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龙太极拳与大成拳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牛筋是拳家深得真传的术语,就是传统功法的易筋功夫。所谓的“老牛筋”,的确是内家修习的必备,可它绝对不为大成拳所独有。在传统太极拳中也有这个内容和名称。笔者学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由武当山崇霄宫斐远尘道师传出来的道门太极——犹龙派太极拳,是第七代传人。在我学的诸多内容里,都有锻炼筋骨的技法,也可以说筋骨修习是犹龙派太极拳的第一层次的内容。当时,陈师在授拳中就说:“筋长力大,展开架活。”“太极拳练的是老牛筋力,称砣劲”。回忆当初学“一气”(犹龙派太极拳总共“四气”,亦可称“四趟”或“四路”。“一气”纯为内功修炼,故又称功夫拳;“二气”纯为手法技艺,故也称手法拳;“三气”纯为腿法招式,故命名腿法拳;“四气”纯为身形步法,故定名身形步法拳)的时候,在做“金蛇吸丹”的时候,身体怎么也盘不起来,陈师就告诉我,是我后背筋骨未开的缘故。自那以后,我反复琢磨体会,筋骨修炼的确必须涉及,不可擅越,因为犹龙派太极拳是由外向内,由内通外的修习次序。徒重内部是有阴无阳,阴阳并蓄互转才可称为太极。陈师为了不让我好高骛远,就告诉我:“习太极拳要经历从体练到气练,再到神练三个层次,到了气练,才涉及到内里的修习,才可以坐下来修习静功。”体练就是筋骨间架的修习。婴孩之时,因无力气的惯用,故周身柔软一整,象若混元,两手攥着,分之甚难,称之为握固。人在成长之中,体态增长,力气形成,一处只是一处之力道,而非全身的聚会。体练就是在修习当中,重新协调做功方式,在静性修炼(站桩)和动力性修炼(行桩,即拳架)当中,将运动肌和不运动肌都合理地调动起来。无论是静力还是动力,都要有提插、缠绕、拧裹、旋转等综合运动形式,都要具备神气的参与。那是太极拳独有的思想、韵味,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返还婴孩之态,否则还不如压腿来得直接。太极拳之所以注重老牛筋力、砣劲等,就在于筋骨与神气作用的效果。陈师说“打拳要给人以美感,一股底蕴”,指的就是这个状态。老谱上也说:“以心行气,以气运(润)身。”值得一提的是,犹龙派太极拳行功走架极重视两条大筋的关系,故有“凝神睨视”之规矩,此属内家手、眼、身、法、步中的眼法。以上即为犹龙太极拳的修炼之理,说明筋骨之修习在传统武学当中是早就有的,古人之实战体认比今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形意、八卦咱是没有练过,也就没有资格谈心得体认。可做为一名传统太极拳钟爱者,从我这么些年的耳濡目染,及近两年修习犹龙派太极拳的体会,我深深感怀传统太极拳与今日太极拳不同的一面。古人留下来的谱论因为时间久远,理义深奥而珍贵。老谱当中理义居多,言三寸五行不过是借象喻义,具体练法须师传口授,这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实际的必要,并不能因为有理“无法”,不明借喻而浅识好东西。理就若一个坐标,法就是接近它而不断变换的修正,没有理的法就若摸黑而行。老谱的拳理是出乎法的实践,没有法或不明法要,怎么能一口断定是非呢?
  犹龙派太极拳除了肌体的修习,就是脏腑的修炼,即由体练到气练。严格来讲,犹龙派太极拳整个体系当中,体、气、神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每一层次侧重不同而已。如体练之时,要有呼吸配合及心意的运用,呼吸在定桩与行桩(架子)中都要深远、细长,要以心意送到下丹田。陈师说:“太极步步是桩,桩最长功夫,但无论什么桩,都得气往下走,从下丹田一直到脚底涌泉。”这就属于气练的层次了,是基于体练而来的。体练的呼吸与神意都是后天的,气练的呼吸就不是了。陈师说:“练太极拳不仅要鼻呼鼻吸,口也要有呼吸。”如“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妙法通”,是通过口的开合、舌头的转动、喉中纳气来实现的,经调气、运气而渐渐达到“胎息”出现,还能练出“天罡大力法”,那已经是神练的层次了。总之,犹龙派太极拳要一步一步的递进修习,是由外而内、由内通外的修习过程,不虚不幻,实实在在地将道家内炼寓于拳术当中,正是武当派“以武入道”的独特修炼手段。
  传统太极拳的行功走架都是功里含拳、拳里含功的修习方式,是行桩功夫,是定步桩的深化。太极技击离不得这一步,它是技击的前提,而且,传统太极拳最大的特色就是养生与技击并重,那才是完整的太极拳。要知道,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传统功架都要一式一式的学,要把角度、方位、路线、用法都做对了,才能学下一式,最后把它们有序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练功方式。犹龙派太极拳法经过松、软、慢,缠、绕、裹,松缠、软绕、慢中裹,翻、绞、拧、缠这四种练功程度,就能练出混元之力。所以,太极功架不是直接为了技击而修习,还要有说手、拆手、听手、动手、闪手的过程,才能将混元之功有所致用,即功与技的结合。武学之完整是功法与技法的统一,这也是传统太极拳既神奇而又不失实际的所在。
其他文献
八卦掌是中华武术四大传统名拳之一,自董海川先师公开课徒授艺以来,名手辈出,代有杰人,其不但以独特的修身养性、祛病延年功效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更以其独特的技击性享誉武林。  八卦掌在散手实战中,非常重视肘法的应用。拳诀曰:远使手脚,近用膝肘。肘之应用,坚硬勇猛,实战威力极强,轻者能使对方伤筋动骨,重者毙命归阴。正如八卦八法拳诀所说:肘打三节不见形,横竖斜打用皆准;虎抱头法意在肘,穿林交叉顶后心
