣地翻卷着,金钩银丝相交错,成煌煌的一片。  有多少慕东山风动石美名而来的游客,临走前,总要为关帝庙屋脊上美轮美奂的剪瓷雕流连忘返?你一定想象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