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沧桑泛黄的陕西泾河水,从正通煤业大门口流过,日夜不息的奔腾流向了远方。


  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从遥远的山东来到陕西,在丝绸之路上续写新的传奇。
  从齐鲁到三秦:精神一路传承
  “前部运输机准备启动,工作人员请注意……”随着通讯系统语音提示的结束,司机启动采煤机开始采煤,直径2.75米的采煤机滚筒高速飞转,一块块“乌金”从煤壁上剥离下来。


  这是笔者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正通煤业高家堡矿井800米井下,首个大采高工作面——102工作面看到的生产场景。这标志着正通煤业首个大采高工作面顺利回采,也标志着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以下简称五四采煤队)初步掌握了大采高采煤技术。


  然而,在許多人庆贺之余,却对五四采煤队为什么叫“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说不清楚。甚至对于“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这个名号,一些人还有误解,认为这个采煤队应该是一批由年轻人组成或者突击队什么的,才叫此名号。


  “之所以叫‘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原因有二:一是五四采煤队于1950年6月在洪山煤矿三立井组建的。1952年,由于当时20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煤5.4吨,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当时采的是第5个面第4层煤,为此1952年7月31日被矿命名为五四采煤队。”接受采访的正通煤业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邵昌尧介绍。1975年10月31日在全国煤炭采掘队长会上,五四采煤队被命名为“永葆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当时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
  新华社在介绍五四采煤队经验时曾指出:“时间是块试金石,一切革命者都要在他面前经受检验,有的可以轰轰烈烈干一时,但时间久了就会变,就会垮,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永放光芒……”这无疑是对五四采煤队干部职工奋斗历程和光荣事迹的真实写照。


