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涵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进行阐述,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落实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效能,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基本文化权益;
中国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2-0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深刻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七大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这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時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科学概括。由此可见,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涵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向全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适用高效为建设目标,具体讲就是要满足城乡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门,是构建书香中国、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健全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切实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我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实现创新,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3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所有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已覆盖了99%的行政村,已累计服务城乡群众达12亿人次;农家书屋工程已建成60万个农家书屋,到2013年底实现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均放映电影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让广大城乡群众充分享受到“优秀文化就在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福利。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城乡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等系列问题基本解决。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了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完善提升的新阶段[3]。
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投资或社会力量捐资创办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在以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为核心主体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论述为:“收集、整理、保存、保护文献信息资源,依法采集和保存网络资源,编制馆藏文献目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借阅及参考咨询等服务;开展阅读指导,组织读书活动,促进全民阅读与终身学习;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国家机关的立法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及其他公共信息服务;收集、整理、保存、保护地方文献,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与其他图书馆等机构合作,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他应当由公共图书馆履行的职能”。笔者归纳其职能体现有以下方面:
3.1 保存和传承文献信息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成果、传递科技信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信息从最原始的口传心授、龟甲兽骨、纸草泥版、竹简刻字、手工抄录发展到近现代的纸本印刷、胶片、磁盘、数字光盘/硬盘/镜像站/云存储等形式,公共图书馆收集、传播、记载的人类活动变迁历程的文献信息,记载保存和传承了人类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献典籍,正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见证。
3.2 传递文献信息职能
公共图书馆存储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传递文献信息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使馆藏文献信息得以广泛传播、有效利用,使其转化为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数字图书馆、移动手机、数字电视、电子阅读设施等新型阅读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检索、传递等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信息需求,实现公共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作用。 3.3 开展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众进行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信息获取技能培训等职能。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文献信息知识老化异常迅速。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承担起阅读教育、继续教育、自学教育、远程教育等社会责任,为社会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满足读者阅读学习、更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促进社会阅读职能
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等资源优势,在促进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和阅读推广活动,促进读者在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专业馆员的阅读引导,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读国学、读史书等,营造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文化气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作出贡献。
3.5 完善休闲娱乐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文化的追求已经产生了明显变化,阅读休闲化、阅读多元化、阅读个性化等特征日趋突显。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完善读者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经典名著阅览室、读者自修室、电影放映厅、休闲茶吧、音乐欣赏室等休闲空间设施,提供文化展览、学术会、报告会、知识讲座、免费电影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文化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读者自愿、快乐、和谐地融入到图书馆阅读活动中来,尽情体验自由阅读、轻松交流、静雅舒适的休闲文化氛围,促进人们轻松和谐相处、讲究文明礼仪、提升精神境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6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工作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当前应围绕“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目标任务开展服务工作,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让公共图书馆或图书馆员充分认识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和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促进开创城乡公共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权益保障有力的新局面。
二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运用公共财政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到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要在国家完善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免费开放宣传、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营造开放平等、尊重读者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调整不合理的开放时间和繁琐的借阅制度,取消对读者的各种限制,保障社会公众平等无障碍地免费获取知识和信息,满足广大读者基础性、多层次、多方面的基本文化需求。
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职能。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料的管理上是重收藏,轻使用,现代图书馆必须树立“藏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要创造条件拓展服务项目,完善社会服务职能,提供“流动图书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以及网上图书馆”等服务项目,形成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学习需求。同时采取通借通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现代服务方式,依托全国公共文化网络优势资源,推动公共文化向社区、企业和农村延伸服务,促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借助“三网融合”工程,创造条件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无障碍共建共享,为农村基层群众、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众读者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让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广大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等困难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适应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总量偏少、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很不相适应。加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机构编制、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充实公共图书馆服务队伍,培养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意识、创新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才能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实现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文化部.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编号GB/T28220-2011),2012.
3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2013.
4 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图书与情报,2009( 5).
