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俄民族民间音乐分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旅俄学习近十年,故对于俄罗斯特别是苏联时期的大量歌曲有着很多的感触和思索,本文通过对苏联革命歌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我国红色歌曲的发展脉络的对比,来具体阐述,苏联革命歌曲对中国红色音乐的影响和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俄民族音乐   背景   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31-02
  在2007年由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举办的俄罗斯中国年音乐晚会上,笔者受邀参演,当俄罗斯主持人介绍到笔者将要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有感而发的说到它是一首中国作品,因为她到中国游览之时所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老少都可以与她一起演唱这首歌,在俄罗斯都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流传程度,可见这首作品在中国的传唱度之高。确实,在中国如果大家谈论起让人熟知的外国作品,流传最广的最先让人们想到的,无疑会是苏联歌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可能要数《喀秋莎》《海港之夜》等一批创作于卫国战争期间的革命歌曲。
  一、苏联革命歌曲的诞生和发展
  (一)十月革命——革命歌曲的摇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整个世界的气氛都充满着不安和躁动,而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影响下的沙俄更是如此。列寧带领下的布尔什维克奋力夺取属于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一些为了革命舆论做准备的革命歌曲便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合力围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鼓舞战士战斗勇气和激发人民群众革命热情的革命歌曲更加受到苏维埃政府的重视,一大批优秀作品随之涌现出来。战斗歌曲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创作量最大的一种,它们大都是描写红军战士那种顽强不息、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和反映它们战斗生活的作品。其中代表便是将俄罗斯民族民间歌曲大小调、多变的节奏和进行曲风格融合在一起的歌曲《红军最强大》,歌唱了红军战士在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战斗中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英勇表现。十月革命前后诞生的这些革命歌曲对于苏联乃至世界革命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卫国战争——革命歌曲的兴盛
  1941年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影响下,因为革命参与力和战斗士气的需要,诞生了以哈恰图良为代表的革命歌曲阵营,影响并鼓舞着广大民众参与到革命中来,时刻坚定战士们的信念和斗志。从这类革命歌曲的风格上来看,有极具抒情色彩的长线条作品,也有节奏鲜明激进的战斗进行曲风格作品。
  抒情色彩浓郁的作品,比较典型而且传唱最多的经典作品是由苏联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与诗人丘尔庚创作的《海港之夜》了。聆听此作品,彷佛感受到雾气笼罩的海面、月光也被一层薄薄的轻纱遮盖着,远方的船舰,悦耳的手风琴声,离别中携带者淡淡的忧伤,充满着盼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此首歌曲创作于1941年8月,正是苏联与法西斯交战的激烈时刻,虽然德国军队已经将列宁格勒围得水泄不通,但是苏联海军们还是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歌曲也是他们与亲人告别的真实写照。另外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有《雾啊,我的雾》以及《布良斯克森林哗哗响》等反映游击队生活的优秀作品。
  (三)20世纪50年代之后革命歌曲
  在卫国战争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大的革命歌曲创作队伍。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革命歌曲的创作队伍里融入了新鲜血液,不仅包括杜里科夫、罗德庚化及诺索夫等体现作品进步意义的创作者,还有如别林斯基、格列依查罗夫等以创作经典歌词而著称的创作者。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革命歌曲的创作者为了与时代相衬而创作了许多以和平为题材作品,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平鸽》、诺维科夫的《世界民主青年进行曲》、杜赫马诺夫的《胜利节》等。歌词过于直白,多为口号式的节奏,这类与时代更替完全呼应的作品虽然容易被民众们接受,但是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很快被新的作品更替。但这类作品至今仍有部分被记忆传唱,如杜那耶夫斯基的《飞翔吧,和平鸽》以及描述中苏友谊的《莫斯科-北京》。
  二、苏联革命歌曲在中国的传播
