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架屋 不免险狭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以实验昆曲《椅子》为观摩对象,比较了原著、剧本与演出实况,对其价值取向与当下意识形态的符合性提出了不同见解并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中国昆曲的传播不应贪图捷径,迎合流俗品味,应当树立文化自信,踏踏实实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推陈出新,打磨精品。
  关键词:昆曲   演出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8)05-0144-02
   2017年12月,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了第三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笔者有幸观摩了其中一场,即小剧场昆曲《椅子》。
   《椅子》本是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金·尤内斯库的代表作之一。日本戏剧家铃木忠志自2012年起都会以此为“同题作文”,邀请东亚各地的导演采用本国或本地区特有的表现形式排演此剧,共同在日本利贺山房上演,以此来激发各国、各地、各民族间的艺术碰撞。
   2016年7月,日本、韩国、印尼、中国大陆、中华台北的剧协接到了邀请,于是,中国剧协将此任务派给上海昆剧团,导演倪广金在编剧俞霞婷、主演沈昳丽和吴双的配合下,担纲上马,经过近两个月的打造,赴日参演交流。回国后,拟在上海演出,但因吴双身体原因,更换男主角为青年演员张伟伟。而后,上昆着眼于打开国际市场,意欲借重尤金·尤内斯库之名,将此剧作为本团保留剧目,屡屡推荐该剧赴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等国参加当地戏剧节,亦多曾献演于京沪两地的国际戏剧节、艺术节。笔者观摩此剧时,距此剧初成已一年有余,剧本、演员磨合已久,可以说渐入纯熟。然而笔者观后认为,此剧的戏剧构架完全照搬照抄原文,缺乏对其荒诞主义下思维逻辑的细致剖析,实为屋下架屋,不知所云,不免险狭,遂有骨鲠之叹,借此文五问《椅子》主创人员。
  一、向世界传播昆曲的四功五法、水磨唱腔只能靠移植法国荒诞派戏剧才能表达吗?
   众所周知,昆曲有着6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的代表作,其剧目浩如烟海,耳熟能详如《牡丹亭》《长生殿》《十五贯》等,这些剧目经过几百载的打磨,数代人的传承,堪称戏剧瑰宝。然而,所谓小剧场昆曲,也可以称为实验昆曲。就昆曲《椅子》而言,与传统昆曲的演绎存本质差异,其艺术表达跳跃性较大,本身荒诞的艺术情结自带不确定性属性、叙事模式意识流化,主题表达的解构性较为前卫,与传统昆曲的表演内容和精神之间缺乏融合与统一。
   而小剧场昆曲《椅子》的主创人员多次在国外媒体上津津乐道该剧运用了中国昆曲以独特的四功五法、水磨唱腔,虽然从戏剧的知名度上说,《椅子》可能更符合西方审美,但笔者作为一名“昆迷”,很难理解这种失去自我的传播是否真的有利于世界了解原汁原味的昆曲?能够实现把昆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初衷吗?
  二、为了体现中国特色,就可以把并不契合昆曲的艺术形式杂糅其中吗?
   可能当初由于参赛要求中要求突出地域特色,该剧特邀孙建安作曲,为了体现中国文化特点,将民乐《中花六板》、相声《请神仙》、昆曲《牡丹亭》等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大杂烩融入此剧,在核心唱段【喜迁莺】【画眉序】中刻意采用了南北曲对唱的形式。虽然以往戏剧中也偶有采用南曲与北曲交替的方式,但如本剧中如此反复采用,听上去说不出的诡异。毕竟由于历史传承等原因,北曲刚猛,南曲婉转,硬生生杂糅,除了凸显出刻意的编排,并不能带来美感的享受。艺术虽然是相通的,但仍需找到其最佳契合点,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观众并不需要“拉郎配”式的杂交。
   据官方媒体披露,该剧一路演,一路改,笔者将剧本[1]与现场演出进行了比较,的确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这种尝试大胆突破了昆曲表演艺术以往的思维定式,但毕竟只是一种尝试,从网络体系豆瓣评价上看,此剧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但如果相关主创人员就此沾沾自喜,自认是一种“跨文化”,甚至把这种大杂烩定义为“聆听戏剧的天音”[2],还述之以文,恐怕实在井蛙之见了。
  三、借尤内斯库之“尸”,还昆曲之“魂”,就可以不重逻辑?
