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和她的爱情组诗《初恋时分》

来源 :鸭绿江·华夏诗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红伟,1966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歌史学家、中国第一家民营诗歌纪念馆——80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曾在《北京文学》《收获》《花城》等报刊发表《海子年谱》等有关80年代诗歌史学研究文章200余篇,撰写有关80年代诗歌史料书稿8部共300万字,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诗歌年代》(上下卷)。
  众所周知,陈晓旭是1987版经典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角林黛玉的扮演者,一位才貌双全的电视明星,一位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一位家喻户晓的才女佳人。
  然而,她拥有的另外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这个“神秘”的身份,就是“爱情诗人”。
  那么,陈晓旭是如何成为“爱情诗人”的呢?她又创作发表了哪些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呢?
  时隔35年的今天,让我领着大家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回到那个诗歌黄金时代。
  话说1984年初冬,诗歌黄金时代涌动的新诗热潮席卷全国各地,迷醉了太多的少男少女。在辽宁省鞍山市话剧团,有个女孩名叫陈晓旭,19岁,是一位才貌俱佳的话剧演员。在热爱艺术表演的同时,由于自幼饱读诗书,从小深受诗教,她于是爱上了诗歌写作,并顺应诗歌潮流,投身诗歌热潮,成为了一位“诗坛弄潮女”。
  某个星期日的下午,喜欢读书的陈晓旭照例到邮局的书报亭买自己喜欢的文学报刊。在书报亭,刚刚出版的1984年第12期《青年诗人》诗刊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了她。
  翻看着这本充满了青春色彩的诗歌刊物,阅读着里面那一首首精彩优美的诗歌,陈晓旭喜不自禁,爱不释手。买回来后,她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翻来覆去地读着,陶醉在诗意的氛围中,久久不愿醒来。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陈晓旭对《青年诗人》诗刊的创办历史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这本诗刊是由吉林省长春市文联于1983年7月创办的,是专门发表青年作者诗歌作品的刊物。该刊最初属于试刊出版,截止到1983年末,共计出版了6期试刊号。8个月之后,《青年诗人》才算正式创刊,于1984年9月出版了创刊号,由著名诗人艾青题写刊名,从此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
  翻看着这本《青年诗人》,陈晓旭的心里强烈地产生了投寄诗稿的想法。
  作为一个美丽少女和多情才女,那时候的陈晓旭已经情窦初开,品尝到了初恋的甜蜜,并将这种甜蜜的爱情书写成一首首充满了浓情蜜意的爱情诗篇。于是,她将自己写给初恋男友最满意的爱情组诗《初恋时分》寄给了《青年诗人》编辑部。
  由于《青年诗人》诗刊是当时全国诗坛唯一一家专门发表青年作者诗歌作品的刊物,影响很大,来稿很多,而编辑部却人手严重不足。因此,身为副主编(主持编辑部工作)的著名诗人何鹰,每天都埋头于稿堆中,审稿、选稿、改稿,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在责任编辑送审的稿件中,他犹如沙里淘金似的,发现了一叠诗稿。诗稿大约有10多页,字迹工整,笔画清晰,标题叫《初恋时分》,是一个组诗,包括了8首短诗,有100多行。
  作者叫陈晓旭,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根据多年的编辑经验,何鹰判断这是一个女孩子的作品。
  作为一位常年“上稿山下稿海”阅稿无数的资深编辑,何鹰在认真读完陈晓旭的这组爱情詩之后,立刻被这组特别清新、十分隽永、异常纯情的诗作深深吸引了,激动地认定陈晓旭的《初恋时分》是一组少见的、独特的、优秀的爱情诗,当即决定签发,向广大读者隆重推介陈晓旭和她的佳作。
  为此,他亲笔给陈晓旭写了一封信,对她的诗作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喜欢和欣赏,并请她寄来一张近照和一份简介,编辑部准备将她的诗作配发照片和简介给予重点推介。
  对于何鹰“慧眼识珠”发现陈晓旭诗歌才华的这段故事,著名诗人潘洗尘是“耳闻目睹者”。对此,他讲述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大约是在1983至1985年间,我正在大学里舍我其谁地爱诗和写诗。当时由于长春《青年诗人》杂志的偏爱,所以我的作品每每成为该刊‘根红苗正’的头条。一天,该刊副主编、诗人何鹰向我谈起他最近又发现了一个写诗的‘好苗子’,称是一个来自辽宁鞍山的小女孩,并嘱我多关注一下她发表在《青年诗人》上的作品。这,就是陈晓旭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
  对于陈晓旭来说,收到著名诗人、《青年诗人》编辑部副主编何鹰老师的来信简直开心极了。此前,自己虽然写了大量的诗歌,却在投稿过程中连续遭遇退稿。而如今,自己最满意的诗作即将刊登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青年诗人》诗刊上,而且还将被以配发照片、简介这样的高规格来推出,对于一位默默无闻、寂寂无名的诗歌作者来说,还能有比这件事更重要、更高兴的吗?
