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地理教学专业担负着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的任务。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可采取以下策略:依据学员需求系统设置培训课程;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重视学员的主体参与;以人为本,严格的管理体系;重视对培训效果的监控,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评价和反馈机制。本文主要以“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在教师培训工作模式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期冀对今后西部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教师需求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20-02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年度的“国培计划”项目已基本结束,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影响了学员培训的效果。
本文在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的工作开展为实例进行探析,探究出一个符合农村教师集中培训的工作模式以便为以后的“国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有关培训单位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 课程设置前期——需求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的适用,培训形式的变化,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否,都应是以参训学员的评价为标志的,否则,尽管培训者较以往有几多变化,因缺少参训学员的参与与生成,培训往往仍然是低效的。从调查入手,了解教师需求,把握教师成长动态,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前提也是归宿。
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围绕“收获,内容,形式,培训者以及以往培训经历”等几个核心来开展,具体内容应是:
(一)参训老师以往培训经历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方式4、培训效果5、对培训的评价6、培训的教学模式等。
(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的教学模式4、培训的师资力量等。
二、课程内容设置
大规模进行农村教师培训,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对培训需求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做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梳理问题,分析需求,形成结论。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量化的数据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去“假”存真,合理选择使用。二是要理性分析获得的文字表述内容,设身处地的发现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因此,要与个别访谈和查阅材料结合起来,在比较对照中分析研究。培训者只有把握了他们的需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这是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还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注重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培训内容还要注意知识构建,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其针对性,考虑培训对象以往知识积累和知识链接,同时注意在内容设置时知识板块之间的链接。因此本次培训紧紧围绕“素质拓展——课标与教材——专业发展——观摩研讨——设计展示——总结与反馈”等六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设计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反思与前瞻;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设计地理教学的视角及其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专题;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深度解析与研讨;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湘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中学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其教学策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师说课、评课的能力与技巧;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中地理教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研讨;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例设计展示与交流;研修收获总结与后续学习规划”等专题内容。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
三、培训课程的实施
在培训课程的实施中应注重培训形式。培训形式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而选择的有效组合。在“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中,运用下述几种主要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专家讲座式
专家讲座历来是培训工作的主体方式。几乎不论什么专题、主题的培训,这种形式总是唱主角的。实施新课程以来,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材专家、专业的教科研人员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这些专家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动和推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进入课改深化阶段,广大一线教师的胃口发生了变化。调研中,许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反复强调,要把纯理论的专家讲座的比例降下来,要更多地邀请一线的实践型专家走上培训的讲台现身说法。
为了响应这样的需求,我们在这次培训项目的实施中,大幅度地提高了一线特高级教师在讲课专家中的比例,即使是理论专家,也特别看重那些注重实践、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专家(如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而且讲座本身也作出重大调整,一般要求不论什么专家都必须严格控制“讲”的时间,要尽可能多地与培训学员互动。专家讲座式运用不能太多,也不能一讲到底,要根据对象情况讲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讲的过程中尽可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应该说,专家背景的考虑、讲座时间的限制和互动的要求,不仅给学员带来了更多的收获,也给专家带来了挑战,为传统的培训形式注入了活力。
2、展示交流式
(一)优质课,可以让农村教师直观的观摩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邀请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农村老师不仅观摩还可以参与交流,还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甚至可以与同行探讨,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可以起到示范效应。但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大胆的创新,我们还设置了两节建议(找错)课,我们邀请了两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教师,通过他们的课,学员找问题,挑毛病,找短处。这样扬长避短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同时促进了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是展示交流一定要组织好,不仅培训教师要参加听,还应参与讨论,专家教授们还要平等地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设计与展示,在课程设置上,不仅重视学员们理论水平的提升,更重视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要求学员们分小组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与技能,按照地理课程的新理念,从中学地理教材中任选3个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设计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不仅分享了各组设计的成果,而且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
3、任务驱动式
