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工作宗旨,坚持“无差别管理原则”,筑牢团结融合育人基础;坚守政治底线,树立“五个认同”育人意识;树立法律规则意识,法育与德育并举。通过开辟宿舍育人阵地,营造良好融合氛围;搭建活动育人平台,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模范典型形象,发挥榜样育人效应,落实育人措施,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立德树人是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宗旨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1]。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转型期,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主流价值观迷失。同时,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在学习资源和交流方式变得便利的同时,却也使得学生直接沟通交流的减少和某种程度上的冷漠。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教育管理服务者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积极关注。
  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自1999年、2006年分别开始接受西藏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至今已成功地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数十名建设领域的专业人才。目前,在校新疆籍民族生分别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塔吉克族;在校西藏籍民族生分别来自藏族与门巴族。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背景组成的复杂性,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前提,坚守育人底线和培育的正确方向,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二、多方面协同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道德教育,而是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艺术教育等各方面的协同。因此,广工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也以整体性的视角,多方面协同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无差别管理原则”,筑牢团结融合育人基础
  少数民族学生受到自身民族文化背景等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少数民族生在上大学之前,享受的民族政策较多,导致部分民族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小团体”现象。对此,应当坚持民族生与汉族学生无差别的教育管理,民族生作为学校和学院学生的一份子,同样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与教育,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服从学校的管理。例如,民族生与汉族学生一样,按照学号分配宿舍,同一少数民族的学生不同住,实现学生混住,以此加强民族生与汉族生在生活上的交流。如果民族生在宿舍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向辅导员提出调换宿舍,辅导员应向民族生强调学校宿舍管理的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到申请调整宿舍的理由是不充分、不合理的,并且通过组织宿舍卫生评比、宿舍交流茶话会等集体活动,使民族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与宿舍同学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对于个别经常提出资助要求的学生,辅导员应先通过多方面途径对其生活消费习惯以及家庭经济情况了解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其申请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避免過度依靠资助。民族生在获得勤工俭学报酬的同时,逐渐树立了“无特权、无特别待遇”的思想,克服“等要靠”的不良思想,锻炼了自身意识,也能够与汉族学生一样,自觉遵守学校与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制度,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生活问题。无差别化的管理覆盖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生在与其他师生交流中能自觉淡化民族身份背景,消除他们民族身份带来的“异样”的眼光,也为民族团结和融合提供良好基础。
  2.坚守政治底线,树立“五个认同”育人意识
  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院引导师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将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生管理教育的一大方向,利用升国旗、入党等仪式及重大节假日等节点,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团委学生会可以组织“城市游园会”“雪域风情文化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不同地方文化及不同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歌舞、文字与语言教学、传统游戏游玩、民族服装试换等方式,增进民汉学生之间对各自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的了解。部分民汉学生从最开始的相互抵触,到现在相互认同、体验、学习和交流,在学院内形成良性的互动。为了增进民族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学院党委加强对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启发教育工作,组织党员与民族生“结对”培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启发、吸纳及培养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民族生。
  3.树立法律规则意识,法育与德育并举
  部分民族生思想较为单纯,容易被煽动。加强法制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长治久安。学院辅导员利用“形势与政策”等课堂,向所有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在学生中初步形成法律意识。在社会突发某些安全事件时,及时利用微信群及公众号推送相关引导文章,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分析事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自行讨论,学生往往能够自行分辨真相、认清事实,并且学会了用法律武器武装头脑,用法律说理。
  《学生手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各项行为的依据和准则。每年新生入学后,学院组织学生详细学习《学生手册》,专门为民族生详细解读相关的校纪校规,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考核。在每个学期末,召开民族生考试动员大会或者座谈会时,强调《学生手册》中关于考试纪律的规定,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学生遵规意识。学院自招收民族生以来,所有民族生均能遵守法律规定,以《学生手册》为行为准则,从未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学生在学校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落实育人措施,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
  1.开辟宿舍育人阵地,营造良好融合氛围
  民族生与汉族学生同住的宿舍是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缩影,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民族团结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院实现民族生与汉族学生混住,开辟了宿舍育人阵地。一方面,组织开展宿舍文化内建工作。引导民汉同住宿舍四位同学一起设计规划宿舍舍风及文化,同时以每月一次的星级宿舍评比作为载体,民汉学生一起整理宿舍卫生,布置宿舍,参加宿舍评比。在这样的宿舍文化建设下,学生宿舍的成员从开始的不了解到以同一目标为目的布置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能够承担起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的责任,实现相互探索自我、促进自我成长,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朋辈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建立宿舍文化交流机制。辅导员牵头,将民汉同住宿舍与其他宿舍进行抽签“结对”交流,每次交流以茶话会等轻松的形式进行,在茶话会上民族生与同宿舍同学一起跟其他宿舍同学相互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加深理解。除此之外,民汉同住宿舍与结对的宿舍还一起给近期生日的同学过生日,相互帮助复习功课,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问题,将解决不了的学习问题每周一次由舍长提交给专业课老师,请专业课老师解答。通过宿舍文化交流的各项活动,民族生逐漸认识到自己与同学们的共性特点,渐渐减少对自己文化背景差异的关注,并以宿舍交流为窗口,拓展了社交圈,开阔了眼界和胸怀,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2.搭建活动育人平台,培养合作精神