  陈晓旭很快就给何鹰老师回了信,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感恩,并从影集里挑出一张朴素的生活照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简介”一同寄去。
  1985年的“三八”妇女节,对于陈晓旭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在节日来临之际,她收到了《青年诗人》编辑部寄给她的一份“厚重”的节日礼物:在最新出版的1985年第3期《青年诗人》诗刊上,陈晓旭的爱情组诗《初恋时分》以及近照、简介赫然刊登在这一期的头条位置上,这给了陈晓旭巨大的惊喜!
  陈晓旭的组诗《初恋时分》由8首诗歌组成,即《梦》《你是谁》《初吻》《对不起》《雨中》《勿忘侬》《今天我有了爱情》《他从信中寄来的桂花》,共计126行。同时,配发了她的简介:陈晓旭,20岁,鞍山市话剧团演员,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
  那么,陈晓旭的这组《初恋时分》究竟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梦
  梦里的你——神秘的黑衣人。
  你黑色的斗篷中
  是否藏着一个爱的天地!
  那深深的双眸里
  是否荡漾着爱的忠贞?
  你说出的每一个字   我都要回味好久,
  仿佛那短短的问候里
  隐藏着无限情思。
  在你面前
  我的眼睛永远低垂,
  你的目光太热
  我怕被它烧熔了心扉。
  我时刻提防着,
  埋下头儿背向你,
  却同样逃避不了
  你眼中射来的箭。
  你是谁
  我不是你的俘虏,
  只是你的难友,
  我们同样被爱情的网
  深深缚住。
  我抬起头望着你的眼睛,
  那里面为什么噙满了泪珠,
  我问:“你是谁?怎么来到这里?”
  你回答:“我就是你,来这儿为了
  寻找我自己。”
  初吻
  绕在指间上的发辫
  散发着素馨,
  白色的梨花
  落满了我白色的衣裙,
  我感到不均匀的呼吸
  和一颗颤栗的心
  是否因为他站得太近?
  现在我该怎么办?
  逃?不!他会多么伤心。
  更近了,那同样不均匀的呼吸
  伴随着一声羞怯的低语:行吗?
  是请求还是命令?
  说声“不”都来不及。
  对不起
  轻轻的说一声:“对不起!”
  你对昨日梨树下
  冲动的一吻表示歉意。
  我不能用一句轻率的“没什么”,
  来回答恋人的“对不起”,
  只有低着头儿,
  让那散在额前的秀发
  遮掩睫毛后面的泪痕。
  你惊异地捧起我苍白的面颊,
  珠泪仿佛是一串询问:
  “那一吻是否出自真挚的爱?
  那一吻是否印着责任?”
  你懂了,用第二个吻抹掉了
  我脸上的那串问号,
  这咸涩的吻多么像
  我们的生活
  雨中
  不期的骤雨
  把我们赶进绿密的浓郁下,
  雨声为一对恋人
  拒绝了闹市的嘈杂。
  刹那,我们仿佛
  成了整个世界的主人,
  绿色的青春
  只属于我和他。
  忘掉了,无边的烦恼
  忘掉了,人海的挣扎
  这绿色的天地间
  只留下年青的生命
  长青的爱,
  只有纯洁的情愫在萌芽
  世界静止了
  只有雨在默默地下……
  勿忘侬
  你等很久了吗?
  那远别的爱人
  至今未见回返?
  渴望着那幸福的相逢。
  灼热的阳光一次又一次地吻去
  你那隔宿的泪痕。
  温情地和风殷勤地
  在你身边盘旋。
  你心净如水,
  在僻静的山坡上
  保持着沉默。
  多少年过去了,
  你仍固执地等待,
  坚信他不会忘记你——勿忘侬。
  今天我有了爱情
  昨天,我还是个小不点儿,
  羞怯、胆小,说句话也要红脸,
  看到一双依偎的身影,
  都要惊慌地闭上双眼。
  深情的凝视,
  温柔的话语,
  月夜,花丛,爱情,他,
  像梦一样神秘,遥远……
  不知在哪一个仲夏的夜晚,
  他的眼睛在我的梦中出现,
  呵,它们深得像海,
  我便渴望读懂这海的语言。
  从此,他悄然走向我的心房,
  那么固执,让人猝不及防,
  莫非是上帝派你来保护我的?
  可你为什么又默默无言?
