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提出“作者在第一段中说百草园实在是乐园,那就该记忆深刻,可作者却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如果说捕鸟是对景物描写的补充,是在突出百草园的趣味,那么长妈妈讲故事还有必要写吗?”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由独角演员变为时常指点一下的导演,学生也由无精打采的观众变为尽显风采的演员,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以导学案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就是父亲的浓浓深情。”“我理解了父亲打我和我挨打之事。”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15分钟后把你的学习心得阐述给大家听。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教会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最后一课》在阅读了宣布散学的部分后,学生提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见钟声、号声,脸色惨白?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为什么写完字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手势?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教会学生质疑,再逐个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慢慢地增强了自信心,养成思考的习惯。随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就产生了。
四、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落到实处,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我觉得首先要唤起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动机。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己学习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探索中质疑问难,体会自主创造,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提出“作者在第一段中说百草园实在是乐园,那就该记忆深刻,可作者却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如果说捕鸟是对景物描写的补充,是在突出百草园的趣味,那么长妈妈讲故事还有必要写吗?”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由独角演员变为时常指点一下的导演,学生也由无精打采的观众变为尽显风采的演员,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以导学案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就是父亲的浓浓深情。”“我理解了父亲打我和我挨打之事。”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15分钟后把你的学习心得阐述给大家听。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教会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最后一课》在阅读了宣布散学的部分后,学生提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见钟声、号声,脸色惨白?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为什么写完字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手势?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教会学生质疑,再逐个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慢慢地增强了自信心,养成思考的习惯。随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就产生了。
四、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落到实处,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我觉得首先要唤起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动机。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己学习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探索中质疑问难,体会自主创造,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