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重中之重和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道德教育。我们教育目的就是在校园形成人人讲道德,处处展文明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以讲文明话、做道德事为荣,以说缺德话、做缺德事为耻。学校可探索如何量化道德规范,毕业时颁发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毕业证书。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教育的本质,认识好教育的规律。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道德教育为根本。
关键词:德育;评价;实践
教育的重中之重和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学生一来到学校,老师就会告知孩子们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学好知识。教育方针也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按理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应该有很好的思想品德,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经常用各种机会教育学生要有道德,讲文明。学生们也好像都能听懂,但他们却时常明知故犯,不遵守纪律,违背道德准则。这是为什么呢?我做班主任工作以来,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期望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能培养出有品质的,合格的中学生。下面我就德育工作谈谈的自己的一些认识。
每个老师都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说到具体实施德育时,却各尽其法,千差万别,目的是好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德育的效果好,有的却不如人意;有的学校德育效果理想,其他学校却很一般。这种德育效果的差别,跟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我去过一些学校听课,有的学校,学生的素质就比较高,有的学校就差一些。这跟一个学校的校风有很大关系,更与该校的教育理念相关。有的学校教育重点偏向智育,有的学校偏向德育。差别的形成,源于各校对社会评价的理解。到底怎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才是名校。社会上一般的理解是考试成绩的排名,考得重点高中的人数。社会对好学校的理解就成了各学校追求的目标,从而使各校更看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由此可见,社会的评价标准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偏重智育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这种教育理念是有害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
改变这种不良的教育现状,首要做的是改变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用知识考试的成绩来评判一个学校或学生的优劣好坏。知识考试成绩不是不重要,但现在大多数学校太过于重视学生知识考试的成绩,以此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老师虽然也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流于表面,没有具体的达成标准,只要学生不做坏事,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即可。这种教育只让好学生听多了烦,差生不仅听烦,而且依然我行我素,人称“老油条”。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制定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把知识成绩的地位压低一些,把道德成绩的地位抬高一些,最终达到道德成绩优先于知识成绩。道德成绩不合格者就不予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道德修养更加重视,老师和学校也会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学得好,道德修养也要好,知识如果学得不好,道德修养更要好。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得所有学生科科考一百分,人人都上柳高、上北大清华。但是,人的思想道德是可以培养好的,它并不难学,只要清晰地、真诚地、动情地讲出来,没有人不懂;它的困难在于实施,懂得却不愿做。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是学校没有创造一个展现道德行为的良好氛围,没有可具体操作的奖惩措施和评价体系。一个校园里,学生们在学会道德之后,能展现出来:人人讲文明、懂礼貌、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谨慎谦让、言语文明、行为端正、虚心求教、平等博爱、有环保意识等等。学生做到这些,学校必定大力嘉奖,广泛宣传,鼓励学生用他人易接受的方式指正和劝说思想言行不端者。如有违反道德准则的学生必须受到惩戒,限期补过改好。惩戒方式多应以说服教育,服务大众为主,让受罚者深受教益,诚心悔过。我们教育目的就是在校园形成人人讲道德,处处展文明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以讲文明话、做道德事为荣,以说缺德话、做缺德事为耻。学校可探索如何量化道德规范,以不记名方式让老师和学生给每个学生进行道德评分,毕业时颁发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毕业证书,此证书的地位应高于知识毕业证书。
其次,要压缩各科,特别是主科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太珍贵了,还有许多实践的东西要学,特别是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实践。我们出教科书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尊重学生各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并创新各科教科书,使我们的学生能科学地、适量地、乐意地掌握各科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均衡发展,它不是少数优秀生的教育,所以教学内容不宜太难,测试内容也不能为了考倒多数学生。当知识的量和难易度降低后,学生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道德和实践能力。这就有时间增加实践课和兴趣课,并把学生学习的成果放到与知识成绩同等地位。有人会问这不又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了吗?我认为不是加重学生负担,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实践课和兴趣课是开放的、活动的、不限制时间和地点的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回归自然,回归社会,锻炼自我社会能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水平,发现自我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为别人服务的快乐。这些课是书本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得好而没有去实践一样算是不合格。实践课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道德修养和实践。可随时体现的道德行为就随时施展,不可随时的则用创设情景的形式开展,或宣讲道德模范事迹。
