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关键词解读2006年中国危机公关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中国市场,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些复杂因素一起使得许多企业和品牌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企业出现某些危机并不奇怪,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在危机面前,有的企业可以镇定自若的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而损失惨重?2006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大关键词,这背后是媒体环境的潜规则、是消费者心理趋势的变化、是竞争态势的升级演变,而对此深度解读,基本上可以勾勒出了2006年中国市场的危机公关全景图。
  


  
  关键词一:媒体潜规则
  
  代表事件:2006年1月20日,上海某财经报纸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文章直指芝华士存在着价格欺诈,从而掀开了2006年第一场企业危机事件——“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逻辑分析:尽管芝华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态度坚定地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并请出欧盟、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众多高层到大陆澄清事实,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还是让芝华士备受打击,整体市场销售迅速下滑。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解读,作为奢侈品的芝华士,奢侈品销售的更多是产品的心理价值与品牌价值属性,而非使用价值。致使芝华士陷入价格欺诈门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芝华士未能深刻了解中国媒体的潜规则——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刊出报道之前,该财经报纸曾经就广告投放与芝华士进行商讨,但芝华士不肯应允,最终触怒了该媒体,从而爆出危机报道。
  作为外部人,虽然我们无法去究查这种传言是否属实,但这种“广告投放VS正/负面报道”的潜规则,却在中国媒体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解读:在中国日益开放的舆论环境中,各种媒体由于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而迅速崛起,在舆论传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在经济利润的驱动下,媒体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有时难免发生偏离——部分媒体主动向企业索要广告费,甚至以爆其负面新闻为要挟,这就是中国媒体环境中的“潜规则”——细心人可以发现,同一天出版的两家报纸,企业投了广告的那家报纸上出了其正面的新闻,另一家没投广告的媒体却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新闻。
  一些媒体的“潜规则”行为,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家运营再规范的企业,只要媒体恶意进行攻击,任何一种蛛丝马迹都可以被放大成杀伤力惊人的危机,给企业造成重击。在特殊的中国舆论环境中,企业必须直面这种“潜规则”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把握“潜规则”背后的商业逻辑,以更中国式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法去应对。
  
  关键词二:进攻性公关
  
  代表事件: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几天后,富士康科技集团以新闻报道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提出3000万元的索赔——巨额索赔使得该事件超越了普通经济新闻的范畴,而变成了一条爆炸性的社会新闻,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逻辑分析:纯粹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报道的“富士康现象”,肯定不是绝无仅有,且不说企业社会责任认证(SA8000)在资本利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中国当下的社会境况而言,工人劳动过时其实见惯不惯,无论是社会、媒体、民众都已习以为常。按理说,《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最多只能说给富士康带来些许社会批评,或是令相关劳动部门对其进行责成改进。这种新闻何以产生过这么大的关注度?
  问题就在于富士康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愤然而起,不是采取沟通协商的方式进行危机处理,而是采用了进攻式的公关——不仅向记者提起上诉,而且还提出史上最牛的天价索赔。这等于给原先的负面报道延续创造另一个负面报道的素材一一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追踪使“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报道名扬全国,许多原先并不关注、抑或说关注度并不高的公众现在都将眼光投向了富士康。
  关键词解读:与进攻式市场策略一样,进攻式公关也经常被一些企业所运用。在某些立场强硬、斗志旺盛的企业中,对于媒体的指责或负面报道,往往采取的就是这种毫不示弱的进攻式反击——从三株、巨能钙、芝华士再到富士康等等企业,莫不如是。在这些企业的公关策略思维中,面对外界的挑衅就要主动出击、高调进攻,企图给对方以牙还牙。但事实上,这种进攻式的公关方式,在当下中国媒体环境中,实在凶多吉少。
  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舆论监督的角色,比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成为了“解决很多疑难杂症”的关键。在富士康与第一财经的对峙前期,虽然事实真相仍有待法律的判定,但是强大的媒体舆论谴责声却已将富士康的声音淹没,民众意见也是向着媒体一边倒,富士康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最后以狼狈撤诉而结局。回顾中国市场发展二十年,任何一次成功的企业危机公关案例,没有一家是采取高调的进攻性公关处理手法。“赢了官司,输了民心”,三株帝国的惨重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在这种媒体为王的环境中,采用进攻式的公关手法输多赢少。而卓越的企业都明白,危机公关的核心在于理顺民意,赢回民心,而不是进攻。
  