   原著中,两位孤寂一生的老夫妇,在生命的最后等待宾客应邀前来聆听老头儿告别人世前留给后世的秘密信息——他漫长生活经验的结晶。老头儿认为自己的信息可以“拯救世界”,但又以自己不擅演说为辞,聘请了一位演说家来帮他传达信息,演说家到达后,老头欣然投水而亡,却不知演说家是聋哑人[3]。昆曲《椅子》剧本[1]中,将演说家改为了一位“信使”,信使送信给男主,而最终发现信使是由女主假扮,一切不过是游戏。这样的改编,倒也还有几分荒诞主义的影子。但是在现场演出时,男女主角所等待的,却变成了“一位最尊贵的客人”,然而,这位最尊贵的客人却是刘贵妃。在剧终,刘贵妃由一名类似媒婆的矮子功演员扮演,似乎是为了反差贵妃之尊贵与演员本身出场之低微的差异,但实不知所指。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剧中,“皇帝”却先于刘贵妃“大驾光临”了,相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皇帝”的身份绝对不会不如“刘贵妃”尊贵。这种逻辑上的混乱,让人不知所谓。
   前人对于《椅子》所表达的主旨,都早已给出很多观点。如英国戏剧批评家马丁·艾斯林就认为《椅子》阐发“人的一生经验是无法传递的”的主旨,“把人的存在的徒劳和失败进行了戏剧化”[4];美国戏剧史家布罗凯特也认为《椅子》“言及了个人经验无法与他人沟通共享”[5]。由此可见男主“经验”的分享,是全局逻辑的红线,所有虚拟宾客都被这一红线串成一个共同舞台上的铺垫,缺少了这根红线,这些宾客犹如散落的珍珠,那真是“不知何所来,不知何所往”了,更何况还有逻辑中的硬伤。   四、为迎合某些西方恶俗品位,就可以在舞台上肆无忌惮宣扬封建糟粕?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一定不是对生活进行粗制滥造的简单模仿。同样,改编剧虽有其原本,但也绝不应是简单复制模仿翻译。
   在昆曲《椅子》现场表演中,公然宣扬帝王将相,男女主角对着虚无缥缈的皇帝,高呼“你就是我的天”(公开发表的剧本中并无此句),女主遥对未出现的皇帝五体投地,高唱“一声万岁泪沾裳,这流水明月映心房”,这段描写比尤内斯库原著中对皇帝的敬意表现得更为夸张,更奴相毕现,甚至笔者从未在任何一部传统昆剧中看到演员对皇权表达过如此敬畏。原著中虽也有絮絮之语,其实是为了表现对于皇帝无情戏弄、抱怨、愤懑,而昆剧此段却完全在表现主人公的臣服与奴相。这样的戏剧在经常国外演出,难道是向西方观众宣扬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帝制时期,仍将皇帝视为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恐怕是为迎合了境外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的需求吧。
   目前我国正处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于传统文化尚需去芜存菁,摒弃怪力乱神,却对此打着中国传统文化、披着世界名剧外衣的封建糟粕不管不问,任其宣扬,實在令人咋舌。
  五、新创排剧目唯“洋”是瞻的荒诞主义是否符合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惨绝人寰的人类悲剧,昔日西方所建立起来的种种结构都已崩塌,人们对于道德、宗教、政治和社会陷入了“上帝已死”“万物崩离,中心失依”的惶惑不安、悲欢失望的精神危机中,对人类生存的希望、生存的意义都发出了扣问。在绝望、孤独和“无家可归”的情绪蔓延下,荒诞主义才获得了一部分人共鸣。尤奈斯库剧中的家庭成员基本上都是在日益增长的相互厌恶情绪的折磨下,空虚而苦恼地活着,亲人之情几乎荡然无存,《椅子》中的夫妻关系更是恶化到了极点[6]。然而现在,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再重提这种荒诞主义思潮,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倒退。剧中所再三宣扬的“无所作为”精神,正如网络上有些论调的“佛系人生”,这种意识形态的戏剧实在难以代表中华文化。我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这样的剧作却长期打着艺术的大旗,在国内外大城市再三巡演,实在令人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作为导演节参赛作品,为公平起见,各剧团都以《椅子》为题排演,自然可以突出本土特色,但如果此剧作为昆曲保留剧目,还应在意识形态上慎重取舍。习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加强文化自信”,相信昆曲作为我国百戏之祖,一定能够发掘出更能体现国家民族自信的优秀之作,不必一味崇洋,丧失自我。
  
  参考文献:
  [1]俞霞婷.实验昆剧《椅子》剧本[J].上海戏剧,2016,(12):61-68.