期刊
我酷好形意拳,潜修二十余春秋。之前我利用礼拜天拜访一河之隔的西安市郭派形意拳传人单吉刚先生。听其拳史拳理,观其拳法练法。不知不觉就过去四个多小时,令我受益匪浅。现以问答形式整理,愿形意拳同道有所借鉴,从而对习拳进程有所裨益。  问:请您谈一谈郭派的情况好吗?  答:形意拳源于明末清初山西省永济张营尊村姬龙峰始祖的心意六合拳。祁县戴龙邦传于河北李能然后而更名为形意拳。李能然“八大弟子”中的郭云深师祖
期刊
香港国际武术节这种崭新的商业武术活动出现后,少林、武当、太极、八卦、南拳北腿的练家子们一批又一批,自觉自愿地、无怨无悔地与主办者建立起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如果不这样慷慨解囊的话,就等于取消自己跻身武术大师行列的资格,这是靠武术沽名钓誉的“芙蓉姐姐”、“祖德哥哥”们绝不能容忍的,也是发现武术商机与功夫利润的主办方最担忧的大事,毕竟这是几百万港币的金面包、金奶酪啊!由此可知,所谓武术节,也不过是主办方与
期刊
夏日,阳光明媚,田野葱绿。一列由徐州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原野上疾驰。车厢里的旅客有的悠闲地望着窗外,有的阅读着书报杂志,有的闭目养神。突然,6号车厢两个壮汉因争抢座位而厮打起来,并且愈打愈猛,旅客纷纷避让,孩子们也吓得大声啼哭,原本安静的车厢一下子乱了套。这时,一个奇瘦无比、个头不高的男子猛蹿上来,展拳施脚,尚未等众人回过神来,二壮汉已被来人像捉小鸡一样制服,乖乖蹲在地上。等乘警闻讯赶来时,那位其貌
期刊
八极拳称雄武林三百余年,自问世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技击名家,如黄四海、张克明、李大中、李书文、吴会清、吴秀峰、马英图、马凤图、强瑞清、季云龙、霍殿阁等(排名不分先后)。他们在神州大地上打出了八极拳的赫赫声威,让世人了解并喜欢上八极拳,为八极拳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八极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八极拳的广泛传播与先贤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是八极拳的功臣。  八极拳发展至今,在传承上分吴氏、
期刊
“内家拳”与“外家拳”这两个词约起源于清朝,这是因为自明末清初开始,一些内家拳流派开始创立,并逐渐为世人所知晓。但是,由于有些内家拳流派“反清复明”的政治背景,使其不愿将海底公之于人,又由于内家拳抬手发人、伤人于无形的技击效果,使内家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释名    要想知道内家拳、外家拳的由来,应当先了解“内家”与“外家”的词义。“外家”即出家之意,例如出家为僧,超脱凡俗,追求西
期刊
光阴似箭,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一代八极拳宗师、我的师爷丁爷已驾鹤西去近八年了。  1993年11月13日从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传来了一个令我战栗不已的噩耗——丁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八极拳。  闻听此噩耗,我心中悲伤到了极点。许久,我都难以从压抑的心情中解脱出来。待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心境稍微平复了一些后,我与他老人家在一起的那些日日夜夜开始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难忘
期刊
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在临沂的人民公园里,有一群小伙子在生龙活虎地练习八极拳。他们时而掌捶,时而挂踏,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动若绷弓,发若炸雷,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传授他们技艺的老师就是中国武术七段、孟村开门八极拳八世传人、临沂武术协会主席张毅先生。  张毅先生1948年6月7日出生在临沂市兰山区一个中医世家,白幼爱好武术,早年随当地著名武师王伟先生学习长拳、华拳、查拳,稍大又拜八极拳名师张汝松老先生习八
期刊
成龙在拉斯维加斯(注:成龙曾在“赌城”参与《尖峰时刻》的拍摄)很快乐,也很疲乏,因为现在在美国,他已成为动作片的领军人物。  与美国同行合作,给成龙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人为使影片达到理想效果而毫不吝惜的态度,这令成龙大吃一惊。有一个镜头,是一个角色烧掉100美元,“他们居然不用假币。”成龙讶然道:“噢,我的上帝!”  即使美国人大量投入,但成龙仍按着他的“香港模式”办事——小预算,自己动手。所以,
期刊
八极拳究竟创始于何时何地,为何人所创,至今仍是一个谜。无怪乎有言称八极拳形成于晋显于明;有言八极拳形成于清朝康雍年间;亦曾有人言八极拳源于武当山,为道士据前人习武经验而创。  然,以上说法均不可考。  有考证的,是八极拳为第二代大比丘苍公所创(月山寺)。  另一种说法亦有据可查,即言八极拳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传播至河北省沧州城东南盐山县后庄科村(今属山东省庆云县),后传于河北省沧县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