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身上蕴含丰富的想象基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亲近自然,巧用插图,诗意背诵,填补空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想象力 提升策略
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千万不要认为想象力只是科学家、创作家、设计师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具备想象能力的,不论是做梦还是憧憬,都是想象的一种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他们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时空,徜徉在自己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里。然而,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褪去,想象力在他们的生命中终究会没有任何起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一、亲近自然,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而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因此,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自然中,他们可以眼观耳听,触摸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这无疑对他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然而,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小学生缺少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求。这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亲自体会清风吹过田野带来的花香,享受大自然的风;观察月亮是如何穿梭在彩云中,悄悄爬上山坡,感受月光亲吻着泥土;记录下毛毛虫是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与挣扎,最终破茧而出,成为惊艳的蝴蝶,体会生命的坚毅……让孩子亲自观察自然现象,从而挖掘他们想象的可能性。
二、巧用插图,指导想象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随处可见形象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提高小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插图不仅是课文文字的补充说明,图画的背后那充满神秘性的想象空间更值得学生探索。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教师对这些插图不以为意,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将这个现成的课堂资源好好利用。
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我充分利用课后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丹顶鹤在湿地上的各种动作启发想象。有的学生用前天学到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回答我:“丹顶鹤有的觅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呆呆地站着。”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他学会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便加大难度,问学生:“那么丹顶鹤是如何觅食的呢?觅到了没有?又是怎样的窃窃私语?谁能将句子补充的更加完整?”经过一番思索,一个小女生回答我:“丹顶鹤有的低头觅食,它的双眼紧盯水中嬉戏的鱼儿,忽然猛的一啄,一条鲜活的小鱼便顺利捕到手啦!”还有位小男孩站起来不甘示弱:“瞧,两只丹顶鹤正把头凑一块窃窃私语呢,他们仿佛在说‘黄海之滨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说完就拍打起宽大的翅膀来。”这几位孩子的表现着实让我惊喜,不禁让我明白课文插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三、诗意背诵,放飞想象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从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意境。文艺家说:“意境是在情感主导下情景交融的统一体;是虚实结合、境生象外的一种审美艺术空间;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令人遐想、引人想象的艺术佳境。”
让学生在诗意中想象,以更有趣和生动的方式背诵,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例如古诗《青松》,学生都能背出来,但问及诗意时,无一人知晓。于是我要求他们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意境:“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那又厚又重的雪压在青松上。可是,青松没有低头,没有弯腰,仍然挺起胸、直起腰。挺出了自信,挺出了勇气,挺出了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了一个刚毅的汉子……”音乐结束,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此刻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青松?你们敬佩它吗?”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一棵顽强的青松。”“这是一棵不怕寒冷的青松。”“这是一棵纯洁的青松。”……
四、填补“空白”,丰富想象
齐白石创作时喜欢“留白”,他认为与其将自己的想法铺满画纸,倒不如给予观者自己想象再创造的空间。绘画如此,语文亦如此。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喜欢留有“空白”。所谓“空白”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这些“空白”中再次创造。所以这些“空白”往往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将它填满色彩,在“空白”处放飞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个省略号就是最好的“空白”,我鼓励学生为小羊的结局进行想象创造,并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学生写:“突然小羊的妈妈蹿了出来,她拼命和大灰狼搏斗,让小羊赶紧逃走,于是,小羊活了下来,而它的妈妈却牺牲了。母爱真伟大呀!”还有学生写:“大灰狼眼睛里只有小羊,他一心想把小羊吃掉却没有看到脚下有一块大石头,扑通,他摔倒了。小羊也趁机跑掉了。”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在想象中他们可以成为小羊的救赎者,每个人对自己编的故事非常满意,甚至对这种“编故事”意犹未尽。像这种留有“空白”的课文数不胜数,如《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小动物过冬》……教师要善于开发课文中的丰富资源,进行大量的写话写作训练,让学生的想象提高到更高的一个高度。
教师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们想象力萌芽、生长最好的雨露,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异想天开”,让他们随着想象越过海洋,看落日慢慢消失在撒哈拉沙漠金黄的地平线上;去潜入深海,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海龟一起去发现大海的瑰宝;去穿越宇宙,窥探那颗颗在浩渺宇宙中散发着神秘魅力的星球……请把想象还给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1)[M].北京:商务印书馆.
[3]刘甫田,徐景熙.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4]刘楚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初探[J].教学艺术,2007.04(04):23-24.
[5]童柏荣.浅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35):78-80.
[6]杨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33(S1):129-131.
