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武:立足“全人”,追寻教育理想的明亮星光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端于德国,诞生逾百年。在教育领域,很少有人不知道华德福,但也少有人真正深入了解过它。也许因为来自域外,华德福教育在中国17年的实践发展,始终伴随着外界的认同与非议。实际上,拥有102年历史的华德福教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是除各国主流教育外,全球非宗教教育里最大的一支。
  对于熟悉这一教育体系的人来说,华德福代表的是一种教育理想。而国内第一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李泽武,更愿意把华德福学校定义为“正常”学校、“全人”学校。今年4月,李泽武获得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人教育奖”,这是对他十多年来致力“全人教育”的肯定,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华德福教育的一次“正名”。
  三驾马车,白手起家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大陆的真正落地,要追溯至2004年。
  2004年3月,在成都春熙路一家书店的二楼隔间里,李澤武用当时的“小灵通”接到朋友张俐、黄晓星夫妇打来的越洋电话,做出“里应外合”、准备办学的决定。
  两个多月后,李泽武签了两份协议:一份是他的第一本书《我在英格兰学师范》的出版协议;另一份是和自己表哥签的土地租用协议。后一个协议意味着成都华德福学校办学行动的开启。
  在此之前,李泽武已接受过较系统的华德福教师培训并深深为之吸引——
  李泽武出生于教师世家,19岁中师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乡村小学教书的12年间,他深刻觉察到乡村孩子的出路过于狭窄,并不由得思索:教书难道就是让孩子们把几本书倒背如流?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教育?与此同时,他也在饱览中西方文史哲、不断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萌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
  2000年夏天,在黄晓星、张俐的介绍下,李泽武辞去“铁饭碗”教职,重复五年前黄、张二人走过的路,远赴英国艾默生学院,开始为期两年的华德福教育学习。
  学成归来,李泽武将这段留学经历形成文字,凝结成了前述那本书。度过了一段“彷徨无计”的日子,直到接到那通越洋电话,李泽武重又接续上了与华德福教育的不解之缘。
  签下土地租用协议后不久,经过简单的改造装修,在成都东南城郊接合部一个叫皇经楼村的破落农家院里,成都华德福学校开张了。黄晓星、张俐也从美国回来,与李泽武形成“三驾马车”,投身办学。
  和几乎所有的创业故事一样,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办学之路曲折而艰辛。
  与如今占地近70亩、田园式的校园不同,当时学校占地仅3亩,办公教学楼只有一座;周围“长着茅草,露着水洼,棚户连绵,闲人游荡”;校门前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最开始,招不到学生,三位创始人便拿自己和亲戚的孩子“练手”。为此,李泽武还让自己读四年级的女儿转学过来,从三年级上起。没有合适的老师,李泽武“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大部分教学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除了教学,找地、找钱、找人成了李泽武工作的常态。尝尽酸甜苦辣,在一度感到做不下去时,李泽武说服自己:“相信头上那颗教育理想的星星是明亮的,也值得追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李泽武和“战友们”的用心经营下,敢于吃螃蟹的家长渐渐多了,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也纷纷聚拢过来。如今,成都华德福学校从办学初的7名孩子变为了700多名孩子,拥有100多名各类专职教师。10年前,成都华德福学校拿到了小学办学执照(成都市锦江区东蜀华德福小学),成为华德福学校里“大陆第一家拿执照的”。在此过程中,成都华德福学校逐渐在全国拥有了名声,承担起早期大部分华德福教育者的培训工作,成了中国内地华德福教育的“黄埔军校”。
  国际教育,非常本土
  “他们认为国际学校是高大上的,一看我们,怎么这么土,简直土得掉渣。”李泽武所说的“土”,既指学校“接地气”的外观,更指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始”和“本土”。
  办学过程中,与应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办学问题相比,李泽武面对的更大难题来自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或者他所谓的“中国化”。
  “实践华德福教育,每个国家各有特色,我们的雄心壮志是做中国的华德福教育,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本土化经过了三个阶段,李泽武称之为1.0版、2.0版、3.0版。
  “10多年前教学开始时没有太多的课程参考,我们只能上网参看国外的课程大纲,也结合国内的大纲与教材。”李泽武将这一阶段概括为边做边学、“闭门造车”。而后是“后知后觉”,注重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中国的文化,包括去挖掘一些符合孩子发展的本土材料。”
  在李泽武看来,华德福教育践行的是全人教育。“在国家课程之上,‘全’就是全科教学、课程整合。”到了3.0版,成都华德福学校不仅在办学上更加规范,同时基于人们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了更深度全面的融合,形成了一套能支撑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
  “教育要与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本末倒置。”成都华德福学校遵循华德福教育核心理念提出的“手、心、脑”儿童阶段发展规律。“简单来说,幼儿园阶段,做就是学,在生活中学习,但这个学不是非要考多少分,而是体验;小学阶段,重感受,知识性的学习也是体验在先,还有就是带着图景整体地去学习,而不是优先分科;初中高中阶段,侧重思想、思考,充分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李泽武表示,学校课程的整合与创新是有章法、体系化的。如劳动教育,从幼儿园孩子的“洒扫”做起,小学各年级均有配合主题教学的劳动活动和实地的田野项目,小学到高中参与真正的农业耕种,做到知识与实践并重。三年级,配合主课的建筑课,孩子要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在学校实地搭建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又如美育,从一年级开始,除传统艺术课程外,孩子们要学习色彩、形线画、优律司美(身体律动表现言语、音乐)、手工等,各年级的课程一以贯之,并且学习内容有相应的连接和前后呼应。   在注重天性的基础上,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教学多采用体验、唱歌、讲故事等引入形式,运用主题板块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强调培养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们乐学、愿学。