  关键词三:上层路线
  
  代表事件:2006年9月初,SK-II因被国家相关机构检测出含有违禁物质,而接来的短短数周内,事件发展一波三折:宝洁先强硬地拒绝承认产品存在问题,接着又是“艰难地”允许消费者可以在苛刻条件下退货。经过全国媒体的口诛笔伐之后,宝洁做出了SK-Ⅱ暂时退出中国的决定,而三周后,宝洁打着国家质监局“最新检查结果”旗号“卷土重来”,宣布SKⅡ将恢复在华销售的决定。
  逻辑分析:由于宝洁的强硬态度,SKⅡ危机事件闹得民怨鼎沸,全国上下一片讨伐之声,甚至出现消费怒砸SKⅡ专卖柜的过激行为。但是不少业界人士都相信:宝洁有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巨大的市场推广预算,SKⅡ总有一日会卷土重来。
  作为一家超级规模的跨国企业,宝洁在中国扎根多年,其产品不仅牢牢占领中国日化市场的半壁江山,更是有着一般企业所不能及的强大政府关系。行走上层路线的策略思维不仅体现在宝洁的市场策略中,同时也反映在其进行危机处理上一一去年SKⅡ危机事件,宝洁凭着强大的政府公关,使得该危机事件不了了之。而今年SKⅡ危机,宝洁的上层路线行走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翻盘结果,再次出乎人们意料。
  关键词解读:在中国这个潜规则复杂的商业社会中,来自政府的监管或者支持往往在企业运营中扮 演异乎寻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借助政府的力量,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跨国企业过于倚重上线路线的弊端:每当企业发展危机事件时,这些跨国企业第一时间采取的措施不是安抚受影响消费者,也不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立即向外界做出详细的说明,而是通过上线路线的公关能力,搬出相关政府机构的检测或定论来支持自己。企业通过政府之力来为事件翻案。虽然最终企业都通过上线路线之力使危机事件逐渐平息,但这种主次颠倒的危机处理的手法却大失民心。
  SKⅡ回来了,打政府权威机构安全认证的旗号回来了。这种结果除让行业再次对宝洁的上线路线能力刮目相见外,对消费者的信心重建与SKⅡ的品牌美誉度重建又有多少作用呢?在危机公关中,赢取民心胜过赢取市场。上线路线能力再强大,也取替不了民心所向。
  
  关键四:连锁反应
  
  代表事件:2006年下半年以来,陆续不断的索尼电池爆炸事件不仅震惊了业界,更使得笔记本生产厂商陷入一片危机之中,戴尔、苹果、联想、惠普等业界巨头都因此受累。索尼开始进行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电池召回,而戴尔等生产厂商则焦头烂额地忙着四处进行危机处理。
  逻辑分析:索尼一向是高品质的象征,而近年来,索尼产品却累累发生危机事件,从彩电、数码相机到笔记本电池,竞争的残酷使得索尼的产品发展策略发生变化,质量控制问题频频发生。这不仅使得索尼品牌危机涌现,也影响到了许多索尼产品的下游供应商。连锁反应成为2006年危机事件的重要现象。
  关键词解读:世界变平的趋势已是明显的事实。正是如此,分工的细化将不同厂商牢牢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成为众多厂商无法避免的关键存在。
  早在去年爆发的苏丹红事件中,亨氏、肯德基都因为供应商的问题而受累陷入危机事件之中,而两者对“连锁反应”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也使得危机结果大为迥异:亨氏开始一直拒不承认,受到外界的猛烈炮轰,最后狼狈收场,损失惨重。肯德基则“红火烧身”之前,主动向外界坦白产品含有苏丹红,并迅速采取系列措施撤换产品,安抚民心,危机事件很快平息。
  而在今年的“连锁反应”危机事件中,最为失败的莫过戴尔笔记本。当戴尔笔记本因电池原因第一次爆炸时,戴尔拒不承认,但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中,戴尔笔记本又接连发生爆炸事件,立即使得戴尔成为众矢之的,铺天盖地而来的危机报道使得戴尔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受到重创。危机事件中的“连锁反应”现象不仅出现在上下游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中,同时也出现休戚相关的同业之中。年初在“315”被爆出宣传欺诈的欧典地板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地板品牌的信心受到影响,全行业销售受到波及。
  在一体化市场中,不同品牌、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相互影响,相互受益或受损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不仅要求企业本身在产品品质上必须严格把控,以防出现问题时殃及池鱼。同时,企业更应对“连锁反应”现象多加关注,预先制订好危机处理体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危机公关,使企业在受“连锁反应”的危机事件波及时,能够有效应对。
  
