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意见的艺术(上)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想拥有影响力吗?大多数人会说:“当然!”具有影响力,意味着被人铭记、战略决策由你决定、你的话将影响到组织或是更大的范围,还可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快地进步。
  这里有个测试,可以了解你所拥有的影响力水平——人们会因为要等你来提出重要的意见或对当前事件进行说明,而推迟会议的举行吗?人们能记住你说过的话,或者会在其他地点和场合引用你的话吗?人们会像讲自己的事情那样讲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经验吗?人们会向你学习、认可你,并用以评论他人吗?别人会征求你的意见和想法,或和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吗?甚至别人希望你会更关注他的行为吗?
  不论你如何回答,在一个企业中的真实情况是:机构领导者的时间大多是面谈时间、通话时间、会议时间和思考的时间,只能从他们忙碌的工作中抽时间听取并关注你的意见。你的建议可能是有洞察力的,甚至是明智的,但如果它被置若罔闻,便毫无作用。你如何传达你的意见让它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其他人可以听取意见并采取行动?建议你使用下面的六种方法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积极肯定
  
  在商业会晤中,当对方所说的内容你不同意,你可能倾向于这样做出回应:“你错了”、“这是不正确的”、“难道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显然这根本无法做到”,或诸如此类的消极方式。接下来,你可能会解释什么是正确的或告诉对方你想如何去做事情。但是,你的听众还在想怎么应对你侮辱性的否定语言,几乎不可能听进你的建设性言论。否定性评论总是让对方处于戒备状态,即使我们还有重要、积极、建设性的内容要说。
  “根除坏消息”是我给客户做的一个练习。我列出一组常见的否定短语,然后把它们转换变成肯定的。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从否定到肯定的转换(见图表):
  这里我们学到的是:你那些不必要的负面语言,妨碍、损害了你的人际关系。根除那些否定和情绪化的用语,你将变得更加强大,并能控制几乎所有的状况。您积极肯定的态度,将能够阻隔并战胜那些消极否定的东西。大多数争论、误解、困惑、和侵略性行为,都源自于负面言语和态度。
  
  消除批评
  
  作为教训和交换意见的一种技巧,批评会导致非常糟糕的结果。你会伤害被你批评的人,让他们感到困惑。负面的意见往往导致更加消极的行为。“建设性的批评”是一个矛盾,因为落脚点还是批评。积极的成果,需要积极的语言。
  下面是一个例子:最近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她负责评价教会里一个新牧师的工作,新牧师已服务一年。她给信众们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批评意见。我相信,她用了“建设性批评”的字眼来让大家评价牧师的表现。她寄出了700封信。她收到了超过500份反馈,平均每份有三条意见,有的甚至更多。
  反馈是毁灭性的。如果累加所有的批评,这位牧师不可能继续从事他的工作,即使勉强工作也会很情绪化。大多数批评是负面的。有许多反映出个人的误解,几乎没有涉及教会事务以及作为教会的领袖对其日常活动的要求。我朋友的问题是:她必须让牧师知道这些信息,但如果直接告知结果,牧师将辞职无疑。
  我给她讲了一个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学到的课程。教课的是美国最负盛名、最受爱戴、最具影响的商业沟通顾问切斯特•博格,他从事这项工作几十年,现在已经退休了。他的方法是:不去批评过去的所做所为,要求每个客户经理提出一个积极、建设性的建议,为实现目标应该如何去做。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种方式,而它的效力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我的朋友回去后使用了这种方法。她给信众写了一封短信,请他们建议三件事,由牧师在未来六至九个月的时间做出能够感动信众的事。在700名教会成员中,她收到了12个建议。每一条都可以在30至90天的期间内实施和完成。我的朋友非常诚恳地找到牧师,给他看第一次评价结果,接下来给他看他的后续工作。牧师不仅留下来了,而且在90天内完成了所有的建议所提及的工作。
  