  在成都华德福学校,李泽武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对教育与教学的探讨,是他不变的主题。
  “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课程与教学的韵律是李泽武所强调的。
  “年有年的节奏、月有月的节奏、周有周的节奏、天有天的节奏,这是国外专家所谓的太阳的年的节奏、月亮的月的节奏、行星的周的节奏、地球自转的天的节奏。为什么要放寒暑假?为什么要过周末?为什么一天课程与工作完结后要与孩子们回顾?为什么課程整合长度为三到四周?这些都是顺应自然节奏的。而破坏节奏的事情,如不分白昼黑夜的学习、补课,从头到尾的知识灌输,都可谓违背人的天性。课堂中的体验与实践,与知识和智力的学习应该相辅相成,并且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情、兴趣。”
  时间与空间同样被李泽武视为教育中的重要支撑。例如培养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空间上由孩子自己的房间、街道、学校,到本地、本省、中国,再到亚洲、世界、宇宙,时间上由童话、神话、历史、近现当代来展开。早在2009年,李泽武就带领学生们走丝绸之路到新疆红其拉甫山口,从时空的聚汇、文化的交融角度,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创造了一门经典的研学旅行课程。
  “教育理念是北极星,课程就是一艘船,承载着朝向那颗星星的教与学的实践。”多年华德福课程的本土化探索,浓缩在了李泽武所著的《学习的斑斓世界》一书上卷。如今,李泽武仍秉持着“国际教育、非常本土、五育并举、培养全人”的教育观,驾驶课程的船,朝着心中的北极星破浪前行。
  家校大同,和融共生
  “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是非洲的古谚。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成都华德福学校和大多数华德福学校一样属于社会力量办学。办学伊始,学校就信任、依托家长,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家长支持体系。
  “选择我们学校的家长,知道我们的特色,有这样的眼光,也经得起‘慢工出细活’‘请让我慢慢长大’。”李泽武道。
  家长罗先生是从事IT行业的海归博士、国家级引进人才。他的大儿子原本在成都一所优质公办小学就读,结果“越上越蔫巴,觉得很挫败”。感到再这样下去不行,儿子三年级时,罗先生将他转到了成都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的学习轻松、快乐,罗先生也曾疑虑孩子能不能学到东西。“后来我才了解到,知识层面,其实华德福学校教得并不比公立学校少,唯一少的是大量做题训练。同样的知识,华德福会花大量的精力把知识展开,并还原到现实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知识。实际上孩子获得了更重要的东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对世界的感知,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更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大就像一朵花慢慢开放,精神越来越好,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外向”。等到小儿子上幼儿园,罗先生再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都华德福学校。
  李泽武提到,成都华德福学校吸引了很多摒弃应试教育的“孟父”“孟母”,他们舍近求远地把孩子送来。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很多家长在学校周边租房子住,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要送孩子过来读书,成了学校的教师,或者是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被学校的氛围所吸引,通过学习转变成了教师。学校的很多事务,家长志愿者、家委会都积极参与。家长们出钱出力,通过理事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学校则每年要跟家长做财务报告。“家校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大家都觉得像是在做自己的事情。”
  “本质上是因为家长的多元需求推动,不然的话,家长不选择我们,我们明天就‘收摊儿’了。”除了家长,李泽武认为成都华德福学校能够发展到现在还得益于许多教师不计报酬、全情付出,真正认同并用心践行培养全人的华德福教育。
  在罗先生看来,李泽武和成都华德福学校教师们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一种“长期坚持在一个正确方向上所形成的淡定和智慧”。他们对教育的探索,不光对华德福学校,也为我们国家的教育,诞生、保留和呵护了一个火种。
  “教育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而家长需要符合政府要求的高品质教育,尽管现在从事民办教育、教育创新并不容易,但还是很有意义,值得去做。”李泽武表示,近二十年来,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其理念正为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和接受。作为中国华德福教育的先驱者和传播者之一,李泽武和“战友们”正致力于通过教师专项培训、与高校多方位交流、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等方式,让更多人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运用华德福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同时,李泽武也期盼着,以后能够打通初、高中学段,在完整的K12体系里,探索华德福教育中国化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启动“双减”工作。根据政策规定,“双减”工作成效将被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从这个层面而言,“双减”的推进有赖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教师评价密不可分。可以说,有效的教师评价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驱动力。  教师评价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教育中,影