  终于,爱的玫瑰在秋天里成熟,
  你把它捧到我面前并开口说话:
  “跟我走吧,世界为我创造你
  现在你已经长大。”
  今天,爱情使我变得端庄,
  我再不蒼白、胆小、孤独无双
  生活将因他的到来更改模样,
  我长大了,对一切都充满希望。
  他从信中寄来的桂花
  这朵干枯的桂花,
  是他的手从南国的桂树上悄悄摘下,
  遥寄一缕相思之情,
  传达了多少爱的希望。
  两片椭圆的叶子,
  多像两颗心的形状,
  紧紧的连在一起,
  莫非是在倾诉衷肠?
  那细碎的花朵,
  多像他张开的手掌,
  我把它轻轻地捧起,
  送到我炽热的唇旁。
  那枯萎的小花,
  仍旧发出淡淡的幽香,
  是否在告诉我们:逝去了青春之后
  爱情也要地久天长?
  应该说,陈晓旭的这组爱情诗堪称难能可贵的优秀爱情诗。她以素描的写法生动地、细腻地描摹了一位可爱少女遭遇初恋爱情时的那种幸福、甜蜜、胆怯、害羞、矛盾情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清新的和纯情的诗意,令人读后怦然心动,神醉魂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梦》《你是谁》《初吻》《对不起》等篇目,即使在时隔35年之后重读,依然散发着浓重的、清新的、纯情的气息,令人倍感“珍稀”。
  陈晓旭的爱情组诗《初恋时分》既是她的处女作,又是她的成名作,更是她的代表作。凭借这组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原本无人知晓的陈晓旭从此在1985年的青年诗坛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众多读者粉丝的诗坛新秀。
  可惜的是,陈晓旭在1987年完成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工作、成功扮演林黛玉、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后,便淡出诗坛,最终留给喜欢她诗歌粉丝的,流传在广大读者中间的,只有这组唯美的爱情组诗《初恋时分》。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写作理念与实践为当今写作教学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本文从古代写作教育的主体建构观出发,论述了古代写作教育对写作主体修养建构的具体表现:以“立言”为目标,建构写作者的写作生命动机;以“修身致德”为根基,建构写作主体的人格精神;以“由心而诚”为原则,丰富写作者的心灵世界。结合当代写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古代写作教育主体建构观的当代启示,以期对当今写作教学有所启发。
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开展评估工作,几乎是所有幼儿园都要面对的课题。在幼儿园评估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琐碎,评估工作成为额外负担;尽管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手,可教师还是觉得缺少抓手;大家普遍知道评估很重要且不能不做,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幼儿园在开展评估工作时,习惯将评估与教学分开,脱离日常教学做评估;就幼儿园课程而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
期刊
春天时在幼儿园种植园地里种下的花生,到秋季学期开学时成熟了。在本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敏感、用心的好老师,她不仅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克服了疫情的阻碍,让孩子们从班级微信群上通过照片了解了花生的生长情况,而且在花生成熟以后积极地组织孩子们参加挖花生、洗花生、剥花生等活动,并打算让孩子们将收获来的花生做成不同的食物;她能识别出在花生的种植、收获、加工成食品这样稀松平常的事物中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探究,
期刊
本文在简要阐述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内地西藏班(校)开展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了内地西藏班(校)进行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期刊
期刊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西藏思政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西藏体育教育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析如何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奉献精神、团结友善、政治觉悟、民族认同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西藏学校体育教育路径为:第一,国家层面路径——教育资源供给;第二,社会层面路径——民族情怀培育;第三,个人层面路径——优质教学效果。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含实物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更加清晰。这是一种高效工作和学习的策略。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在学习时对“思维可视化”有着极大的需求。将“思维可视化”策略运用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形成科学思维。  一、前期经验可视化——猜测促思 
期刊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班每天都会让孩子轮流播报天气预报。第一天,轮到佳佳播报,佳佳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播报时,她神态自然、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佳佳播报结束后,孩子们热烈地鼓起了掌,并且掌声持续了较长时间。在后面几天,每当有孩子完成播报,其他孩子都会报以掌声。  这一天,轮到浩浩播报天气预报。浩浩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平时不爱表现表达,说话声音也比较轻。浩浩播报完毕后,孩子们的掌声迟遲没有
期刊
冯永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新诗研究会会长。  2019年3月28日晚,一条微信向我传递了我国新诗泰斗李瑛老师逝世的消息。尽管对此我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心里还是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经过电话求证确认之后,我向李家亲属发去唁电,在书房久坐无语,眼噙泪水,心潮难以平静。  我早在1965年就与李瑛老师建立了联系。那时,我在空军航空兵某师服役。当时,李瑛老师还是《解放军文艺》的诗歌编辑。他看了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