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新闻摄影的生命线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但随着社会政治生活流程的加快,摄影技术、影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出现部分摄影记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数字影像技术伪造照片的现象,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极大的冲击,成为当今时代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的新闻摄影记者要从美国记者伪造照片遭解雇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手段,是通过可视形象来报道新闻的。在宣传工作中,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兼有政治鼓动、事实说服和艺术感染的作用,是一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只有尊重规律,我们的宣传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闻照片必须完全真实是新闻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但是在新闻摄影界,不时发生一些报道失实的照片,影响严重,引起国际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在今年4月4日《广州日报》刊登的《美记者伪造照片遭解雇》和《BBC平衡报道遭以色列封杀》都是有关新闻报道失实的事例。其中《美记者伪造照片遭解雇》的报道原文和图片如下:
  美国《洛杉矶时报》2日说,一名该报摄影记者因为伪造伊拉克战争照片被解雇。报道说,1日发行的《洛杉矶时报》头版出现的一张伊拉克战争照片属于伪造照片,是由该报摄影记者布赖恩·沃尔斯基用计算机将两张照片合并而成。沃尔斯基将一张英国士兵的照片和一张伊拉克巴士拉市外平民人群的照片合并后进行处理,伪造出一张英国士兵用步枪指向平民的照片。沃尔斯基本人于1日承认自己伪造了该照片,目的是"使照片更为生动"。沃尔斯基自1998年成为《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以来,多次获新闻摄影奖。他曾于2001年获得"加利福尼亚新闻摄影师协会"年度"金印"大赛的3个奖项,并多次在"密苏里新闻学院"举办的国际摄影竞赛中获得好评。
  从报道的内容和图片看,这是一起严重违反新闻传播规律,违反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的原则的事件。为了捍卫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以引起新闻摄影记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以新闻摄影的概念为切入点,从真实性的意义、真与美的统一谈起,分析失实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维护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线。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徐忠民在《新闻摄影学》一文中对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了详细科学的分析,我认为是较为中肯的。首先,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其职能是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传播规律要求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可信的新闻信息。其次,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的。特别是当今时代,照相技术发生较大的变化,数码影像、电子计算机已经普及。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这样看,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和摄影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且必须是以真人真事为拍摄对象;必须拍摄具有报道价值的事物;必须充分尊重被拍摄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抓取特定瞬间形象等。美记者伪造照片就是利用电脑影像软件进行加工的,这必然违反新闻摄影的传播规律。由此可见,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既然有了新闻摄影的界定性,我们谈谈新闻摄影中的真实性问题。
  俗语云:"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新闻摄影作品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离开了真实的生活,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就不存在了。真实性是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它是新闻摄影的本质规定,是新闻摄影赖以生存的根基。新闻报道的原则是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生动而又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自从新闻摄影诞生以来,世界上也包括我们中国的新闻摄影记者们,拍摄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诺曼底登陆》等,都是真实、生动、震撼人心的。从新闻产生的进程表明,没有事实,就没有传播,也就没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传播是第二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新闻摄影所拍摄的,首先必须是事实,如果摄影记者用种种手段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就是对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肆意违背。据蒋齐生主编的《摄影史话》称,美国第一张假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张假照片,是1929年纽约《傍晚画报》上登的一个白人富翁以自己的妻子是半个黑人为由提出离婚,由于法庭不让拍照,画报编者则设法请演员表演制成假照片,时至今日,美国记者仍然在伪造照片,完全没有遵从各国制定的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我国新闻界一直以来为反对不真实的新闻报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新闻摄影学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反对造假,既反对现场摆布,又反对在技巧上做手脚,而是现场抓拍,一旦发现假照片就坚决批评。这种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行动,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闻摄影所反映的一切自然形象和社会形象,没有也不应有丝毫的虚假成分,全是真实的形象,这种逼真形象的美,是与其他艺术形象的美根本不同的。这一不同点,带有根本性质,是新闻摄影美的根本特征。
  我们再从真与美的统一性的角度分析伪造照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自1839年8月摄影技术诞生以来,摄影已成为人们观察、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种必备工具,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与被摄影对象处于同一时空,面对表现对象直接进行拍摄,以及摄影的科学属性--纪实性所产生的记录效果,使新闻摄影的真与美达到统一。正是真与美的统一性,才使新闻摄影具有了逼真、可信的特点并使其独具写实魅力。作品《十月的螃蟹》的美,体现新闻摄影工作者巧妙的构思,用螃蟹来表达讽刺"四人帮"这一主题思想,将逼真的静物写实与深刻的寓意做到了完美的统一。用"形神兼备"来评价新闻摄影作品,是对新闻摄影真与美的统一性的最好说明,作品《丘吉尔》发行量100万张,被7个国家印成邮票,是因为该作品具有典型意义的"真","真"在画面上被摄影者丘吉尔满脸怒气,双眉紧锁,好像怒吼的雄狮,表现出英国人面对法西斯的威胁而横眉冷对的气势和充满必胜信心的神态,体现了战时英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此,新闻摄影作品的美包含于真之中,统一于真之中,以其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染着读者。
  综上所述,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美是新闻摄影的追求。新闻摄影作品表现的真,具体体现在作品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及本质真实的统一。
  保持新闻摄影真实性,提高摄影记者综合素质