期刊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兴趣能产生灵感,兴趣可以引发思维,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注意的问题。而要激发兴趣,必须先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贵在听、唱、融、寓。  一、贵在听  听,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是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的基础。听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期刊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然而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幼儿接触多、模仿多的启蒙人,要想帮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其本身就应具有美的能力、素养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因此,舞蹈课教师就首当其冲地成为学前学生的示范和榜样人物。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老师,应具有广博而专深的科学智慧、优美高雅的风度、独有的个性美等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
期刊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校办学水平,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师职业获得感、幸福感。随着教育改革总体方案和“双减”政策的出台,关于教师评价的讨论渐多,改革教师评价的呼声日隆。  记者采访发现,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一校一案”,没有固定范式。从教师角度而言,很难有一个完全公平或者所有人都认可的方案,如有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科学性”;也有教师直言,教师评价是
期刊
诗歌赏析是全国高考题中的重点,内容涵盖范围广,平时广大教师都花了不少的心血,我们是不是有一些巧妙的规律可循,许多老师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诗歌赏析重在于探究作者诗中的内涵,他创作时的思想感情,诗中涉及的艺术用法,许多考生抱怨太广,太复杂,拿到一首诗一首词,只会在表面上作简单的分析,不能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内涵,其实我们掌握了赏析诗的一些小规律后,许多复
期刊
教师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已成必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长效机制,而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教师完善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和度量尺,因此,教师评价成为影响构建这一机制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三:第一,教师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专业贡献。教师评价受到行政因素干扰太多,不能够充分做到
期刊
五花八门的教辅资料充斥学校课堂、占满学生书包的现象由来已久,这是一种未被充分重视的学生负担来源。在“双减”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密切关注,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曾经,不少教辅资料的编者是臨时组建的草台班子,“剪刀加糨糊”编出来的资料往往漏洞百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编写教辅资料的方法进化为复制加粘贴,这样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要想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运用先进教学模式应从教学观念、组织学生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的评价上具体着手,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  一、新课程的改革  (一)建立新理念、改变旧观念,建立身心健康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生理
期刊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并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高校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目前,乡村学校仍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课程科学性与规范性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难题,难以满足中小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培育积极品格的切实需求。围绕《通知》要求,加强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三条工作
期刊
“一班一品”“ 一班一特色”,是新时代班级建设的重要抓手。然而,推进过程中,却存在概念把握不准、设计不明确、环节不清晰等问题。如何才能创建真正的“特色”班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近年来,不少地方喊出“一班一特色”的口号,旨在通过特色班建设,丰富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那么,特色班该如何创建呢?  目标先导  确定目标是特色班级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