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教学中课时不够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和同事交流,并认真反思,对照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发现我们在上课前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学案的暗示作用,忽视了实现课堂教学“放”与“收”的和谐统一。通过几周的教学实践,我渐渐认识到: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引领、指导学生在课前认真自主学习学案并形成一定的能力与习惯,再在课堂上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设计模式,教师恰当的运用教学智慧,在“开放”中“聚拢”,转化与提升众多“生成资源”,就能较好的实现课前的预设。这时候,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组织得当,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尺度、顺序,“收”时有层次有针对的把学生散点式的思考集聚成为促进其发展的资源,很少出现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课时不够用的现象,而且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气息的极大乐趣。下面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第一,用“问题”作导向
  没有问题就没有对其进行分析、解决的知识、思想、方法,思维就不能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新的知识、思想、方法就无土壤。“问题”是航向,就是让问题成为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对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一种疑惑,而又必须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课前教师给学生“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领航,成为本节课的动力和出发点。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教师通过精心设问,让学生投入到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设问时:一要“新”,即新立异,不落俗套;二要“奇”,即惊奇和奇异;三要“准”,就是有的放矢;四要“分”,即难问题分若干小问题,点点为营;五要“变”,即变化和灵活;六要有“味”,就是趣味性。总之,课前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而解决,收益不言而喻。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内,目的性强,课堂的效率当然就高。
  第二,用学案进行暗示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前准备学案是必不可少的,但学案绝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而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备出具有暗示功能的提纲,叫提纲“牵”着学生走,让提纲成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线。学生能通过这个主线独立生成新的知识、问题、能力。为此,教师在备学案时一要注意“焊”好衔接点,把好转化关;二要循序渐进,多方诱导;三要充分发挥新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暗示功能;四要能使学生在知识最近发现区域内发现新的知识;五要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求;六要充分认识暗示是思维的起步。相比较问题领航、学案暗示,不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进一步要求,这就为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奠定了比“问题领航”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和谐统一
  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放”,我认为意在打破教师过度操控,改变从头到尾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过度封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开放并不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边缘人,成为一种无目的、无节制、无方向的“彻底释放”,恰好相反,由于开放会催生出许多生成性资源,因而给教师更具挑战,是一种新的课堂秩序和课堂生态。教师必须以课前预设为参照,有效的整合、提升众多的生成性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机制,做到收放有致。课堂教学中的“放”,一要有“向”,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导向,一定程度上防止课堂内枝蔓芜杂,远离主题,南辕北辙;二要有“度”,主要是教师下放的讨论问题的设计、组织与呈现须有节制、有范围,防止“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问”;三要有“序”,它强调的是问题呈现的前后序列和层次性,防止问题孤立、凌乱、随意。
  课堂“放”下去后,并不意味着让教师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适时的“收”。“收”是一种提升,是一种聚拢,是一种引导。对教师而言,那是一种高水平的智慧挑战,要保证学生的思考与理解,不偏离教材意涵且依循正确的价值倾向。如何做好“收”的工作:第一,注意多元化反馈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要使反馈真实有效,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精于分析,及时整合与提炼;第二,在聚拢与转化中促成“新质”,即就是在“放”与“收”的节奏变换中集聚出新的能量与智慧。第三,在“放”与“收”的转化中实现思维拓展与价值提升。教师的“回收”过程中要突破平面化、同质化的思维习惯,不能是简单总结、归纳、订正问题答案,而应是在总结基础上的提升,需突破学生误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结构化、序列化思维能力,使学生把模糊不清的知识变得清晰明朗,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力争实现课前的预设。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大师魏书生的字词教学的五种方法是:第一,集中学习;第二,反复练习运用;第三,定期考试;第四,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第五,教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借鉴他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我的教学实际,我通常采用“一看二猜三组词”的方法解释字词,不但最大程度的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一看”,就是看字形释字义。我经常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原理,引导学生合理想
期刊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已成为当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创造想象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期刊
如何使实验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
期刊
通过代数计算解几何题,可使一些几何问题的解法简单明了,其中面积法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其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例如: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1,等腰三角形ABC中,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PF⊥AC,BD⊥AC,垂足分别为E、F、D。  求证:PE+PF=BD  分析:不少同学首先会想到过点P给BD做垂
期刊
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考核与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通过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否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学评价能给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方案,积极倡导多元化评价。  新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抽象的,
期刊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
期刊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因此,文化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从课堂教学和课外两方面入手,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对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文化导入的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结合教材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科学家多思多问、自学成才、创造发明的事例。  2.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要富强,社会要进步,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  3.鼓励学生平时只要多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既有其它语言的共性,也有其个性,但在学习时,必须遵循认知—发展—激活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英语中近义词或结构的辨析运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此类疑难,我的做法是:  一、图示法  就是将有关近义词或结构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图画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尤其是简笔画。将直观形象的图画与语言知识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进一
期刊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要写好一条评语总需下点工夫。诸如“中心不突出”、“写景缺乏层次”、“论证不够有力”等千篇一律的套话,以及“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一窍不通”、“一塌糊涂”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不仅对学生写好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