  苏联革命歌曲最早开始进入我国大概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我国早期的革命者们从苏联带入,而这些歌曲的传入也是我国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由于当时我国缺乏专业的作曲人才,所以当时大部分红色歌曲都是由苏联革命歌曲翻译、重新填词或改编而来的。从最早的《国际歌》通过俄文翻译后进入我国,到后来根据《布琼尼骑兵进行曲》重新填词的《上前线去》,改编自《少年先锋进行曲》的《共产儿童团歌》等。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1949年-1958年之间更是有大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包含在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方方面面,为苏联歌曲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钱仁康、薛范、赵渢、伏夫等翻译家将大量的苏联歌曲翻译成中文,为歌曲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这其中就包括《神圣的战争》《祖国进行曲》《青年团员之歌》《海港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同时中苏两国都派出了大量的艺术团相互访问,这种互访的形式对于中苏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促进了苏联革命歌曲在我国的传播。
  三、对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一)声乐人才培养
  声乐艺术是音乐专业中培养范围最广的专业,也是音乐中最直观展现个人技艺的门类。苏联革命歌曲以及民族性较强的歌曲,甚至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作曲家创作的浪漫曲,通过声乐这门艺术在与我国的音乐文化传播和交流上,给予了非常多启发式的影响。在这样的运动环境的促使下,我国派遣不少优秀青年学者前往俄罗斯进行艺术的深造学习,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淑珍教授曾是第一批公派前往苏俄学习的青年学者,怀着对声乐专业的热忱,刻苦努力的以全优成绩收获了象征俄罗斯毕业生最高荣誉的“红色毕业证书”,并把当时苏俄先进的声乐理念带回中国,培养了吴碧霞、孟玲、郑绪岚等一批又一批的声乐人才,他们曾经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在世界级规模的舞台上一展歌喉,为我们国家争得了非常多的荣誉。   当然,苏俄声乐文化的传播不仅体现在教学成就上,更多体现在苏俄优秀声乐作品在中国被作为教材在中国被声乐学习者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演唱,实现对作品在演唱层面的二度创作。从当代歌唱家演唱的声乐作品来看,就有不少苏俄声乐作品,比如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等耳熟能详的作品,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演唱的《夜莺》等。通过优秀歌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情感的再次诠释,使得苏俄声乐作品更为动听。
  (二)声乐发展现状
  从我国声乐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苏联音乐和声乐艺术对我国声乐起着积极的作用,使西洋唱法与我国本民族的唱法得到了有機的融合和发展,促进了与世界声乐艺术接轨的步伐,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免产生约束和需要警示的地方。从教育基础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拿声乐这门艺术来讲,俄罗斯对于音乐的培养是非常集中,具有针对性并且专业化的,从小学开始让孩子接受全面的艺术熏陶,经过孩子的反馈,可以反映出哪些孩子适合并决定继续学习艺术。学习声乐的孩子会去教堂童声唱诗班进行系统的声乐训练,去音乐附小、附中进行专业的声乐学习,最后进入更具专业水准的音乐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后会面试歌剧院、室内乐团等演出团体。而且,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俄罗斯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演出团体,毕业生不会难找工作,俄罗斯对艺术追求非常执着,氛围浓厚。而我国在大环境下,注重艺术培养的程度要小于俄罗斯,每年艺考的道路布满崎岖,有编制的歌剧院很少,演出团体较于局限性等,如果将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完全放入中国,将很难适应。
  (三)未来和反思
  在我国未来艺术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驾齐驱,才能推进音乐艺术的进程。经过对苏俄革命歌曲在我国的传播所映射的声乐艺术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得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意义的思考。笔者认为,中国优秀作曲家创作的声乐作品中,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歌剧类作品,甚至是我国本民族的经典民歌,都需要好的钢琴艺术指导与歌者紧密融合来诠释作品,那将会是非常美妙的呈现,所以培养艺术指导人才和发展建立与艺术指导联系的课程非常重要。如今我国的民族音乐已经走向世界,吸取了西方音乐的科学部分,并形成了中国特色,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的声乐艺术会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光彩夺目。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推进与发展,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重要位置的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密切,中俄关系也将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在历史上苏联曾是中国重要的社会主义盟友,在新中国建设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音乐方面,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史中深深地镌刻着苏俄音乐的印痕。而苏联革命歌曲在我国广为传播已经影响了数代中国人民,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只要它的旋律一响起,就会让人沉醉于它或激昂澎湃或优美抒情的音乐当中。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知道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情景教学,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和学生欣赏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之中。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引导,就没有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体验,也就没有我们小学音乐课堂的情景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
