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链接题型的研究及指导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追根溯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转变,语文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运而生。其中“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题型分析
   (一)题型特点:
   1、就原文中某一点内容出示相关材料。
   (1)直接的:或与原文话题一致,或与中心相关,或与原文主要人物有关,或与某个情节挂钩。(2)间接的:是原文内容的自然合理的拓展与迁移。“某一点”中的这“一点”就是材料与原文的链接点,这是首先应该把握住的。
   2、所链接的材料多为片断性文字材料,内容简洁生动。比如语句、小语段、短诗,可以是叙述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材料丰富多彩。
   3、设题形式灵活多样,均要求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所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开放性主观试题,从总体上看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题型。
   (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1、需要有对文章、材料的把握和整合能力;2、需要有寻找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3、需要有归纳概括综合表述的能力;4、需要有对文本材料中的事实、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疑评价能力。
   (三)题型分类:
   1、判断评价类:要求学生对题中申明的观点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示例:阅读文章《用爱倾听》(2004江苏常州卷第17题)
   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2、观点表述类:要求围绕一个话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示例:阅读文章《学会感恩》(2005年南宁市中考题第21题)
   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感恩。”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接着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就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真心话,50字左右。
   ②人大附中 吴凌:2007年4月北京市语文学科初三年级教学研讨现场会教案
   材料一:在前不久举行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 4200多名考生有近3000名讲述了自己被妈妈逼着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的“悲惨遭遇”。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如来佛”,是“变色龙”,是“母虎”……(摘自《中国青年报》)
  三、解题指导
   (一)找准解答的关键。
   同是阅读链接题型,又可细化为很多类别,但是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类别在中考中其他的非阅读链接试题里也是重要的常见的考点。那么,阅读链接试题与其他阅读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很显然,在于有无链接材料。所以,如何把握好材料,如何恰当充分地运用材料,是解答阅读链接题的最关键的一环。
   (二)把握链接材料的作用。
   1、补充事例或观点,提供阐明自己理解和认识的语言依据。2、与原文共同阐明和深化主题,丰富人物形象,使含义深刻的句子意义明朗化。3、提供探究的背景资料,利于综合分析,多角度思考,帮助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4、营造氛围,创设真实对话的平台,以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合理迁移,引发新的研究与思考。
   (三)探讨解答方法。
   1、审清题目,感知材料。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准确审明题意。关键词语有“综合”“四处”“语言描写”“链接材料”“怎样的人”,由此分析:这道考题意在考查对人物品格、性格特点的全面把握,而研究的对象是文中四处语言描写和所给的链接材料。
  2、语言表达关系到答题的结果,所以应该给以高度重视。在分析了材料各自的个性特征和材料之间的共性后,就要结合研究的结果,概括归纳出将军是怎样的人。要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既要综合共性的东西,又要突出个性的内容,做到不重复,不啰嗦,而又要全面具体。
  
其他文献
文章的开头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注意到了,并注意向学生介绍这些开头的作用。概括起来,不外繁简两种:   “简”即开门见山法,一开始就接触到文章的中心内容,直接写要叙述的事或要记的人物,一针见血。   “繁”就是形象引入法。根据写作目的,作者首先运用一些精美的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或者抒发感情,或者引用诗词歌谣,或设置译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急于解疑,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
期刊
去年早春的一天,我和六岁的女儿到超市买东西,走到超市的入口处,女儿拉着我的衣襟不走了,顺着她的小手,我看到人来人往中,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趴在地上不住地磕头,面前的破碗里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女儿低低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那个爷爷真可怜!”我心里一沉,是啊,我们家里都有老人,谁见了不觉得可怜呢?女儿是想跟我要钱给老人,虽说现在坐高级轿车的乞丐多得很,可是,女儿的同情心是很可贵的,我拿出了两元钱硬币,
期刊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畅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发,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滋味——低沉抑郁之中含着些许喜悦。夙愿得以实现,本该
期刊
一、阅读的概念   何为阅读?查阅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阅,有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中的解释: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之义(我们说依照文字念亦非读不可)。据此看,“阅”和“读”是看和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其区别在于:阅不出声,而读可出声,亦可不出声(包括朗读、默读等)。而我们所说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的内涵远比其字面意义丰富得多。阅读须用眼看、脑想、口读、手
期刊
把时间还给学生,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尤其是课堂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实三个充分,即:“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说话(发表已见、互相辩论)时间。”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辩中明,在说中得。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却恰巧忽略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个性差异,极少发现甚至看不到学生自己充满灵气的批语,苏教版的
期刊
一、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   在学生还没拿到书之前,老师引读其中的一段文字或一个故事,设置一两个悬念,或者运用多媒体,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些信息,激发孩子阅读的渴望,完成导读课的目标。比如孩子们在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的导读课,我用白板打出了这本书的封面:一个小人骑在一个戴有脖套的家鹅身上,面含微笑地飞往天空,地面上有很多伸出手来惊叹的人。看着这么一幅画面,孩子的问题便一股脑地出来了:他
期刊
一、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李红菊
期刊
一、亲近文字,培养语言的敏感   倡导读书,激起读书的热情。在班级里讲文学名著,作家读书的故事,找文学爱好者讲他们喜欢的作品和读书心得。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走进作者,和作者对话。   用实际行动来营造读书的气氛。要求学生人手最少一本书,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来阅读,还可鼓励学生课间看书,教室布置图书角,每周六时交换书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   留下痕迹。读书时把喜欢的语段摘录下来,阅读
期刊
师:前面我们学了冰心的《纸船》,感受到了远离母亲的冰心对母亲的“爱和悲哀”。如果你远离了妈妈,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是一个住校生,每当星期天和妈妈分别时,心里总是觉得很难受。   生:原来我老觉得妈妈很唠叨,嫌烦,现在每个星期有5天半时间见不到妈妈,心里很想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师:上面两个学生都是住校生,那么走读生呢?   生:我是一名走读生,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妈妈,
期刊
一、诵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