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6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2-01
青海省兴海县是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该病区处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微量元素缺乏。为了解病区人群硒营养水平,2008年对该病区3个乡镇儿童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采集子科滩镇、曲什安镇、唐乃亥乡116名7-12岁在校学生后枕部头发,质量为1.0g;发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3个乡镇共检测7-12岁儿童发样127份,发硒均值为(114.94±49.71) μg/kg,发硒含量在43.41~263.94μg/kg范围之间,其中男孩发硒均值为(135.76±50.01)μg/kg,女孩发硒均值为(95.06±40.05)μg/kg,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4.745,P<0.001)。3个乡镇中唐乃亥乡发硒均值最高为(122.56±54.14)μg/kg,其次为曲什安镇 (107.39±44.46)μg/kg,子科滩镇最低(104.63±43.22)μg/kg。
3 讨论
此次发硒检测结果显示兴海病区儿童发硒均值高于110 μg/kg大骨节病非病区儿童发硒临界值[1],与2006年3个乡镇儿童发硒含量先比[2],病区人群发硒含量均有所改善,但是发硒值仍然低于国内杨光忻教授提出的发硒正常参考值(0.284 ug/g),提示病区人群硒营养水平较低,有待提高。男孩发硒值高于女孩,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20世纪70年代,自从莫东旭教授发现环境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硒含量低,病区人群血、尿、发硒含量均低于非病区人群,病区大骨节病患者存在以低硒为中心的一系列代谢变化,低硒是大骨节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之一[3]。
兴海县自1989年判定为大骨节病区,经内外环境调查发现,病区处于低硒环境,人群硒营养水平不高[4]。适量补硒能改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I型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IDI)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儿童骨骼系统的发育[5],可有效控制大骨节病的新发,促进干骺端、骨端的修复、好转,降低大骨节病发病率,减轻病情。
参考文献
[1]李强,赵志军.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回顾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6(6):675-677.
[2]李强,赵志军,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6):681-682.
[3]郭雄.大骨节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481-488.
[4]李强,赵志军,曹有平等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10年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56-657.
[5]赵志军、李强、吴海坤等青海省大骨节病区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硒、碘营养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8):64.
R6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2-01
青海省兴海县是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该病区处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微量元素缺乏。为了解病区人群硒营养水平,2008年对该病区3个乡镇儿童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采集子科滩镇、曲什安镇、唐乃亥乡116名7-12岁在校学生后枕部头发,质量为1.0g;发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3个乡镇共检测7-12岁儿童发样127份,发硒均值为(114.94±49.71) μg/kg,发硒含量在43.41~263.94μg/kg范围之间,其中男孩发硒均值为(135.76±50.01)μg/kg,女孩发硒均值为(95.06±40.05)μg/kg,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4.745,P<0.001)。3个乡镇中唐乃亥乡发硒均值最高为(122.56±54.14)μg/kg,其次为曲什安镇 (107.39±44.46)μg/kg,子科滩镇最低(104.63±43.22)μg/kg。
3 讨论
此次发硒检测结果显示兴海病区儿童发硒均值高于110 μg/kg大骨节病非病区儿童发硒临界值[1],与2006年3个乡镇儿童发硒含量先比[2],病区人群发硒含量均有所改善,但是发硒值仍然低于国内杨光忻教授提出的发硒正常参考值(0.284 ug/g),提示病区人群硒营养水平较低,有待提高。男孩发硒值高于女孩,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20世纪70年代,自从莫东旭教授发现环境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硒含量低,病区人群血、尿、发硒含量均低于非病区人群,病区大骨节病患者存在以低硒为中心的一系列代谢变化,低硒是大骨节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之一[3]。
兴海县自1989年判定为大骨节病区,经内外环境调查发现,病区处于低硒环境,人群硒营养水平不高[4]。适量补硒能改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I型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IDI)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儿童骨骼系统的发育[5],可有效控制大骨节病的新发,促进干骺端、骨端的修复、好转,降低大骨节病发病率,减轻病情。
参考文献
[1]李强,赵志军.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回顾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6(6):675-677.
[2]李强,赵志军,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6):681-682.
[3]郭雄.大骨节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481-488.
[4]李强,赵志军,曹有平等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10年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56-657.
[5]赵志军、李强、吴海坤等青海省大骨节病区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硒、碘营养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