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学生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校自2014年开展课改起来,一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了一些认识和感悟,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以期获得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和指导,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的不断学习和两年多的实践操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棄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直接碰撞,相互依靠。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原则
(一)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把任务进行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荷花》一文时,我出示课件——一池荷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荷花的外形、颜色和花瓣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根据作者写荷花的特点和手法,仿写自己小组带来的花朵的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六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花朵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认真,结尾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二)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合作内容。如在教《白鹅》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我把“边读边表演”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表演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参加讨论也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抓住文本描写特点去表演,后进生也没有畏难情绪,因此学生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组成员根据组内预演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始展示。其中有一小组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
(三)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合作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把它改动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接着出示改动句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本应该经常轮换小组角色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发言者,而成绩差的同学成了忠实的听众。在操作中时常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这种现象有待于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总之,通过两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陈惠琴、王建辉:《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3]张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初探》,《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3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北小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的不断学习和两年多的实践操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棄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直接碰撞,相互依靠。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原则
(一)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把任务进行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荷花》一文时,我出示课件——一池荷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荷花的外形、颜色和花瓣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根据作者写荷花的特点和手法,仿写自己小组带来的花朵的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六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花朵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认真,结尾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二)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合作内容。如在教《白鹅》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我把“边读边表演”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表演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参加讨论也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抓住文本描写特点去表演,后进生也没有畏难情绪,因此学生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组成员根据组内预演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始展示。其中有一小组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
(三)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合作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把它改动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接着出示改动句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本应该经常轮换小组角色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发言者,而成绩差的同学成了忠实的听众。在操作中时常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这种现象有待于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总之,通过两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陈惠琴、王建辉:《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3]张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初探》,《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3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