  到了1982年7月15日,因洪山煤矿资源萎缩,五四采煤队调往原淄博矿务局岭子矿。2007年4月1日,淄矿集团五四采煤队奉令由岭子煤矿调往葛亭煤矿,重新开始新的使命。在葛亭煤矿期间,五四采煤队主要担负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任务,为济北矿区的薄煤层开采做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矿井发展新要求,该队主动转型图存,熟练掌握了复杂条件下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还承担了部分工作面安装回撤任务。2015年3月,该队在济北矿区率先“走出去”,到里彦煤矿承揽采煤工程,实现创收近千万元。
  “2015年10月,五四采煤队踏着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步伐,成建制调入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咸阳的陕西正通煤业公司。然而,初入三秦大地的五四采煤队碰到了淄矿建井史上最复杂的困难条件,矿井可谓七毒俱全:超大水、煤层自燃发火、高热、冲击地压、顶板、煤尘、硫化氢……”正通煤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翟心善说。从葛亭煤矿整体调到正通煤业,因井下环境复杂、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整个区队工作一度比较被动,特别是部分新工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面对困难怎么办?
  “红旗是干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这是五四采煤队党支部书记燕雷的口头禅,也是全体五四采煤队职工统一的思想认识。面对复杂的井下条件,五四采煤队党支部结合区队安全、生产实际,在全队职工中开展了“红旗是保出来的还是干出来的”的大讨论活动。
  他们共同回顾五四采煤队的辉煌战斗史,提高广大职工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引导广大职工明确不论环境怎么变,“五四”精神不能变,“五四”传统不能丢,告诫职工成绩和荣誉只属于昨天,只有立足实际,踏实工作,持续奋进,才能再把“五四”精神发扬光大。
  通过讨论,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表示要把“五四”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确保安全生产。老工人孟宪国说:“通过回顾五四采煤队的历史,面对困难缩手缩脚,我感到不自在,比起老一辈人吃的苦算不了什么。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扎扎实实干工作,传承五四精神,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红旗不能在我们手中倒,精神不能在我们身上丢,要努力为五四添光彩!”
  新工人徐鹏动情地说:“了解了五四战斗史,我感到成为一名五四采煤队队员很荣幸,也很光荣。我要向老队员学习,学习他们甘于吃苦奉献,善于处理工作难题,能钻研、作风硬的精神,为安全生产作贡献!”
  思想问题解决了,行动就会成为必然。五四采煤队施工的101工作面,处于回采前的准备工作时,运输巷冲击地压大,淋水大,顶板下沉,需要支设80路超前支护。为尽快投入试生产,区队58名干部职工分三班加班加点对101面运输巷进行超前支护。280斤重4.5米长的液压支柱,2名职工抬一根,每班要完成5路超前支护。
  年轻的技校生杨森瘦弱的小身板抬着280斤的柱子,压得他脸红脖子粗,但他从没有叫声苦,喊声累,一直坚持到最后。他们凭着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了超前支护,提前2天投入101工作面试生产工作。
  从薄煤层到大采高:难题一路攻克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说起五四采煤队,第22任队长孙允干侃侃而谈:“五四采煤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当时的洪山煤矿煤层薄,只有0.5~0.8米,淋水大,顶板碎,工人都是跪在地上挖煤,每天在井下都达16小时左右,而且一下井就不吃饭。什么时候完工才上井。有时一个班一循环,有时为完成任务,还要两个循环。也不知道什么叫苦累。大家就一个心思,完成任务,保持纪录。”   五四采煤队从洪山煤矿到岭子煤矿,接触的大都是薄煤层,先后采用过炮采和高档普采工艺,2013~2015年在葛亭煤矿开采3煤时,才开始使用综采放顶煤工艺,但也都是使用小型支架和采煤机。
  2015年12 月,高家堡矿井首采面投入试生产,五四采煤队作为该公司唯一一支采煤队打响了挥师“三秦”以来的第一次“实战”。
  “来正通煤业公司后,首次接触大采高综采设备和13米厚的采煤工作面,首次接触高冲击地压和防治水等多种灾害治理问题,确实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如何解决难题,一时一家人不知所措。”孙允干坦言。
  2016年7月下旬,高家堡矿井201工作面开始过轴底,地压显现更集中,地温高、工作面大量涌水积聚轴底等一系列更难克服的问题,摆在了五四采煤队面前。当时,地面除了值班人员,其余人员全部下井参与现场生产。
  为了解决工作面大量涌水积聚的问题,时任队长张兴海基本上天天在井下现场指挥。当工作面推进至轴底150米左右时涌水突然增大,转载机被水漫过无法开启导致生产一度停止。
  为解决这个问题,张兴海在井下连续工作了近30个小时,泡在齐腰深的水里和区队干部职工一起研究制定方案。通过在工作面设置人工“分水岭”,合理配置潜水泵抽取工作面前积水等措施,最终避免了积水影响生产现象。上井后,张兴海连饭也没吃,一头倒在值班室里就睡着了。
  该队其他党员干部、骨干也冲锋在前。据该队副队长李光秋回忆,当时工作面前配置了7台潜水泵,因为工作面涌水里含有大量煤块,导致潜水泵故障频发。“潜水泵在泵窝里,要想维修或更换泵,就得跳到齐腰深的泵窝里,用手拉葫芦将泵吊起来。”李光秋说。
  为了加快泵的更换和维护速度,他们有时干脆不穿防水衣,直接脱了工作服跳到泵窝里,副队长和班组长第一个跳下去。“兄弟们,跟我上。”就像在战场上一样,该队党员干部和骨干冲锋在前,为职工树立了榜样。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都是冲在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该队青工杨飞说。榜样的力量在新老职工中一代代默默传承。在201工作面过轴底期间,他负责工作面前潜水泵的日常运行管理,一个班下来他几乎都是泡在水里的。潜水泵的吸水笼头经常因小煤块堵塞,他就跳到泵窝里将手伸到泵窝下把煤块抠出来。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工作面顺利通过轴底。尽管脚被水泡得变了形,皮肤也泡得变了色,他始终没有退缩。
  在整个201工作面过轴底期间,该队党员义务献休14天,职工献休31天。最终,经过该队干部职工20多天的奋战,201工作面安全通过轴底,为该公司在涌水大、高地温、冲击地压明显等复杂条件下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目前102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这就是俗称的大采高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选用大采高液压支架配套综机设备。支架最高支撑高度达到了6.5米,采煤机最大采高可达6米。102工作面不仅是该公司第一个大采高工作面,也是彬长矿区首个大采高工作面。运用这种采煤工艺可以精确的控制采煤高度,有利于采煤工作面限厚开采,对采煤工作面顶板水进行有效防治。
  “经过一周左右的人机磨合、设备校验,现在已可以稳定组织生产了。”该公司副经理张学如说。目前,工作面采高设定在5米,每天两个班组织生产,平均日产原煤5000吨。
