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之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探险悬疑小说显然在作品的深度、厚重与永恒的价值性等方面还不及前者,但其开创了一种特有的类型小说的先河,建立一种典型的叙事结构。不同于国外的探险题材作品,它更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它知识结构宽广,贴近大众,有庞大的读者群,它的传播与阅读方式更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与特点。新的形式、新的模式、新的视角必然带来新的改变,也唯如此网络探险小说才可以继续发展,长盛不衰。
  [关键词] 创作心理 受众接收 情感共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2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文学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通讯与交际方式,也给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文学不仅在网络上得到了更为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也借由网络催生了新的形式,具有更多元的文化内涵。
  一、作者的创作心理
  心理是人类内心最为隐秘而复杂的现象和学问。网络探险小说的流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它能在纷繁错乱与节奏激烈的当今社会,给普通人带去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幻想,使作者和读者都能得到心理的平衡与和解。简单地说,网络小说能够造梦,通过造梦给生活在多重压力与困境中的现代人带去一丝慰藉,宣泄现实生活中的压抑与不快。谈及作者创作网络探险小说的心理机制就不能不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
  《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喜好读书,涉猎广泛,天生眷恋着探险猎奇。成书前一直在成都做外贸、药品、户外探险装备用品等多种行业的生意,是一位拥有十几家公司的老板。中学时代的他便对做一个冒险家有无限向往,成年后终于独自穿越可可西里腹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至今几乎每年都会给自己留出一段探险的时间。他曾在西藏生活过十年,自此开始便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何马读过约600本有关藏地的书籍,其中还包括一些深奥的藏地佛经。“我喜欢极限运动,我的血液里总有一种冒险的冲动”;很显然,何马的目的达到了,创作《藏地密码》极大的满足了他内心想要接近了解神秘西藏的欲望,并且令众多无法亲历藏地的读者,在他的书中抵达了心中的圣地。
  为什么会选择写创作长篇探险小说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写作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来源于作者们性格里崇尚自由,热爱冒险、探险的因素,来源于对写作的热爱与坚持,还来源于这些作者们因各种原因都有着坎坷的经历和生活的磨难或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的、受压抑的情感无处释放和表达,激发他们寻找一个共同的实现愿望和梦想的途径,那就是写作。而人类心理中普遍存在的“集体无意识”——对未知未解领域的好奇或者称为“想象”与“妄念”最终推动他们选择创作悬疑刺激的探险悬疑类型小说。
  二、读者的群体特征与接受的一致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 18-25岁的年龄段是中国网民的中坚力量,也是最大数量的上网群体。基于这个数据,我们判断网络探险小说的读者群的主体应该为70年代后期生人——90年代生人这个区间。这些青年人出生后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比前代人有了明显提高。他们也因为个性化极其明显被冠以“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头衔。但实际上他们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中坚的力量。如今的中国恰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催生出许多社会问题,诸如高房价、高物价、竞争强、就业难等等。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非常大。
  当代青年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他们早已看惯刀剑横飞,你爱我恨的老套故事,对作品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而网络探险小说蕴含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如何马的《藏地密码》,作品中至少关涉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传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盗墓一直是常人渴望了解而又无从了解的领域,盗墓这个题材的作品中涉及了许多学科知识——历史学、地理学、风水学、占星学、考古学、民俗传统、禁忌、生物学、等等,还包括很多的野外生存技能知识。当然对于小说中看似似是而非的内容、小说中提供的知识系统,并不能以还原生活真实为要求。正是这些让人想入非非的可能或不可能,令读者大开眼界,增强了阅读快感和兴奋。
  当代青年对阅读的互动性的要求也随着网络的繁荣得到了满足,网络的在线阅读完全颠覆读者的被动接受地位,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读者和作者能够平等对话,交流合作。每一个读者都能自由表达个性的想法,发表独到的见解,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修改、补充作者的文本,亲身参与创作。
  三、叙事治疗与情感的共鸣
  文学的功能有很多,诸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但我们常常忘记了文学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和治疗功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及荣格的原型理论最初都来源于医学上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强调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分析,将文艺创作的动因归结为实现未满足的欲望,指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寻求心理能量宣泄或转移的过程;艺术创作正是艺术家治疗自己内心无法宣泄的情感的方法。他们的理论让艺术家们看到了人性的本质,在作品中开始表现人的本能欲望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并开始深层次的思索创作——阅读这一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宣泄与共鸣。弗洛伊德说“自我以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满足自己”,这完全可以用来解释“读者的白日梦”的表达机制。读者正是通过旁观和移情的方式将自己替换成故事中的主角而分享幻想的快乐的,从而与作者达成了情感共鸣,而文学作品“只有通过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才能真正发挥审美、认识、价值阐释和交流作用。”
  网络探险小说叙事治疗功能尤其明显。网络探险小说的作者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与情感的矛盾,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幸福与欢乐,希望能够倾吐自己胸中的感情,以倾诉求得一快,获得精神的自由与愉悦。作者通过创作转化和治疗自己内心无处宣泄的心理能量。而读者通过解读作品文本来寻求和实现心理能量的交流、宣泄、共鸣、补充并再凝结成读者文本的过程也得到对过剩的心理能量的治疗和分解。《故事离真实有多远》一书中所说:“讲故事对人来说就像是吃东西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在某种意义上,网络探险小说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品,一种获得快感的手段。这些成功的即兴涂鸦式的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率性表达恰好切中了读者压抑的情感,也更加强化了作者与读者以作品为中介,双方都置身于作品营造的情感体验、感官欲望满足的幻象之中,尽情的狂欢、满足,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白日梦”,令写作与阅读都成了一种宣泄。
  参考文献
  [1]南帆.游荡的网络文学[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1(4):15-22.
