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该如何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又该怎样避免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负面效应呢?
【关键词】多媒体 体验 积极作用 负面效应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營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一、第八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多媒体走进课堂后应该注意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确实激起了广大师生的新奇感、神秘感。以它独特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激起了教与学的兴趣,谈教改,开口闭口必言现代教育数字技术,多媒体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诸多专家、名教师等讲座或公开课的宠幸儿。但是,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体验,深感多媒体教育在我们现有的教育设施的硬件、软件尚限制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全面铺展。多媒体技术虽然是高科技产物,但它缺乏对具有艺术性、模糊性、多向性、多变性特点的语文教学的适应能力,因为语文毕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而多媒体技术是自然科学的产物,因此,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后必然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上课,要上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必须自己制作课件,由准备到上课,其工作量是相当惊人的。首先,得备好一份极为详尽的书面教案,然后根据书面教案收集素材,插入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组接起来,按自己的思路设想呈现出来,光制作一堂课的课件恐怕非一天不可,而作为教师并非只做一件事就行了,还得上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参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还需要适当的休息等。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偶而为之倒也可以,但如天天如此,几乎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来说,恐怕是不现实的。
多媒体所使用的特殊技术,不管是图片的展现,文字的安排,画面的录制,还是声音的录播,都体现其新颖、快捷、美观、奇特的形式特点,从word到几何画板到Authorware,都体现出科技的巨大魅力,从其使用伊始,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新奇感,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就这一点,教师都叹服其优于传统教学,它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乐此不疲,因为这一优点如长期使用便会很快丧失,为什么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不容讳言,那就是新奇感,对其形式的新奇,而非是对教学内容本身表现的魅力产生的新奇感和兴趣,由这种形式激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靠新奇感激起的兴趣很快就会变成乏味,多媒体课展现的是高科技的神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这些科技手段,它展现的方法不能日见一新,因此,它所激起的兴趣缺乏自身的张力。到时,学生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继而乏味了。
参考文献:
[1]卢锋,黄婷婷,秦军.信息技术与影视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2).
[2]林格.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初级中学)
编辑/杨俊飞
【关键词】多媒体 体验 积极作用 负面效应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營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一、第八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多媒体走进课堂后应该注意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确实激起了广大师生的新奇感、神秘感。以它独特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激起了教与学的兴趣,谈教改,开口闭口必言现代教育数字技术,多媒体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诸多专家、名教师等讲座或公开课的宠幸儿。但是,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体验,深感多媒体教育在我们现有的教育设施的硬件、软件尚限制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全面铺展。多媒体技术虽然是高科技产物,但它缺乏对具有艺术性、模糊性、多向性、多变性特点的语文教学的适应能力,因为语文毕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而多媒体技术是自然科学的产物,因此,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后必然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上课,要上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必须自己制作课件,由准备到上课,其工作量是相当惊人的。首先,得备好一份极为详尽的书面教案,然后根据书面教案收集素材,插入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组接起来,按自己的思路设想呈现出来,光制作一堂课的课件恐怕非一天不可,而作为教师并非只做一件事就行了,还得上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参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还需要适当的休息等。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偶而为之倒也可以,但如天天如此,几乎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来说,恐怕是不现实的。
多媒体所使用的特殊技术,不管是图片的展现,文字的安排,画面的录制,还是声音的录播,都体现其新颖、快捷、美观、奇特的形式特点,从word到几何画板到Authorware,都体现出科技的巨大魅力,从其使用伊始,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新奇感,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就这一点,教师都叹服其优于传统教学,它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乐此不疲,因为这一优点如长期使用便会很快丧失,为什么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不容讳言,那就是新奇感,对其形式的新奇,而非是对教学内容本身表现的魅力产生的新奇感和兴趣,由这种形式激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靠新奇感激起的兴趣很快就会变成乏味,多媒体课展现的是高科技的神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这些科技手段,它展现的方法不能日见一新,因此,它所激起的兴趣缺乏自身的张力。到时,学生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继而乏味了。
参考文献:
[1]卢锋,黄婷婷,秦军.信息技术与影视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2).
[2]林格.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和谐的教育环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初级中学)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