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庞大,史实资料洋洋洒洒,浩如烟海。无数的时间地点人物,大量的事件概念战史,学生必须一一去认真记忆。这些记忆又往往让学生深感头痛难记。如何去巧妙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呢?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使学生记忆准确,记忆迅速,记忆牢固,记忆深刻。
一、 激发求学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产生兴趣,能够引起重视就充分佐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高度集中。而注意力集中是对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条件。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要在导入新课中下苦功夫。一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正如人们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讲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画出大运河。重点点明南北起止地点,再生的描述运河四段的名称,又引出唐朝胡曾的《汴水》“千里长河一里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不同看法。从而充分证实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对“隋的统一”了解更加深刻,对“大运河”的开凿认识更加全面。教师的这种教法简洁明了,直观扼要,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远远优胜于教师认认真真的详详细细的讲授。再者,巧妙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师巧妙利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之夜,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这两幅插图描述当时开国大典的盛况,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使学生对“开国大典”盛况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整节课文的讲述起了铺垫作用。其三,要扎实历史实用的知识。学生学习历史,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现实问题。但是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历史知识的实用性表现十分广泛,它对文学,对政治,对军事,对交通等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到了唐朝逐渐发展和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决定了选拔人才的导向,毫无疑问,唐诗繁荣其中一个原因离不开科举制度。这是历史对文学的推进力量。
二、 指导记忆方法
1、复述法。中学历史中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很多学生死记硬背,难背易忘,收效不大,中学历史书六册一千多页,要记的内容太多,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中不少少数民族,唐朝时的“六诏,回纥,吐蕃,靺鞨”就是今天少数民族的“白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将这些少数民族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很好。学生复述后,教师略加点评:其实唐朝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就像我们取名字一样,曾经有个名字,现在又改为一个名字,但还是同一个人。2、简单图表法。利用图表,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如唐代安西都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记忆中往往是张冠李戴,含糊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图表的方法,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给学生便可记忆。天山北为北庭都护府,天山南为安西都护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是疏来勒,安西都护府初建于高昌,后移至龟慈。寥寥数语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不易混淆,记忆牢固。3、归类记忆法。善于整理、收集、归类历史知识,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完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史内容时,可以按数学,农业,工业,地理,书法,绘画,雕刻,著作等线索归类。讲完中国古代史后,可以把教材内容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更能有比较,总结性强,不会遗漏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更能事半功倍。4、连线法。通过连线,使相同类的历史事件或相同类的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有哪些?作用如何?可以教学生连线:①昭君出塞,为汗匈友好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亲密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带来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③唐朝汉族与少数民族联姻,加强了唐朝统一,繁荣了少数名族经济文化。
三、 学会加深理解
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布置一定的作业外,还要组织一些历史教学活动,如办历史知识手抄报,举行历史知识竞赛,举办历史人物辩论会。要使学生在理解和辩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记忆的过程加深理解。使学生不仅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学生学会理解的记忆,要让学生紧扣理解的关键,解决理解的难点。如《文化大革命》,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背景: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认为在文化领域与党、政、军各部门混进了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机。因而,他决定发动群众路线的“文化大革命”。②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了一个《通知》,8月发了一个《决定》,“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③严重后果:各类造反组织,残害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产生错误冤案,国家空前混乱,使学生真正认清“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及后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方法众多。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方法和加深理解记忆。教学时应该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更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巧妙记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津津有味,在历史知识的蓝天中放飞学生的记忆能力。
附言说明:此文的用稿通知单和样刊获奖证书等一并寄到“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新新中学朱小平老师”处。
一、 激发求学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产生兴趣,能够引起重视就充分佐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高度集中。而注意力集中是对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条件。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要在导入新课中下苦功夫。一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正如人们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讲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画出大运河。重点点明南北起止地点,再生的描述运河四段的名称,又引出唐朝胡曾的《汴水》“千里长河一里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不同看法。从而充分证实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对“隋的统一”了解更加深刻,对“大运河”的开凿认识更加全面。教师的这种教法简洁明了,直观扼要,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远远优胜于教师认认真真的详详细细的讲授。再者,巧妙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师巧妙利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之夜,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这两幅插图描述当时开国大典的盛况,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使学生对“开国大典”盛况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整节课文的讲述起了铺垫作用。其三,要扎实历史实用的知识。学生学习历史,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现实问题。但是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历史知识的实用性表现十分广泛,它对文学,对政治,对军事,对交通等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到了唐朝逐渐发展和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决定了选拔人才的导向,毫无疑问,唐诗繁荣其中一个原因离不开科举制度。这是历史对文学的推进力量。
二、 指导记忆方法
1、复述法。中学历史中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很多学生死记硬背,难背易忘,收效不大,中学历史书六册一千多页,要记的内容太多,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中不少少数民族,唐朝时的“六诏,回纥,吐蕃,靺鞨”就是今天少数民族的“白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将这些少数民族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很好。学生复述后,教师略加点评:其实唐朝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就像我们取名字一样,曾经有个名字,现在又改为一个名字,但还是同一个人。2、简单图表法。利用图表,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如唐代安西都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记忆中往往是张冠李戴,含糊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图表的方法,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给学生便可记忆。天山北为北庭都护府,天山南为安西都护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是疏来勒,安西都护府初建于高昌,后移至龟慈。寥寥数语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不易混淆,记忆牢固。3、归类记忆法。善于整理、收集、归类历史知识,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完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史内容时,可以按数学,农业,工业,地理,书法,绘画,雕刻,著作等线索归类。讲完中国古代史后,可以把教材内容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更能有比较,总结性强,不会遗漏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更能事半功倍。4、连线法。通过连线,使相同类的历史事件或相同类的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有哪些?作用如何?可以教学生连线:①昭君出塞,为汗匈友好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亲密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带来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③唐朝汉族与少数民族联姻,加强了唐朝统一,繁荣了少数名族经济文化。
三、 学会加深理解
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布置一定的作业外,还要组织一些历史教学活动,如办历史知识手抄报,举行历史知识竞赛,举办历史人物辩论会。要使学生在理解和辩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记忆的过程加深理解。使学生不仅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学生学会理解的记忆,要让学生紧扣理解的关键,解决理解的难点。如《文化大革命》,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背景: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认为在文化领域与党、政、军各部门混进了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机。因而,他决定发动群众路线的“文化大革命”。②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了一个《通知》,8月发了一个《决定》,“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③严重后果:各类造反组织,残害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产生错误冤案,国家空前混乱,使学生真正认清“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及后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方法众多。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方法和加深理解记忆。教学时应该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更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巧妙记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津津有味,在历史知识的蓝天中放飞学生的记忆能力。
附言说明:此文的用稿通知单和样刊获奖证书等一并寄到“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新新中学朱小平老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