在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教育的本质,认识好教育的规律。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道德教育为根本。千万不要走极端,把教育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只有国家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教育工作者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350800)
关键词:德育;评价;实践
教育的重中之重和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学生一来到学校,老师就会告知孩子们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学好知识。教育方针也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按理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应该有很好的思想品德,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经常用各种机会教育学生要有道德,讲文明。学生们也好像都能听懂,但他们却时常明知故犯,不遵守纪律,违背道德准则。这是为什么呢?我做班主任工作以来,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期望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能培养出有品质的,合格的中学生。下面我就德育工作谈谈的自己的一些认识。
每个老师都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说到具体实施德育时,却各尽其法,千差万别,目的是好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德育的效果好,有的却不如人意;有的学校德育效果理想,其他学校却很一般。这种德育效果的差别,跟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我去过一些学校听课,有的学校,学生的素质就比较高,有的学校就差一些。这跟一个学校的校风有很大关系,更与该校的教育理念相关。有的学校教育重点偏向智育,有的学校偏向德育。差别的形成,源于各校对社会评价的理解。到底怎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才是名校。社会上一般的理解是考试成绩的排名,考得重点高中的人数。社会对好学校的理解就成了各学校追求的目标,从而使各校更看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由此可见,社会的评价标准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偏重智育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这种教育理念是有害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
改变这种不良的教育现状,首要做的是改变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用知识考试的成绩来评判一个学校或学生的优劣好坏。知识考试成绩不是不重要,但现在大多数学校太过于重视学生知识考试的成绩,以此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老师虽然也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流于表面,没有具体的达成标准,只要学生不做坏事,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即可。这种教育只让好学生听多了烦,差生不仅听烦,而且依然我行我素,人称“老油条”。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制定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把知识成绩的地位压低一些,把道德成绩的地位抬高一些,最终达到道德成绩优先于知识成绩。道德成绩不合格者就不予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道德修养更加重视,老师和学校也会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学得好,道德修养也要好,知识如果学得不好,道德修养更要好。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得所有学生科科考一百分,人人都上柳高、上北大清华。但是,人的思想道德是可以培养好的,它并不难学,只要清晰地、真诚地、动情地讲出来,没有人不懂;它的困难在于实施,懂得却不愿做。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是学校没有创造一个展现道德行为的良好氛围,没有可具体操作的奖惩措施和评价体系。一个校园里,学生们在学会道德之后,能展现出来:人人讲文明、懂礼貌、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谨慎谦让、言语文明、行为端正、虚心求教、平等博爱、有环保意识等等。学生做到这些,学校必定大力嘉奖,广泛宣传,鼓励学生用他人易接受的方式指正和劝说思想言行不端者。如有违反道德准则的学生必须受到惩戒,限期补过改好。惩戒方式多应以说服教育,服务大众为主,让受罚者深受教益,诚心悔过。我们教育目的就是在校园形成人人讲道德,处处展文明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以讲文明话、做道德事为荣,以说缺德话、做缺德事为耻。学校可探索如何量化道德规范,以不记名方式让老师和学生给每个学生进行道德评分,毕业时颁发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毕业证书,此证书的地位应高于知识毕业证书。
其次,要压缩各科,特别是主科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太珍贵了,还有许多实践的东西要学,特别是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实践。我们出教科书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尊重学生各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并创新各科教科书,使我们的学生能科学地、适量地、乐意地掌握各科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均衡发展,它不是少数优秀生的教育,所以教学内容不宜太难,测试内容也不能为了考倒多数学生。当知识的量和难易度降低后,学生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道德和实践能力。这就有时间增加实践课和兴趣课,并把学生学习的成果放到与知识成绩同等地位。有人会问这不又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了吗?我认为不是加重学生负担,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实践课和兴趣课是开放的、活动的、不限制时间和地点的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回归自然,回归社会,锻炼自我社会能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水平,发现自我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为别人服务的快乐。这些课是书本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得好而没有去实践一样算是不合格。实践课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道德修养和实践。可随时体现的道德行为就随时施展,不可随时的则用创设情景的形式开展,或宣讲道德模范事迹。
在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教育的本质,认识好教育的规律。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道德教育为根本。千万不要走极端,把教育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只有国家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教育工作者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3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