带着任务学习去学习,将学习与反思,将学习与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培训班开始时即将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内容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告诉培训学员,让他们在一种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人为本,严格的管理体系
培训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对保证培训质量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专职班主任负责管理的模式。抽调了两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深入课堂现场观察、了解教学效果。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教学过程,观察学员的听课情况,同时利用课余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并在第一时间内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对于部分能立即改进的评价或建议,培训教师可以当场采纳,改变过去仅在教学后进行评价的滞后性所带来改进不及时的现象。此外,班主任还要从事班级日常管理,为参训学员提供全天候、24小时管理与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原则。
为了保证参训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训班开班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学员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要求,特别明确了学员每日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针对培训内容撰写学习收获等培训日志)和要求,并把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学员培训过程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以管理工作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效果。由班主任老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看,培训班学员作业的完成率和质量都较为理想。同时每一节课都进行不定时考勤,保证学员的出勤率。班主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一种和谐上进、互相支持的班级氛围,为培训出成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管理规范、目标明确、考核跟进是保证骨干教师培训实效的管理环节。各地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等培训形式对学员进行分班管理。不同班级可设置不同考核模式、培训课程和考核环节。并且,培训机构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培训班主任参与培训管理与服务。
五、 必不可少的总结反思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后,作为培训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对于培训效果是否成功,有效,要听取培训学员的意见,对于教学效果、管理实效、后勤服务等可以设计问卷、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反思,制定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六、创新推广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培训方式,将创新与推广结合起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很强实用性,本身具有创新的特点,无论从培训理念到培训模式较之以往的培训有很多新特点。因此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培训者工作意义和职责。
上述培训工作模式不仅适用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对其它培训工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
[2] 王水玉.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13-14+17 .
[3]高双桂 卢高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5-8.
[4]严华银.今天的教师需要什么—关于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8,(9) 28-31 .
[5]周红杰.关于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 . 114-115.
[6]何建军 胡秀丽.试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89-91.
[7]肖成全 周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 17-19.
[8]薛翠娣.教师培训:从教师的需求出发[J].中国民族教育,2010,(2). 19-20.
关键词:教师需求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20-02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年度的“国培计划”项目已基本结束,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影响了学员培训的效果。
本文在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的工作开展为实例进行探析,探究出一个符合农村教师集中培训的工作模式以便为以后的“国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有关培训单位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 课程设置前期——需求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的适用,培训形式的变化,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否,都应是以参训学员的评价为标志的,否则,尽管培训者较以往有几多变化,因缺少参训学员的参与与生成,培训往往仍然是低效的。从调查入手,了解教师需求,把握教师成长动态,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前提也是归宿。
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围绕“收获,内容,形式,培训者以及以往培训经历”等几个核心来开展,具体内容应是:
(一)参训老师以往培训经历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方式4、培训效果5、对培训的评价6、培训的教学模式等。
(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的教学模式4、培训的师资力量等。
二、课程内容设置
大规模进行农村教师培训,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对培训需求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做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梳理问题,分析需求,形成结论。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量化的数据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去“假”存真,合理选择使用。二是要理性分析获得的文字表述内容,设身处地的发现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因此,要与个别访谈和查阅材料结合起来,在比较对照中分析研究。培训者只有把握了他们的需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这是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还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注重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培训内容还要注意知识构建,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其针对性,考虑培训对象以往知识积累和知识链接,同时注意在内容设置时知识板块之间的链接。因此本次培训紧紧围绕“素质拓展——课标与教材——专业发展——观摩研讨——设计展示——总结与反馈”等六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设计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反思与前瞻;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设计地理教学的视角及其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专题;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深度解析与研讨;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湘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中学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其教学策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师说课、评课的能力与技巧;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中地理教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研讨;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例设计展示与交流;研修收获总结与后续学习规划”等专题内容。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