5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
6 王香瑞.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图书情报工作,2012(1).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基本文化权益;
中国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2-0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深刻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七大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这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時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科学概括。由此可见,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涵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向全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适用高效为建设目标,具体讲就是要满足城乡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门,是构建书香中国、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健全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切实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我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实现创新,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3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所有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已覆盖了99%的行政村,已累计服务城乡群众达12亿人次;农家书屋工程已建成60万个农家书屋,到2013年底实现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均放映电影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让广大城乡群众充分享受到“优秀文化就在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福利。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城乡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等系列问题基本解决。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了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完善提升的新阶段[3]。
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投资或社会力量捐资创办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在以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为核心主体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论述为:“收集、整理、保存、保护文献信息资源,依法采集和保存网络资源,编制馆藏文献目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借阅及参考咨询等服务;开展阅读指导,组织读书活动,促进全民阅读与终身学习;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国家机关的立法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及其他公共信息服务;收集、整理、保存、保护地方文献,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与其他图书馆等机构合作,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他应当由公共图书馆履行的职能”。笔者归纳其职能体现有以下方面:
3.1 保存和传承文献信息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成果、传递科技信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信息从最原始的口传心授、龟甲兽骨、纸草泥版、竹简刻字、手工抄录发展到近现代的纸本印刷、胶片、磁盘、数字光盘/硬盘/镜像站/云存储等形式,公共图书馆收集、传播、记载的人类活动变迁历程的文献信息,记载保存和传承了人类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献典籍,正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见证。
3.2 传递文献信息职能
公共图书馆存储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传递文献信息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使馆藏文献信息得以广泛传播、有效利用,使其转化为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数字图书馆、移动手机、数字电视、电子阅读设施等新型阅读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检索、传递等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信息需求,实现公共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作用。 3.3 开展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众进行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信息获取技能培训等职能。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文献信息知识老化异常迅速。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承担起阅读教育、继续教育、自学教育、远程教育等社会责任,为社会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满足读者阅读学习、更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促进社会阅读职能
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等资源优势,在促进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和阅读推广活动,促进读者在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专业馆员的阅读引导,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读国学、读史书等,营造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文化气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作出贡献。
3.5 完善休闲娱乐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文化的追求已经产生了明显变化,阅读休闲化、阅读多元化、阅读个性化等特征日趋突显。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完善读者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经典名著阅览室、读者自修室、电影放映厅、休闲茶吧、音乐欣赏室等休闲空间设施,提供文化展览、学术会、报告会、知识讲座、免费电影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文化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读者自愿、快乐、和谐地融入到图书馆阅读活动中来,尽情体验自由阅读、轻松交流、静雅舒适的休闲文化氛围,促进人们轻松和谐相处、讲究文明礼仪、提升精神境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6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工作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当前应围绕“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目标任务开展服务工作,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让公共图书馆或图书馆员充分认识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和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促进开创城乡公共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权益保障有力的新局面。
二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运用公共财政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到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要在国家完善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免费开放宣传、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营造开放平等、尊重读者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调整不合理的开放时间和繁琐的借阅制度,取消对读者的各种限制,保障社会公众平等无障碍地免费获取知识和信息,满足广大读者基础性、多层次、多方面的基本文化需求。
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职能。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料的管理上是重收藏,轻使用,现代图书馆必须树立“藏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要创造条件拓展服务项目,完善社会服务职能,提供“流动图书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以及网上图书馆”等服务项目,形成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学习需求。同时采取通借通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现代服务方式,依托全国公共文化网络优势资源,推动公共文化向社区、企业和农村延伸服务,促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借助“三网融合”工程,创造条件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无障碍共建共享,为农村基层群众、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众读者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让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广大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等困难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适应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总量偏少、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很不相适应。加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机构编制、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充实公共图书馆服务队伍,培养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意识、创新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才能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实现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文化部.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编号GB/T28220-2011),2012.
3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2013.
4 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图书与情报,2009( 5).
5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
6 王香瑞.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图书情报工作,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