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骨伤消肿方合用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詹氏消瘀酊喷洒患处,并配合休息、伤肢制动、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局部加用新伤丸粉末和詹氏消瘀酊合用外敷。治疗7天后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消肿时间2.63±0.89天,有效率100%,对照组平均消肿时间4.37±1.48天,有效率90%。二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伤消肿方合用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效果好,消肿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伤消肿方;合用;外敷;骨折;护理
四肢闭合性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大多由创伤引起,伤处肿胀、疼痛是早期局部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骨折常引起伤肢肿胀严重,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复位或手术的早期进行,甚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本院采用骨伤1号方—詹氏消瘀酊(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80617)和骨伤2号方—新伤丸(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80618)粉末合用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5例,肱骨干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5例,髌骨骨折8例,尺桡骨干骨折11例,出现水泡的重度肿胀患者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1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轻度肿胀9例,中度肿胀15例,重度肿胀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轻度肿胀7例,中度肿胀17例,重度肿胀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肿胀判断标准 依据《中西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考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订。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cm。中度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1cm。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骨伤2号方酊剂喷洒于患处,一日3-4次,并配合休息、伤肢制动、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措施。
1.3.2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局部加用骨伤1号方和骨伤2号方合用外敷。方法:将骨伤1号方药物研碎成粉,备用,骨伤2号方制成酊剂,使用时将骨伤1号方粉剂加人适量骨伤2号酊剂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上,敷布于伤肢肿胀处,用绷带固定,根据外敷药物的干燥情况及时向纱布喷洒骨伤2号酊剂,使药物保持相对湿润状态,每日一次,每次10~12小时。
1.4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中西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为疗效评定指标,显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2cm,消肿时间小于3天,有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4~0.8cm,消肿时间3-6天,无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9cm,消肿时间大于6天。
1.5 护理
1.5.1敷药的护理:
1.5.1.1敷药前:病室内环境保持清洁,室温适宜,垫一次性中单,首次敷药前询问患者的病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敷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患者的配合。
1.5.1.2 敷药时:帮助病人摆好体位,正确选择敷药部位,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密切观察患者敷药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潮红、水泡、过敏等异常现象,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操作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寒。固定不可过紧,药物厚薄适宜。
1.5.1.3 敷药后:帮助病人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置患肢于功能位,适当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患肢肌舒缩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1.5.2 心理护理:骨科病人以急症居多,骨折不仅造成病人肢体的剧烈疼痛、功能障碍、病人还会担忧骨折的预后和功能的恢复,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及时沟通和疏导,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消肿方合用外敷后第2天开始出现肿胀消退,3-4天肿胀基本消退,最长的1例6天肿胀消退,平均消肿时间2.63±0.89天,而对照组平均消肿时间4.37±1.48天,最长的3例肿胀消退时间达到7天,二者消肿时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6.7,P<0.05)。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原因在于创伤出血,血循环受阻,淋巴回流障碍等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肿胀组织压迫加重了血循环受阻,致缺血缺氧,组织的肿胀就更严重[1]。中医理论认为肿胀与损伤相关者多,是损伤导致血管破裂或血循环受到阻碍而出现的症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认为“凡肿,是血作”。《 内径·阴阳应象大论》即有“形伤肿”之说。离经之血,透过撕裂的肌腱与深筋膜,溢于皮下,血行之道不得宜通,一时不能消散,即形成淤肿。敷药法,古代又称敷贴,是将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糊状,敷布于患处和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敷于肌肤通过皮肤吸收后,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2]。
骨折早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骨伤1号方和骨伤2号方均为我院院内中药制剂,根据我院骨科老医生秘方研制而成,骨伤1号方主要由土鳖虫、川芎、红花、香附、三七等16味中药材组成,骨伤2号方主要由穿山甲、天南星、水蛭、桃仁、威灵仙、香附等16味中药材组成,二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药物外敷药力直达病位,能较快缓解肿胀,加快骨折早期局部肿胀消退,比单纯使用骨伤2号酊剂效果更好,消肿更快,治疗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本超,邢艳涛,等.接骨方治疗肢体骨折肿胀20例[J].河南中医,2011.31(3):261~262.