  [2]俞霞婷.昆剧《椅子》——跨文化中聆听戏剧的“天音”[J].中国戏剧,2016,(10):42-44.
  [3][法]尤奈斯库.椅子[A].肖曼译.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英]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M].华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美]布罗凯特.世界戏剧鉴赏[M].胡耀恒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6]黄珂维.“他人就是地狱”——谈尤奈斯库戏剧中的人际关系[J].电影文学,2009,(16).
其他文献
摘要:戏剧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戏剧人物扎根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自由自觉的灵魂,这种灵魂在很大程度上被剧作家们采用“英雄”这一人物形式来完成。在地域色彩浓厚,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稠密的环境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则更带有本土文化中的异域色彩。  关键词:少数民族 戏剧 英雄人物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
期刊
1949年5月生于安顺,回族,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黑卫平自幼爱好书法。学书取法傳统,不拘碑帖,各体兼习,尤喜行草。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研习和心灵的触动使他在书法创作中达到物我两忘,任意挥洒的境地,多年坚持,终成大器。他的作品在北京、大连、青岛、苏州和贵州等地展出,多次送港台和日、韩参展。有的作品被多家艺术馆、国内外友人和藏家收藏。部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短短存在于1948-1951三年间的欧洲艺术家团体CoBrA的存在特点和其与其它任何艺术行为流派所不同的灵感来源及创作目的性,旨在向艺术界和学术界清晰整理和普及CoBrA无人出其右者的直觉先锋精神,并探究在后艺术哲学时代是否能用存在主义观念带入理解此艺术家团队最本质的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CoBrA艺术团体 直觉 自发性 艺术灵感 存在主义 时代使命感  中图分类号:J2
期刊
摘要:笔者旅俄学习近十年,故对于俄罗斯特别是苏联时期的大量歌曲有着很多的感触和思索,本文通过对苏联革命歌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我国红色歌曲的发展脉络的对比,来具体阐述,苏联革命歌曲对中国红色音乐的影响和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俄民族音乐 背景 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3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离不开传统,而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山川的性情和特质、表达自己对自然山川的理解,将自己丰富的情感熔铸于有限的笔墨,从而使观众在观赏作品时,能于有限的笔墨之中见到画家的影子。   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中国山水画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发展到以李可染为标志的近现代山水画时,中国的山水画可以说已经是众法兼备、成熟完善了。在这样的
期刊
摘要: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汉族传统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其以雕绣技法见长。常熟花边品目繁多、针法多样,与常熟人文相生相长,具有鲜明、独特的地方风格,进入新时期以来,常熟花边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  关键词:常熟花边 技艺美 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46-02  山清水秀、
期刊
摘要:2012年起,畅销作家郭敬明便将自己的小说着手改编成影视作品,《小时代》四部曲上映,包揽了超20亿电影票房,其崇尚物质的价值取向、时尚富丽的视听语言以及叙述的碎片化,表现了极具郭敬明导演的风格。在重在讨论电影的主题、青春片类型以及其营销策略的当下,本文试叙事学角度进行分析,从叙事元素中的人物、母题、模式类型以及叙事结构中的非线性、少逻辑,剖析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叫座不叫好”“在骂声中一路高歌前
期刊
摘要: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通过对物-器具-艺术作品的本质讨论,得出“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这一惊人结论。而对于当代艺术而言,这远远不够。在海德格尔那里自行设置入艺术品的真理,也成为困扰当代艺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来自科学、技术、美学、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性革命,引发了当代艺术的真实性危机,用海德格尔的方法能解决它们吗?这是需要当代艺术家们用艺术作品来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艺术 真实
期刊
摘要: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自1998年开设古琴课程,至今已有20年。这20年间开设了包括古琴在内的多门吴地音乐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古琴演奏技能的同时更对苏南音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笔者通过回顾这20年本系的古琴教学,对其进行点评,并展望今后古琴课程的开展,使高校真正传承好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使虞山琴派在新时代换发出新声。  关键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系 古琴 课程  中图分类号:J0-05
期刊
1983年12月生于贵州黔西县,200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外聘教师。毕业创作《苗岭》被评为贵州大学优秀毕业作品。作品《黔中细雨薄如沙》在《迎奥运》贵州省第二届中国画精品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入选由国际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9届奥运会主委会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