  [2]唐宇东. 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中国现代小说[J]. 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3][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M].顾闻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7.
  [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三联书店,1987:52-53.
  作者简介
  丛尧,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当有些爱情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越过了规范下的合理与接受,与传统伦理理性相悖时,导演便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演绎不可能的相遇、相知、相恋,以至别离,这场错爱的结果令我们扼腕唏嘘。以中外九部电影的主题为基点,探讨里面主人公的感情在理性中的冲突与遗憾,并延伸到这些另类爱情被人们所接受的尺度上。  [关键词]伦理理性另类爱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
[摘要] 一部《回家的诱惑》让山寨电视剧成为今年舆论的热点话题,山寨电视剧在饱受抨击的同时却具有较高收视率,这与制作发行方的需求、观众的需求、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山寨 电视剧 抄袭 创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10    2011年,正当各大电视台为各自黄金场电视剧的收视率大打攻坚战的时候,湖南卫视凭借着《回家的诱惑》(第
[摘要]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备受影视界青睐,与影视结下不解之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说作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具有人文精神,首先能打动导演的情怀;文本具有影视剧改编的各种有利因素与潜在张力;作家有意识地量身定制,主动谋求与影视界的合作。  [关键词]小说 影视 人文精神 基本因素 创作意识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广西文学在中国文坛渐显崛起之势,尤以小说和影视创作成绩喜人,而此二者之间,又
[摘要]NBA是世界顶尖的篮球体育赛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NBA具有了多重复杂意义,也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泡沫和幻景。它借助媒介的平台,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建构独特的文化现象,消解了意义的深度与理性;与商业和市场共谋,创造消费奇观。在各地球迷为赛场上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呼过瘾时,NBA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驻扎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NBA 媒介 文化
[摘要]电影《青蛇》堤徐克的经典电影作品之一,对经典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意义的解读。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性与人间真爱的探索发人深思。  [关键词]《青蛇》 色 爱    《青蛇》是徐克的经典电影作品之一,画面清丽,意蕴悠远,情节曲折,不落窠臼,令人观后难以释怀。影片讲述了一个悲凄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徐克运用玄幻的神话想象和细腻的影视语言透露了现代人的本能欲望和内心焦虑,诸多具有浓烈象征意义的
[摘要]笔者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主体问题研究(上)中已经详细地论述谁应该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以及对现在流行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家主体说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反面进一步论述谁应该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 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
[摘要]由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自2006年公映以来,引起了众多评述。大多评论者把它理解为一个邪恶的杀人犯阴森诡秘的谋杀故事,若以此来定论,我们很难对全片有一个通融的解释。通过细读电影,结合创作背景和故事背景,我们发现,电影《香水》以“丧失——追寻——复归”的叙事结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人类对渐已失去的美好人性艰难追寻的故事。  [关键词]《香水
[摘要] 摄影在数字时代中所运用的器材与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DR摄影是数码摄影利用其便捷的数字化处理手段与技术出现的新新摄影手法。数字化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摄影本身的表现能力不断加强。HDR摄影也必将会更加多地运用于平面作品中、甚至可能运用于视频作品中,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手法越来越丰富,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惊艳的作品。  [关键词] 摄影 数码摄影 HDR图像 HDR摄影  [DOI]10.
[摘要]《功夫熊猫》是继《花木兰》之后又一部原料产自中国的美国动画大片。早在十年前,美国制造的《花木兰》就席卷了三亿四百万美元的票房。如今,同是美国制作的《功夫熊猫》似乎更胜一筹,截止2008年8月5日,全球票房已经达到三亿六千四百多万美元。然而,在《功夫熊猫》大获成功的同时,这种“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的现象也悄然达到高峰,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文化侵略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创作等问题。  [关键词]《
[摘要]今世界是一个物化的世界。这个物化的世界在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巴黎拜金女》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呈现。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影片进行分析,从而反思当今社会中人们被物质/时尚大潮所挟裹的无奈。  [关键词]物化世界 拜物 价值观    一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是一个物化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离物质很近,离精神越来越远。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品位,迪奥、古奇、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