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引导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品读学生,除了要读懂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外,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的教育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恰当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归纳出了以下几个做法:
   一、精心设计“理解断层”
   建构主义者也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坚持去探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理解断层”,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圆的认识”时,课前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有一个宝物藏在距离小明左脚3米的地方,请大家猜猜,宝物可能在哪里?”学生听到这个有趣的问题,都有点跃跃欲试。我用点表示出小明左脚所在的位置,用铅笔长度代表3米的距离,让学生上黑板摆放“宝物”(吸铁石),同时一直在追问:“宝物还可能在哪里?宝物放的位置可以有多少个?放宝物的位置所形成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随着摆的“宝物”逐渐增多,学生渐渐明朗:原来宝物所在位置的轨迹构成了一个圆。课上,当学生很容易就得到“半径有无数条”的结论后,我又追问:“为什么半径有无数条?”逼迫学生从“画圆时圆规两脚距离不变”来说明问题。在研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时,我也一直在设计认知冲突:“如果我们不量也不画,怎样证明半径(直径)长度都相等?如果不用折的方法,怎样找出圆纸片的圆心和半径?”在课的结尾,我对学生说:“马上要下课了,但我们对圆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课后请大家继续去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操场上,没有大圆规,该怎样画圆?宝物还可能在哪里?……”课已结束,但研究并没有停止。
   二、准确把握“认知起点”
   备课时,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教材,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包括教学前),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品读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当然,教师品读学生,除了要读懂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外,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的教育环境。
   三、细致捕捉“真实观点”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交流,真实地展现思维历程。同时,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各类观点,时时准备着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各种观点,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调控。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时,为了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我和学生都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在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我让学生猜测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这二者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猜测:这二者体积可能是2倍关系,也可能是3倍关系。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学生立刻积极地投入了到了实验中去,大多数学生都准备了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他们把米装在圆锥里,然后再倒入同底等高的圆柱里,不一会儿,就有人叫了起来:“我倒了三次,这个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耶!”这时,我听到小刘同学在一边轻轻地说:“我只倒了两次!”我有些惊讶,轻声问他:“怎么会这样呢?”他腼腆地笑了,并不说话。我仔细地观察了他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发现他的圆柱和圆锥模型等高但不等底。我继续巡视着,突然听到小夏叫道:“我只倒了一次!”他举起了自己随意制作的圆柱和圆锥,我发现他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在汇报时,大多数学生都得出了我预期的结论。我故意设疑:“小刘同学做实验时,只倒两次,圆柱就装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举起了小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马上发现:“他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但不等底。”我又问道:“小夏同学做实验时,只倒了一次,圆柱就装满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举起了小夏的圆柱和圆锥,再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说:“他的圆柱和圆锥既不等高又不等底。”我顺势说道:“看来,当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也更不确定。那我们能不能说,圆柱体积就是圆锥体积的3倍呢?”学生马上反驳道:“不能!应该说,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教学这个内容,如果仅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明显有暗示成份,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极其不利,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及时捕捉到了两位学生的不同观点,对比之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才是圆锥体积的3倍。
   四、教师要适时补充“后续问题”
   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补充“后续问题”,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无法领悟,教师就应提一些辅助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问题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积极而主动地课前预设,只有做到“胸有成竹”,临场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刻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来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金沙县官田乡青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备课时想到学生,要在备课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好。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已多年了,在工作中,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这是我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下面,我就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一、教师要善于在质
摘 要: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大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从而让小学生爱上数学,爱好数学。所以,培养小学 生对数学的兴趁,是数学教学中的关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 学好数学对人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是打好数学 基础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打 下坚实的基础,日后的学习才能轻松。 但数学具
全面预算是涉及到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的约束力.全面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开始,考核与激励才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生命线”.
基坑支护施工作为整个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因此,必须对基坑支护的设计以及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施工工艺,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施
摘 要:2012年2月19日,由于学校工作的安排,我又走上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成为六年三班的班主任,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后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苦味在前,但我也从中尝到了甜甜的味道。一、班主任的自我心理调整。二、良好的沟通是稳定的前提。三、以常规工作为抓手,确保班级稳定。班主任方法得当,亲生爱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地成长,我想学生成绩一定会不断提高,班级自然也就
数学教学少不了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上课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怎样把数学课上得更好!更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
我在小学工作已经多年了,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陪伴我的都是语文课程。我总是在总结和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会上出更好的语文效果呢?通过我不断的探索,现将本人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教学中务必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请务必相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多巨大作用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施工企业良好地发展.文章对施工企业项目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原因,对完善施工企业项目部内部控制提出了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类探究社会现象及生活问题的前进发展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经指出:“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实施的高中数学学科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必须重视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发展过程.可见,在新时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也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语文领域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在融入信息技术后不仅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使语文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拓展。以初中语文为例,并结合我的自身实践,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实践探究  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作用多媒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