三、培训课程的实施
在培训课程的实施中应注重培训形式。培训形式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而选择的有效组合。在“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中,运用下述几种主要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专家讲座式
专家讲座历来是培训工作的主体方式。几乎不论什么专题、主题的培训,这种形式总是唱主角的。实施新课程以来,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材专家、专业的教科研人员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这些专家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动和推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进入课改深化阶段,广大一线教师的胃口发生了变化。调研中,许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反复强调,要把纯理论的专家讲座的比例降下来,要更多地邀请一线的实践型专家走上培训的讲台现身说法。
为了响应这样的需求,我们在这次培训项目的实施中,大幅度地提高了一线特高级教师在讲课专家中的比例,即使是理论专家,也特别看重那些注重实践、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专家(如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而且讲座本身也作出重大调整,一般要求不论什么专家都必须严格控制“讲”的时间,要尽可能多地与培训学员互动。专家讲座式运用不能太多,也不能一讲到底,要根据对象情况讲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讲的过程中尽可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应该说,专家背景的考虑、讲座时间的限制和互动的要求,不仅给学员带来了更多的收获,也给专家带来了挑战,为传统的培训形式注入了活力。
2、展示交流式
(一)优质课,可以让农村教师直观的观摩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邀请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农村老师不仅观摩还可以参与交流,还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甚至可以与同行探讨,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可以起到示范效应。但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大胆的创新,我们还设置了两节建议(找错)课,我们邀请了两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教师,通过他们的课,学员找问题,挑毛病,找短处。这样扬长避短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同时促进了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是展示交流一定要组织好,不仅培训教师要参加听,还应参与讨论,专家教授们还要平等地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设计与展示,在课程设置上,不仅重视学员们理论水平的提升,更重视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要求学员们分小组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与技能,按照地理课程的新理念,从中学地理教材中任选3个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设计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不仅分享了各组设计的成果,而且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
3、任务驱动式
带着任务学习去学习,将学习与反思,将学习与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培训班开始时即将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内容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告诉培训学员,让他们在一种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人为本,严格的管理体系
培训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对保证培训质量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专职班主任负责管理的模式。抽调了两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深入课堂现场观察、了解教学效果。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教学过程,观察学员的听课情况,同时利用课余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并在第一时间内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对于部分能立即改进的评价或建议,培训教师可以当场采纳,改变过去仅在教学后进行评价的滞后性所带来改进不及时的现象。此外,班主任还要从事班级日常管理,为参训学员提供全天候、24小时管理与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原则。
为了保证参训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训班开班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学员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要求,特别明确了学员每日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针对培训内容撰写学习收获等培训日志)和要求,并把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学员培训过程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以管理工作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效果。由班主任老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看,培训班学员作业的完成率和质量都较为理想。同时每一节课都进行不定时考勤,保证学员的出勤率。班主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一种和谐上进、互相支持的班级氛围,为培训出成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管理规范、目标明确、考核跟进是保证骨干教师培训实效的管理环节。各地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等培训形式对学员进行分班管理。不同班级可设置不同考核模式、培训课程和考核环节。并且,培训机构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培训班主任参与培训管理与服务。
五、 必不可少的总结反思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后,作为培训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对于培训效果是否成功,有效,要听取培训学员的意见,对于教学效果、管理实效、后勤服务等可以设计问卷、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反思,制定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六、创新推广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培训方式,将创新与推广结合起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很强实用性,本身具有创新的特点,无论从培训理念到培训模式较之以往的培训有很多新特点。因此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培训者工作意义和职责。
上述培训工作模式不仅适用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对其它培训工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
[2] 王水玉.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13-14+17 .
[3]高双桂 卢高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5-8.
[4]严华银.今天的教师需要什么—关于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8,(9) 28-31 .
[5]周红杰.关于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 . 114-115.
[6]何建军 胡秀丽.试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89-91.
[7]肖成全 周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 17-19.
[8]薛翠娣.教师培训:从教师的需求出发[J].中国民族教育,2010,(2).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