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的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面、系统、有序、持久的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高达87.3%[1]。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在澳大利亚及欧洲,每年脑卒中的高发病率使其成为致残的首要原因。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成功的康复都离不开康复护理。系统完善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使其重拾生活的信心,为其重返社会做准备。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般首先在神经内科病房得到实施。关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也有大量比较深入研究。张连欣[2]等对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早期即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对康复结果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高云长[3]对2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结果表明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确实对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关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尚无统一定论。脑功能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恢复最快, 因此康复练应尽早开始,然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脑出血病人一般适合在10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值得注意的是,赵钰[4]对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超早期(脑梗死24h内,脑出血48h内)综合康复护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降低致残率。康复护理贯应穿在疾病的始终,应尽可能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
  早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康复体位护理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脑卒中出现的焦虑、失望、失去信心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着病人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成功的前提。何英姿等[5]研究显示:对病人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使病人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时间比较漫长,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还应就脑卒中所引起后遗症的严重性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以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并指导患者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体位主要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多数研究者认为[6,7,8]:各种体位循环交替,并需每隔2h变换一次;患侧卧位是最佳卧位,因为其可以增加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拉长患侧肢体,减少痉挛,而且健手可以自由活动;仰卧位的时间应尽量减少,因其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增强,而且该体位使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增加。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主要方式有肢体按摩、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站起及站起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胡秀萍[9]对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显示: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黄玲炜[10]在对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中也得出了上述类似的结论。
  2 脑卒中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对于一些患者而言,尽管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只能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家中进一步康复。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是以集体训练结合家庭训练为基本形式、以意向性节律为基本方法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集体训练和家庭训练。训练内容与早期康复训练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其侧重于协同护理,甚至能够使患者达到自我护理。江晓峰[11]等通过对3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社区康复适宜技术训练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社区康复适宜技术,简单易学,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操作,而且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家庭访视,使患者在家中能够得到直接护理服务,并且能指导家属对家居环境改造,最终是患者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等。李爱玲[12]研究显示:通过家庭访视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社区康复护理能满足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长期康复要求,其及早介入对出院后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
  住院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大部分由医护人员完成,然而就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而言,家庭成员的参与是不可忽视的,即既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整个康复过程。家庭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属直接完成。通过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院外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杨晓媛[13]等研究显示:家庭康复护理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能够减轻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有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吴珺等[14]通过对32例出院回家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3个月的康复护理计划后发现: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因此,对医院外处于稳定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提倡家庭康复护理,定期对家属进行有关家庭康复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应是我们临床康复工作者继续关注的问题。   4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有关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多强调早期的神经内科护理,然而仅靠在医院里早期康復护理是远远不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渐进持久过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长期全综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从心理 -生理-功能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为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徐晓霞[15,16]等人借鉴我国三级康复网络建设经验,提出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级康复整体护理的概念,其研究显示:实施三级整体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迄今为止,关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级整体护理的研究报道为数不多,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到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的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社区活动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让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必将成为未来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耿蓄芳.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进展.家庭护士,2008,6(6):1686-1687.
  [2] 张连欣,田照鸾,张佃珍.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3B):574-575.
  [3] 高长云.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140例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9(22):1167-1170.
  [4] 赵钰.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4(24):1963-1964.
  [5] 何英姿,王岚,卞瑞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A):337.
  [6] 曹艳.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C].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590
  [7] 邓奋,立许秀.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观察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20-21.
  [8] 朱建玲,廖亮华,陈树丹.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4):109-111.
  [9] 胡秀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4):193-194.
  [10] 黄玲炜.早期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2011,34(9):432-433.
  [11] 江晓峰,胡雪艳等.社区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功能活动的影响[J].社区康复,2011,2(17):178-180.
  [12] 李爱玲.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0,9(8):39-40.
  [13] 杨玉欣,陈彩肖.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家庭护理[J].临床护理,2009,22(6):161-162.
  [14] 吴珺,谢火芳,张红.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9):273-274.
  [15] 徐晓霞,徐扬,胡桂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3(16):5-7.
  [16] 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双胎妊娠的孕妇进行临床分析,研究孕妇和胎儿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新生儿存活的几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患者进行抽样分析,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的正确护理方式。结果:处于双胎妊娠期的孕妇,贫血和高血压等并发症是其主要症状,而进入分娩期后,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为常见并发症,且双胎妊娠的低体重胎儿和早产儿,在死亡率上比单胎妊娠胎儿高。结论:
期刊
毕朝忠(1941-),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重庆市中医学会热病专委,重庆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九届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医药学会副会长。从医四十载,孜孜求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中医内科、儿科、皮肤科见长,在治疗肺系疾病、肾脏疾病、脾胃疾病、心脑疾病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脂质体的特点,如总结其在现代药物研究應用中具有的优势和需要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脂质体;复方脂质体;复方制剂;中药制剂;靶向性;缓慢释药  1 脂质体  脂质体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在1965年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经过对脂质体双层膜特性、溶液相图、热力学行为等表征研究,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了“Liposome”这个名称。 
期刊
牙列拥挤是最常见的错畸合形之一。解决牙列拥挤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减数以及非减数法。中到重度拥挤者可以采取减数方法来解决拥挤。轻度到中度拥挤者可以采用非减数矫治方案,但是通常会产生切牙唇倾的副作用。  正畸治疗主要的缺点之一是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至少2年的时间可以完成矫治。许多患者由于疗程较长而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保持,这对正畸患者的牙齿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骨皮质切开术能够大大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它
期刊
【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黄芩药理研究进展。黄芩药理作用众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  黄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药理作用  1.1 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  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1]。BAI(黄芩素)可预防由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
期刊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国内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2]。国外定义为阴道分娩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出血量超过1000ml[3]。而产后严重出血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有的学者将产后出血超过15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5%失血称为严重产后出血[4];产后出血的四大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期刊
【摘 要】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为临床急症之首,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祖国医学对脑出血的研究颇多,历代医家提出不同观点,但一致认为瘀血为脑出血病机关键,并提出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的病理生理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了很大变化,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治疗是很多医家关注的热点,临床研究众多,现综述如下。  
期刊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为提高护理工作者的输液安全意识,尽量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输液微粒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输液用具对输液微粒产生的影响  1.1胶塞 目前临床使用的胶塞有丁基胶塞和聚异戊二烯胶塞。据吴胜林[1]等人报道,在同样穿刺后丁基胶塞产生的微粒更多,可能是由于丁基胶塞较聚异戊二烯胶塞脆性更大,在穿刺过程中,与针头摩擦易产生碎屑,同
期刊
为了解掌握夏季校园餐具消毒卫生状况,2013年5月下旬对德州市区校园内餐饮业户餐具用具(下称餐具)消毒状况进行卫生监测,并探讨改进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中心城区26处学校、托幼机构的计60家食堂(45家)、校园小吃部(15家)。  1.2内容 包括餐具消毒间及设施,消毒方法,保洁橱配置,消毒制度,消毒员配备、卫生知识,消毒效果检测等。  1.3方法  1.3.1材料 潍坊市康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孕期营养体重管理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孕期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定期产检的正常单胎头位初产妇1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检,观察组孕妇则是在常规产检基础上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而后对这两组孕妇的产检结果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观察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量较对照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