  大部分民族生多彩才艺,学院为其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通过以才艺会友、以才能交友,使得民汉学生能够增进理解,加强沟通,并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学院每年借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大型活动的舞台,为民族生提供与汉族合作主持、舞蹈表演、歌唱表演等才艺展示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特长,鼓励其加入或者将其推荐到校艺术团、院艺术团、校广播台、校模特队、校足球队等不同的社团组织。鼓励民汉学生组队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及比赛,在赛事的准备、制作作品和赛时答辩中,让民族生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体验专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打破民族的隔阂。鼓励引导民族生担任班委、辅导员助理等学生干部职务,树立民族生的自信心,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服务同学的精神与性格。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古尔邦节、藏历新年期间,学院组织民族生及汉族学生的交流座谈会,打破少数民族的神秘感,增进汉族学生对民族生生活习惯的了解。
  3.树立模范典型形象,发挥榜样育人效应
  注重树立优秀的少数民族典型的培养,以老典型培育新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成才,形成育人良性循环。学院配合学校“十佳大学生”“感动广工大人物”的评选,抓好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典型的培育;指导每个年级优秀的民族生撰写《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在广工大的日子》系列文章,分享他们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体会,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在学校官网校内简讯栏目中进行连续报道,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院培养出以学生个人身份获得“感动广工大十大人物”光荣称号的藏族学生白马旺加; 2014届新疆籍毕业生因在校表现优秀、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并被评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年度优秀职工”。民族生模范典型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生树立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老典型传承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传统,培育出一批新的典型。榜样的力量直接激励民族生群体向优秀典型看齐,使更多的民族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促进民族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 勇,陈 蕾,陈 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9-14.
  [2]胡宝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挑战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5(7):99-102.
其他文献
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构建全面覆盖、深入应用、稳定可靠、高效畅通的“数字化校园”,打破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中整合所有校内的信息系统,实现校内各部门的所有数据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畅通的互连,提高工作效率及信息利用率,从而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一站式服务。  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思路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柳州铁道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范畴中的一个难点,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重难点的确定,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此众说纷纭,且教学有效性也很难体现,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一、在诗歌教学中,老师的“教”往往会有这些问题  1.教学过程简单,教学方式呆板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重点设计为:扫清字词障碍,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大意。在教学中总是想法设法地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教法单一且随意性较大,过于重视分析诗句
期刊
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高立德大学是拥有150年历史的世界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心服务于聋人和听障人士的高等教育学府,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40多个本科专业和多个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项目。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仅有短短14年的历史,却是我国第一所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残健融合、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院,为聋人和听障人士提供5个本、专科专业和1个硕士项目。为了让我国的聋人和听障人士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享
期刊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在开始竞选学生干部的时候,都说想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觉得自己当学生干部纯粹只是在帮辅导员做琐碎的事情。  (2)主动性差。很多学生干部主动性比较差,很少看到学生干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3)流失率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没有能坚持到最后,中途提出辞职,激情消退。
期刊
一、现在的参与  关注“过去”,目的是为了“现在”。沃林想要做的,便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进而通向未来。而要真正活在“现在”,或者说对“现在”产生影响,首先就要参与其中。沃林号召人们不仅要参与到“现在”的理论建设中,还要参与到“现在”的政治实践中。  对于沃林而言,研究政治理论不仅仅是要解释世界,解释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更重要的是唤醒公民运用自己的“权利”与“权力”,参与到政治
期刊
1.宋明理学的时代价值  (1)道德观和谐价值。宋明理学不仅注重对人行为的规范,更强调对人进行深刻的道德人格塑造。宋明理学提倡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反对见利忘义的不道德行为,这对纠正“金钱万能、唯利是图”思想可以说是对症良药;它求“内圣”人格,讲求立志、修身、涵养德性的道德修养,这对约束种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无形的正能量。  (2)人生观和谐价值。宋明理学在行动上主张以“内圣”控“外王”,要求人们做事先做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在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广泛的需求,我国各大行业特色高校对此纷纷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产教融合深度与力度不足、机制与体制不通畅等缺陷,亟待从顶层设计、模式构建与运行等方面实施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 时代,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真人秀节目非常火爆,受到观众热捧。本文从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入手,简述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与分类,以《汉字英雄》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优势与现状来探析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最终探索出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之路,以期我国的本土化真人秀节目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概述;发展现状;《汉字英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真人秀节目的概述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是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而学生在从学生向社会转型之间这个过渡期,思想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状况。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结合C学院2010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作为切入点,解析C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出现思想困惑的原因,阐述了其应对策略,进而就如何做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优化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减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高职建筑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其就业质量的隐患引发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如何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一大难题。文章将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探讨高校就业难题。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近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