期刊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基本理念,笔者深知音乐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影响力,试图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以人教版、人音版、湘艺版三套初中音乐教材为研究对象,总结教材反映的共性与个性,提出需改良的思考与建议,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融入教材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初中音乐教材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
期刊
摘要:陆华柏的《侗乡欢庆舞》创作于1976年,是一首二部曲式结构形式、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单簧管-钢琴小协奏曲”。广西瑶族侗乡从古至今,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着“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他们历史、文化、风情特点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保留至今。陆华柏的《侗乡欢庆舞》,运用了西洋乐器协奏的形式来表现广西瑶族音乐,使歌曲具有较强较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关键词:陆华柏 《侗乡欢庆舞》 时代性 现代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展览的手段既是单一的又是丰富的,这取决于多个方面,如:博物馆的类型与专业领域、策展人的思路开阔程度和展览环境等。作为以戏剧为主题的博物馆,需要从戏剧本体出发来策划、设计展览内容与呈现形式。摆脱传统的展览模式,尝试新的方式和手段。《“水袖与蓬裙的邂逅”——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特展》就是这样一次崭新的尝试。  关键词:展览 “汤·莎400年特展” 戏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期刊
摘要: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剧种中,仫佬剧是一种新兴的剧种,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亦具备戏曲表演的程式化,但又不同于程式化。剧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浓烈的民族表演气息,仫佬剧融入高校戏剧表演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戏剧文化认识,提升学生戏剧表演的技能,并对戏剧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民族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仫佬剧 高校 戏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J80-05
期刊
作品风格多样而精神内涵统一是高安训艺术的典型特点。在安训笔下,物以神聚,他渴望画出既接近事物表象,又是全新的、而非“复制物象”的画。这时,他的镜中花背后的“注视者”、被褪去外壳的机器,他的表意不明的画面,他的复杂而难解的具象性,便似乎是可阐释、可体悟、可欣赏的。   站在高安训的作品前,即使你不懂油画,也能感觉到一种直击心灵的精神力量。透过层层油彩,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严密、深沉、冷峻和细腻。“干惟
期刊
摘要:沃卓斯基姐弟与汤姆·提克威联合执导的电影《云图》由六个相互独立却又存在微妙联系的故事组成。本文从电影语言、电影哲学、电影外化三个角度剖析《云图》,在这场蒙太奇盛宴里,在个体意识转向社会意识的外化中,电影《云图》做出了基于历史的哲学反思。  关键词:《云图》 蒙太奇 福柯 外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
期刊
摘要:戏剧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戏剧人物扎根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自由自觉的灵魂,这种灵魂在很大程度上被剧作家们采用“英雄”这一人物形式来完成。在地域色彩浓厚,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稠密的环境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则更带有本土文化中的异域色彩。  关键词:少数民族 戏剧 英雄人物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
期刊
1949年5月生于安顺,回族,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黑卫平自幼爱好书法。学书取法傳统,不拘碑帖,各体兼习,尤喜行草。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研习和心灵的触动使他在书法创作中达到物我两忘,任意挥洒的境地,多年坚持,终成大器。他的作品在北京、大连、青岛、苏州和贵州等地展出,多次送港台和日、韩参展。有的作品被多家艺术馆、国内外友人和藏家收藏。部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短短存在于1948-1951三年间的欧洲艺术家团体CoBrA的存在特点和其与其它任何艺术行为流派所不同的灵感来源及创作目的性,旨在向艺术界和学术界清晰整理和普及CoBrA无人出其右者的直觉先锋精神,并探究在后艺术哲学时代是否能用存在主义观念带入理解此艺术家团队最本质的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CoBrA艺术团体 直觉 自发性 艺术灵感 存在主义 时代使命感  中图分类号:J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