[2]张月娟,郑萍,李木清.中医护理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70~471.
作者简介:陈玉英,女,本科,常宁市中医院 副主任护师。
关键词:骨伤消肿方;合用;外敷;骨折;护理
四肢闭合性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大多由创伤引起,伤处肿胀、疼痛是早期局部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骨折常引起伤肢肿胀严重,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复位或手术的早期进行,甚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本院采用骨伤1号方—詹氏消瘀酊(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80617)和骨伤2号方—新伤丸(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80618)粉末合用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5例,肱骨干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5例,髌骨骨折8例,尺桡骨干骨折11例,出现水泡的重度肿胀患者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1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轻度肿胀9例,中度肿胀15例,重度肿胀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轻度肿胀7例,中度肿胀17例,重度肿胀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肿胀判断标准 依据《中西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考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订。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cm。中度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1cm。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骨伤2号方酊剂喷洒于患处,一日3-4次,并配合休息、伤肢制动、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措施。
1.3.2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局部加用骨伤1号方和骨伤2号方合用外敷。方法:将骨伤1号方药物研碎成粉,备用,骨伤2号方制成酊剂,使用时将骨伤1号方粉剂加人适量骨伤2号酊剂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上,敷布于伤肢肿胀处,用绷带固定,根据外敷药物的干燥情况及时向纱布喷洒骨伤2号酊剂,使药物保持相对湿润状态,每日一次,每次10~12小时。
1.4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中西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为疗效评定指标,显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2cm,消肿时间小于3天,有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4~0.8cm,消肿时间3-6天,无效:肿胀治疗前后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0.9cm,消肿时间大于6天。
1.5 护理
1.5.1敷药的护理:
1.5.1.1敷药前:病室内环境保持清洁,室温适宜,垫一次性中单,首次敷药前询问患者的病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敷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患者的配合。
1.5.1.2 敷药时:帮助病人摆好体位,正确选择敷药部位,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密切观察患者敷药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潮红、水泡、过敏等异常现象,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操作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寒。固定不可过紧,药物厚薄适宜。
1.5.1.3 敷药后:帮助病人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置患肢于功能位,适当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患肢肌舒缩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1.5.2 心理护理:骨科病人以急症居多,骨折不仅造成病人肢体的剧烈疼痛、功能障碍、病人还会担忧骨折的预后和功能的恢复,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及时沟通和疏导,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消肿方合用外敷后第2天开始出现肿胀消退,3-4天肿胀基本消退,最长的1例6天肿胀消退,平均消肿时间2.63±0.89天,而对照组平均消肿时间4.37±1.48天,最长的3例肿胀消退时间达到7天,二者消肿时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6.7,P<0.05)。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原因在于创伤出血,血循环受阻,淋巴回流障碍等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肿胀组织压迫加重了血循环受阻,致缺血缺氧,组织的肿胀就更严重[1]。中医理论认为肿胀与损伤相关者多,是损伤导致血管破裂或血循环受到阻碍而出现的症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认为“凡肿,是血作”。《 内径·阴阳应象大论》即有“形伤肿”之说。离经之血,透过撕裂的肌腱与深筋膜,溢于皮下,血行之道不得宜通,一时不能消散,即形成淤肿。敷药法,古代又称敷贴,是将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糊状,敷布于患处和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敷于肌肤通过皮肤吸收后,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2]。
骨折早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骨伤1号方和骨伤2号方均为我院院内中药制剂,根据我院骨科老医生秘方研制而成,骨伤1号方主要由土鳖虫、川芎、红花、香附、三七等16味中药材组成,骨伤2号方主要由穿山甲、天南星、水蛭、桃仁、威灵仙、香附等16味中药材组成,二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药物外敷药力直达病位,能较快缓解肿胀,加快骨折早期局部肿胀消退,比单纯使用骨伤2号酊剂效果更好,消肿更快,治疗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本超,邢艳涛,等.接骨方治疗肢体骨折肿胀20例[J].河南中医,2011.31(3):261~262.
[2]张月娟,郑萍,李木清.中医护理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70~471.
作者简介:陈玉英,女,本科,常宁市中医院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