  迅速行动
  
  换一个角度说,当面对情绪化的对手,或批评者时,我们要想取得主动权,就必须立刻行动,无论何时。
  快速地决策和行动,可以帮助你超越竞争对手和那些喜欢生活在过去中的人。高级经理或高级领导人做出反应的时间越长,解决问题会变得越复杂。在这个时代,每一个领导者,每一个值得信赖的顾问,都是通过预先应对攻击、质疑、不稳定性、恐惧、惶惑,使他们能够避免费时的会议或因为措手不及而耽误时机。
  这往往意味着:较小的决定让行动更加迅速。下面是一些有益的对策:
  当即回答。如果你面对问题,立刻给出答案,并解决问题。
  当即提问。与其等待别人提出更严重问题,不如率先发问寻求答案。
  当即挑战。如果错了,纠正。如果是对的,采取行动。如果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
  当即行动。如果你预感到问题将要发生,现在就动手把它消灭在萌芽中。
  当即修正。已经坏了的东西,要去修理;正在损坏的东西,应进行保护、加固。
  这里我们学到的是:那些迅速采取行动,说做就做的人,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鲜有批评、敌人和反对者。迅速的行动经常能挫败对手精心制定的计划,并能驳回几乎任何批评,同时更好地控制局势。
  线性思想家可能批评说:“行动越快错误越多。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错误。向后推迟时间只能延迟成功,使事情变得更糟,让不可避免的错误提早发生。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向成功迈进一步。管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 源
其他文献
编者按:诚如本文所言:G2的浮现与演变,其实是有其发展逻辑的。因此,作者早有预感。而我们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通过时局洞察逻辑,进而看到趋势,最终获得先人一步的“预感”并率先行动。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一句中国老话。  2009年4月初,伦敦举行G20峰会,无论是议题还是照片,中国无疑都是聚焦的中心。西方媒体干脆直言:G20的核心其实就是G2。    两年前,洞察大势    这让我想起了
期刊
在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下,股价暴跌,市值剧减,企业高管的薪酬和各种奖励引发争议。不仅是新科总统奥巴马义愤填膺,就连世界最高级别的“G20”金融峰会也将此列入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官多,钱少!    企业高管的收入包括薪酬、奖金、股权和期权等。“天价”职业经理人的合同通常是“一揽子”定价,董事会批准。可想而知,若没有合理的经济依据,“天价合同”不会出现,因为能够开出“天价”的老板和董事会成员多半都
期刊
主持人:彭剑锋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嘉宾:王理宗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   黄建平 唯美集团董事长  刘志雄 三诺数码集团董事长  楼百金 深圳金坚制衣董事长   董 李 深圳理士电池董事长   李 肃 和君创业集团董事长    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低成本加工贸易产业,在多重打击下,面对不同的现实处境,不同的路径方向,不同的前景判断,该作何抉择?    谁的危险,谁的机遇?    彭
期刊
主持人:金岩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外管理》杂志专栏作家  嘉宾:王林祥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中外管理》杂志副理事长  胡海平 杉杉控股执行总裁  李泊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外管理》杂志编委    中国企业在近十年的火热繁荣之后正步入过冬期。随着金融风暴的席卷而来,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冬的威胁。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做好“自暖”、“避寒”与“出击”的准备呢?    严冬?还是暖冬?  
期刊
让我们倾听一线的脉搏,让我们探问精英的洞察,让我们官产学联手一起来面对!  12月,随着凛冽寒风的吹袭,中国经济的隆冬仿佛也随之到来。  出口下降、成本上涨、楼市低迷、油价震荡,虽然宏观调控已从“防止过快到过热”转向“一控一保”,国家也空前掷出四万亿巨资全力扩大内需,但远水不解近渴,“救市”还是没能阻挡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加工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应声倒地。  2008年年末,许多企业人难有迎接新
期刊
斯人长逝,但王永庆倾其毕生总结出来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人生观,特别是他与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殊途同归的东方管理风范,仍值得众多“寒冬”中辗转的企业家借鉴。    90年前,当24岁的松下幸之助创建起松下电器时,在中国台湾的大山深处,2岁的王永庆还在饥寒交迫中挣扎。但若干年后,这两个人却拥有了共同的荣誉——“经营之神”。  当然,他们还有更多的共同点,比如身材纤瘦。事实上,在“台塑集团”至今5
期刊
什么是创新?学者和专家已经给出了各种定义。但说到底,创新就是用新的方法做事。    别把创新看玄了    很多人把创新看作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事实上,在商业上被证明成功的创新案例,往往却是那些最简单、最朴实的点子。最不起眼,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恐怕当属George Foreman(乔治福尔曼)拳王小电器的烤炉。该产品给烧烤炉加了个排油装置,使得烤架能够排除食物中的无益油脂。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创新
期刊
还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更能让HR一显身手?!  有多少企业,在挂着“人力资源部”牌子的办公室里,还是在做着“后勤”、“人事”、“行政管理”的杂活儿?  即便有HR声称,他们已经变成业务部门,客户就是其他部门和全体员工——但对于更多公司来说,这种变化与其说是HR的功能转型,不如说只是HR在姿态上变得更加主动。真正涉及到对部门的业绩帮助,恐怕目前还难有令人信服的数据能够证明。  事实上,近10年来
期刊
2008年是全球经济受到重创的一年。继诸多公司出现倒闭、衰退及政府干预后,金融服务行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螺旋式下降的压力。随着市场波动的加剧,商业风险级数呈倍数增长。风险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必须保持敏锐和警觉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现实充满了矛盾,谁都无法对不能预知的事情做好充分准备,但我们知道,如果不能做好准备的话,形势将更加严峻。  当
期刊
完善的风险管理  机制,应能突破  企业不同业务部  门的界限,综合  预测所有潜在风  险,并迅速制定  出有效解决方案。    只有在经历风险之后,才能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  正如现在。  但重视风险就代表会管理风险吗?这一企业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在历久弥新之后,还一如当初吗?风险到底该如何管理?  风险管理专家薛梓源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你误解了风险管理    《中外管理》:金融危机的冲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