  坚持新闻摄影真实性,是摄影记者的一项经常性的责任,在每个新闻工作者头脑里,必须时刻警惕、提醒自己。我们应从沃尔斯基伪造照片的负面影响中吸取教训,结合我国摄影记者的实际,只有全面提高摄影记者综合素质,对其进行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教育,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工作是神圣的职业,有人把新闻记者比作是"无冕之王",这桂冠不是谁都可以戴的,它不是一种荣耀和特权,而是一份约束和道德责任。沃尔斯基在致歉书中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道德的约束一直是首要的,我至今也不能给自己的这次行为一个解释。记者的天职是忠实地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并用自己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着手进行新闻报道时,要从诸多可能成为新闻摄影报道题材的事实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德意志、最能体现报道的道德价值、最能达到自己道德目的理想事实和目标来加以报道。曾经有人拿电影《细细的红线》形容当今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境遇,对新闻摄影记者的约束与从前相比,这条底线变得非常脆弱,然而这条红线又是任何人都不能扯断的,打破了这条底线,新闻摄影就岌岌可危了。
  江泽民同志曾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上力求"从事情的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在今天,新闻摄影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新闻摄影将以自己的"四个境界",即真实记录、生动表现、深刻提示、形象存留,为记录21世纪光辉历程的真实面貌作出独特贡献。有"时代眼睛"之称的我国新闻摄影记者,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扬长避短,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为新闻摄影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资料:
  
  于天为、王庆祥《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中原摄影技校编,1988年版第126页。
  徐忠民《新闻摄影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许必华《新闻摄影纵横谈》,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
  洪克《报纸对图片的运用》,中原摄影技校编,1988年版第46页。
  陈红英、毛昭胜《新闻界·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探讨》,2000年第3期第60页。
  夏放《摄影艺术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页。
  骆飞《中国摄影报·让悲哀远离》,2002年7月19第1版。
  盛希贵《中国摄影报·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2002年7月23日第3版。
其他文献
媒体应建立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机制    一、由非典时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说起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非典"肆虐期间,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尽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是完全必要的,并提出了建立应急机制的一系列原则。5月12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期刊
今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湖北鄂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严重舞弊现象》的新闻,使得个别地区"考风不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采编这条新闻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到要做到客观地报道"硬监督"类的"事件性"新闻,就必须运用"纪实"的理念与手法,用"事实"说话。    事实的"获取"    在考试前两个月,有知情者向记者反映近两年来湖北鄂州地区自考舞弊现象严重,笔者于考试
期刊
在新闻学观念体系中,真实性居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所有其他新闻学观念的基石。新闻真实性的下位观念是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等。这些观念既保证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实现,又体现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某些内容,即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性观念。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克·富勒明确指出:"客观这个概念就像其他概念一样,可以用做研究被记者用来描述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和局限性的一个极好的起点。"①在我国新闻界,虽然人
期刊
报料的缘起和价值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前几年首先为广东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等地的媒体推波助
期刊
大凡名人去世,因其符合"名人+不寻常事=特大新闻"的判断标准,故发布名人的讣告新闻,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是一般媒体所乐于接受的。这里所说的名人,一般是指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起过重要作用,或其言行在当代及以后产生深远影响,或在某个领域取得显著建树者,是一种严肃意义上的名人。  3月17日,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苏步青老先生以101岁的高龄,在上海辞世。当日有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新一
期刊
在企业报的报道中,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者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尽如人意。如何改进企业报会议报道,找到会议报道新角度,以进一步增强企业报的吸
期刊
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    突发事件从来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政策性强、影响力大,报道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是对记者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的磨砺,也是对媒体和记者在重大事件面前能否作出正确分析和理性选择的考验,更是对涉及参与处理事件的官员的党性和良知的检验。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从大局着眼。一方面,新闻媒体必须增加社会责任感,从国
期刊
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目睹"神舟"四号升空,我是全国惟一的地方媒体记者;而新民晚报也是参与此盛事报道的惟一地方媒体。这中间的过程,颇多曲折。如今回味起来,这次采访,也是我不长的记者经历中颇为幸运的一次。    被"总装"拒绝,暗下决心"硬"闯    最初我得到的消息是,"神舟"四号将在今年1月底之前升空,可具体时间却一直被视为"最高机密",甚至有些被采访对象和我提到飞船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用上
期刊
一、综合知识填空(每空0.2分,共20分)  (一)  1.《警世通言》《喻世名言》《醒世恒言》俗称"三言"的作者是朝的。  2.《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吏"的作者是朝的。  3.《归去来兮》的作者是朝的。  4.《红与黑》的作者是国的。  5.《高老头》的作者是国的。  6.《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国的。  7.《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国的。  8.《悲惨世界》的作者是国的。  (二)
期刊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2002年度河南省电视新闻奖评比活动中,专题《陈志嘉和她的梦想》(以下简称《梦想》)在专题类节目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陈志嘉是谁?《梦想》何以受好评?本文仅对此作以粗浅分析。  陈志嘉是个先天性脑瘫患者。虽已步入不惑之年,但因小脑功能障碍,她四肢严重失控,语音含糊不清,自幼失学。面对不公的命运,陈志嘉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顽强抗争,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受弟弟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