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学习习惯是加强朗读训练的基础,在朗读训练的培养中,要求学生认真读、反复读、自觉读,从而培养朗读习惯。而朗读习惯形成不是偶尔的,必须经过长期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等多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一、朗读对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镜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发展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因此,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老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儿童喜欢或合适的朗读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与兴趣,最终打败这只语文学习的拦路虎,搬掉这块:“拌脚石”。
其他文献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大课堂形式多,个人小组学习少;机械重复练习多,多层次变式练习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死记硬背
摘要: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农村学生学习、复习资料少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影响了整个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批改的方法、方式及学生资源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农村 化学 作业 批改 资源 整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期刊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感到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最不满意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都让教师感到头痛,很难发现令教师满意的作文,更别说优秀的作文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迅速提升。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整套三册,自1997年秋季试用至今已有多个年头了。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材编排还是外表装帧,都有着重大的突破。从外表上看,它版面简洁,图文并茂,文字表达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摆脱了长期以来理科教材所固定的一种枯燥、深奥、冷傲的模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而从内容的选材与编排上看,它在对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上,更侧重
期刊
民国公文的事由分“事”“由”两端:文首叙由(“事”字式)和稿面摘由(“由”字式)。民国公文并无标题,现在见到的档案文件标题,是编辑公报、汇编文件和讲解公文程式的编者们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成长中情感的作用。而中职语文教学成功因素之一也是关注情感教育。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内涵、作用及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对中职生情感教育的要求是:“对学语文保持长久的热情和兴趣,不断贴近时代和生活,感受语文在社会交往与职业活动中的不可或
期刊
民国时期,宁波地区印刷书局开始取代原来的书坊,迅速发展起来,还成立了现代经营理念的出版印刷公司。从书籍生产的技术和书局的运营模式看都呈现出一番不同于清代印刷业的新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