  结束语
  
  我们谈论和分析危机,目的不在于如何完全避免危机发生,而是希望对危机事件的本质与发展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从做到对危机防患于未然。危机不仅仅是一道决定企业生死的难关,更是考验企业战略成熟度的关口。从这个角度而言,正确认识危机、提高危机意识、培养危机处理能力,才是企业最佳的危机处理策略。
其他文献
针对消费者的广告一般都是由广告代理公司发布到媒体上去的。这些公司在广告商和传统媒体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在,网络公司希望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利用自动拍卖技术把传统广告业务中的买方和卖方连接起来。这也是网络公司销售网络广告的方式。  谷歌计划通过其目前用来销售网络广告的在线拍卖系统来为电台销售广告时段。谷歌正在为50多家报纸测试在网上进行广告销售,《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在其中。这些报纸
期刊
2006年10月16日,由两家杂志社以及老板、神州、华帝、阿里斯顿等全国十二家企业共同发起的“影响中国品牌家电爱心联盟”正式成立。10月16日下午,联盟成立后,随即向兰州儿童福利院捐助物资款项数万元,揭开中国家电业营销战略向社会公益化转型的大幕。公益营销在家电行业内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尤其对于华帝这样的企业,早已成为华帝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影响中国·品牌家电爱心联盟”只能算得上是其公益营
期刊
制度不应是一棵能撞死兔子的树,而应该是划定兔子行进路线的指示牌。  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其实在工作中,很多管理者也不自觉地沾染着捡兔子的思维,所不同的是撞死兔子的树是管理者的“尚方宝剑”——企业规章制度。  一提到管理,许多人都认为:正规管理就等于规章制度健全。于是,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提升的时候,往往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订规章制度。这本没有错,但如果简单地认为“制度的制订+执行=管理”这
期刊
壳牌的企业文化极有可能将统一的业绩带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名称变了,东家变了,商业规则也在改变。譬如说投标,企业一旦发现员工采取行贿、送礼等不正当手段,就会断然放弃,缘由就是涉嫌不正当竞争。”一位内部工作人员如是描绘并入壳牌之后的壳牌“统一”气象。  2006年9月22日,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75%的股份,统一作为民营润滑油的一面旗帜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迎面而来的是
期刊
2006年12月25日,金六福酒与香港人气组合Twins之一的阿Sa共同在京宣布,2007年春节前后,阿Sa将成为金六福酒“福”形象的春节代言人。    火爆大陆香港两地的人气组合Twins2006年可谓是一路飘红。临近年底,Twins组合或双双现身各种商业代言场合;或凭借其一路高涨的人气,阿Sa与阿娇各自单飞。  临近年终,阿Sa以其为内地香港所公认的一脸“福”相,再获内地金六福酒业新春“福”约
期刊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之道不是以岗位为核心,而是以“人”作为HR管理的核心。  根据公司的需要,分解合并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岗位;根据岗位上需要的人员数目,形成编制;根据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根据岗位职级给付工资……传统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能够适应管理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么?  过去几年中,知识型员工离职后,相当一部分是回归大学校园,那里似乎比企业更加适合他们。那么大学校园,或者医院、科研机
期刊
只要品种适销对路,锁定目标渠道,工作认真扎实,网点分销、品种分销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而费用也是比较划算的。制定分销计划  白酒市场开始操作时,对渠道及产品有了初步的选择和规划,接下来就要选择分销的方式,制定分销计划。    一、网点布控    无论选择何种渠道进行分销,做规划的时候,必须对所选择的渠道内所有有效的网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这项工作,可能需要深入市场实地去数一数、算一算,并建立好网点档案
期刊
许多的研究表明,对于非复杂工作,员工的效率差异并不很大,比如生产岗位,绩效卓越的员工与普通员工的绩效也就相差3-5倍;但对于销售岗位,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销售人员创造绩效的差异巨大,80/20原理在销售部门表现的是最为充分的。根据我们对某公司销售部门的调研,在总共400余名销售人员中,表现最为卓越的20人每月平均能够开发出两个新客户,每月人均为企业带来二十至四十万的业绩,他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是自己
期刊
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的厂家中脱颖而出?渠道延伸是寻找蓝海的另外一种视角。  渠道延伸含有两个方面:第一,厂家的渠道如何延伸;第二,渠道成员的下级延伸。随着传统的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厂家对于渠道的拓展已经日益吃力;同时,市场环境的恶劣直接影响了渠道成员的竞争力。因此,无论哪个行业,都有必要从另外的视角查看渠道,寻找渠道的突破之处。    渠道延伸之一:寻找全新的处女地    企业以往的渠道竞争
期刊
联想和戴尔的PK已经持续2年了。2006年,戴尔似乎有些流年不利,接连碰到“盈利预警”、“笔记本电脑起火”、“召回电池”、“标价出错”、“美国邮件门”的事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产品、公司内部、竞争对手挖角的负面消息都给戴尔带来极大负面的影响,种种因素都影响其2006年度的市场表现。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后,为新联想快速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知名品牌和一个全球化的业务运作平台,国际化战略也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