[7]李国冈.语文教学中的一缕阳光——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10):10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想象力 提升策略
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千万不要认为想象力只是科学家、创作家、设计师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具备想象能力的,不论是做梦还是憧憬,都是想象的一种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他们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时空,徜徉在自己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里。然而,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褪去,想象力在他们的生命中终究会没有任何起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一、亲近自然,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而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因此,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自然中,他们可以眼观耳听,触摸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这无疑对他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然而,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小学生缺少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求。这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亲自体会清风吹过田野带来的花香,享受大自然的风;观察月亮是如何穿梭在彩云中,悄悄爬上山坡,感受月光亲吻着泥土;记录下毛毛虫是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与挣扎,最终破茧而出,成为惊艳的蝴蝶,体会生命的坚毅……让孩子亲自观察自然现象,从而挖掘他们想象的可能性。
二、巧用插图,指导想象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随处可见形象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提高小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插图不仅是课文文字的补充说明,图画的背后那充满神秘性的想象空间更值得学生探索。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教师对这些插图不以为意,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将这个现成的课堂资源好好利用。
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我充分利用课后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丹顶鹤在湿地上的各种动作启发想象。有的学生用前天学到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回答我:“丹顶鹤有的觅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呆呆地站着。”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他学会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便加大难度,问学生:“那么丹顶鹤是如何觅食的呢?觅到了没有?又是怎样的窃窃私语?谁能将句子补充的更加完整?”经过一番思索,一个小女生回答我:“丹顶鹤有的低头觅食,它的双眼紧盯水中嬉戏的鱼儿,忽然猛的一啄,一条鲜活的小鱼便顺利捕到手啦!”还有位小男孩站起来不甘示弱:“瞧,两只丹顶鹤正把头凑一块窃窃私语呢,他们仿佛在说‘黄海之滨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说完就拍打起宽大的翅膀来。”这几位孩子的表现着实让我惊喜,不禁让我明白课文插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三、诗意背诵,放飞想象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从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意境。文艺家说:“意境是在情感主导下情景交融的统一体;是虚实结合、境生象外的一种审美艺术空间;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令人遐想、引人想象的艺术佳境。”
让学生在诗意中想象,以更有趣和生动的方式背诵,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例如古诗《青松》,学生都能背出来,但问及诗意时,无一人知晓。于是我要求他们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意境:“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那又厚又重的雪压在青松上。可是,青松没有低头,没有弯腰,仍然挺起胸、直起腰。挺出了自信,挺出了勇气,挺出了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了一个刚毅的汉子……”音乐结束,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此刻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青松?你们敬佩它吗?”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一棵顽强的青松。”“这是一棵不怕寒冷的青松。”“这是一棵纯洁的青松。”……
四、填补“空白”,丰富想象
齐白石创作时喜欢“留白”,他认为与其将自己的想法铺满画纸,倒不如给予观者自己想象再创造的空间。绘画如此,语文亦如此。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喜欢留有“空白”。所谓“空白”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这些“空白”中再次创造。所以这些“空白”往往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将它填满色彩,在“空白”处放飞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个省略号就是最好的“空白”,我鼓励学生为小羊的结局进行想象创造,并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学生写:“突然小羊的妈妈蹿了出来,她拼命和大灰狼搏斗,让小羊赶紧逃走,于是,小羊活了下来,而它的妈妈却牺牲了。母爱真伟大呀!”还有学生写:“大灰狼眼睛里只有小羊,他一心想把小羊吃掉却没有看到脚下有一块大石头,扑通,他摔倒了。小羊也趁机跑掉了。”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在想象中他们可以成为小羊的救赎者,每个人对自己编的故事非常满意,甚至对这种“编故事”意犹未尽。像这种留有“空白”的课文数不胜数,如《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小动物过冬》……教师要善于开发课文中的丰富资源,进行大量的写话写作训练,让学生的想象提高到更高的一个高度。
教师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们想象力萌芽、生长最好的雨露,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异想天开”,让他们随着想象越过海洋,看落日慢慢消失在撒哈拉沙漠金黄的地平线上;去潜入深海,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海龟一起去发现大海的瑰宝;去穿越宇宙,窥探那颗颗在浩渺宇宙中散发着神秘魅力的星球……请把想象还给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1)[M].北京:商务印书馆.
[3]刘甫田,徐景熙.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4]刘楚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初探[J].教学艺术,2007.04(04):23-24.
[5]童柏荣.浅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35):78-80.
[6]杨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33(S1):129-131.
[7]李国冈.语文教学中的一缕阳光——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