  从薄煤层到大采高,五四采煤队终于啃下了硬骨头!
  从淄河岸边到运河之都到泾河之畔,有着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五四采煤队,从建国初期的木支柱,到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再到掩护式综采支架,从手镐、炮采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一次采全高,他们的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一次困难面前,他们总是胜利者。
  从辉煌到辉煌:创新一路走来
  五四采煤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战斗集体。
  建隊近70年,他们先后2次被国务院、4次被原煤炭部、5次被山东省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有6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荣誉属于过去,创新成就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五四采煤队怎么办?
  面对冲击地压显现频繁和工作面涌水大等多重灾害,五四采煤队创新出了10多种防灾治灾、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回采效率的方法。他们采用“波浪式”开采方法,通过变换推采角度,在采煤面前形成导水槽,克服了顶板水流入工作面前形成煤泥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同时,他们自行设计制作了柔性挡矸帘安设在液压支架的立柱前方,有效防止了面前来压造成煤块散落伤人现象。
  五四采煤队现有职工100人,党员10人,35岁以下青工56人。
  自建队以来,虽然干部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五四采煤队换阵地不丢荣誉,换班换人不变作风,“严细认真抓安全、一丝不苟保平安”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他们始终恪守“严是爱、宽是害,松松夸夸坑三代”的理念,思想工作深入细致,安全教育长抓不懈,工程质量一丝不苟。
  来到正通煤业后,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多重自然灾害,该队一直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在传承“铁打”的交接班制度、“温情”的井下班后会保安全等做法的同时,更加严格地执行安全标准,总结实施了人、机、物、环“四优”安全管理法。
  五四采煤队优化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对区队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在开展班组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区队再合理分配新老职工和业务骨干,保证每个班组党员、业务骨干、老职工的配置。他们优化设备检修制度,建立设备检修清单,实行设备检修档案化管理和设备包机制,提高设备检修效率和质量。
  不仅如此,他们优化现场安全排查,每班开展隐患排查,制定了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危险源告知卡,让职工随身携带,管理人员不定时抽查,将标准化作业和一岗双述纳入市场化考核,与职工工资挂钩。在优化作业环境整治方面,他们开展灾害治理预控,结合该公司安全管理“十大系统工程”研究成果,对自然灾害的机理、应对措施、应急预案提前做出研判,详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他们更加重视技术保安,施工前召开技术研讨会。2016年年底,该队开始为201工作面撤面创造条件。面对回采接近尾声,顶煤变薄、顶板垮落危险性增大等问题,他们研究出了超前锚索控制方案,通过将打设锚杆改为锚索,在未到停架位置时,超前打设锚索,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像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他们已制定出了100多套。
  截至目前,五四采煤队历年涌现 出180多位劳模,其中34人被评为省部级和全国劳模,150人被评为市级劳模。如今,该队已在高家堡矿井安全回采200多万吨煤炭,完成20多项创新,实现创新创效近200万元。今年2月份,正通煤业五四采煤队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先进集体称号。
  “今后,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大采高采煤工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等采煤技术的应用,为矿井正式投产后产能释放,增加效益作出贡献。” 队长孙允干说。他们要用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辉煌的工作成绩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这面红旗增色,让红旗高高飘扬。
其他文献
我和诗人师榕相识于2011年5月,那时我们同去北京参加煤炭系统第六届“乌金奖”颁奖典礼。在酒店里,我遇见了这个来自西北的大汉,高大威猛,没有一点儿“诗人”的气质,后来知道他出了三本诗集,可见诗人与外貌没有多大关系,只与内心和修养有关系,我们越聊越投机。后来,由于我是一个人住,就让他干脆住到我的房间来,由此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这个来自甘肃平凉的煤矿诗人。那时他送给我一本诗集《海在山外》,我没有顾上细
期刊
草根之心  一只羊  在地上不住地吃草  很快,草只剩下短粗的根部  仿佛我  父亲走了  忙碌的母亲退到了背后  我在生长的季节,把草地复活  让妻子,让女儿,在鲜美的  春草中,有了可靠生活  虫子、蝴蝶、飞鸟都来  在泥土的位置上被人忽略的我  依然感到幸运  在辽阔的春意里  我不停地吐出新綠  一点点捧出内心  像草根一样,养育整个人间  承 诺  春天的小雨点滴落在眼帘  模糊了视野 
期刊
一  八月的天燥热燥热的,中午时分。一个十六七岁、身材瘦弱的男孩掂着饭盒下了运煤公路,拐进了一条通往矸石山的小路。  男孩踩着长满车前草的小路来到矸石山下。这座五十年代中期投产的煤矿,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排出的矸石形成了高高的山岭。男孩朝最高处的一座山岭凝望,半山腰上,七八个女人正在扒捡着煤核。  妈……  妈……男孩把手握成喇叭状,朝着矸石山呼喊。  矸石山陡峭而险峻。一辆矿车刚刚倒过碴,黑烟还
期刊
与煤说话  我从来不认为煤是脏的  你看,它黝黑的身体  藏着海洋的密码  在烈日的背面  跳动着铁器的铿锵  与大海的喧嚣来自同一个声音  冬夜降临,叫做煤的大块黑  摇身一变,化作长焰起舞  瞬间,热了许多冷眼  在冻久的麻木里,暖了世心  煤是黑的永生,自打懂事起  我就认领了它的所有  粗头笨脑地使力气  胶壳帽,宽皮带,大膠靴  雄浑的气味洒在宽广的地层下  许多火想到它,许多光记得它 
期刊
天刚蒙蒙亮。日头试探着冒出头来,若隐若现,大地弥漫着一层清冷的薄雾,安阳村这个小山村,如同一个沉睡的婴孩,静静地沐浴在这微凉的晨雾里,无声无息。渐渐地,太阳像个胆怯的孩子终于露出头来,大地开始有了光。  安阳村党支部书记高波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吃过饭,便兴致勃勃地走在去村委会的路上。他是名副其实的“村官”,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却是安阳村一千来口人心目中的“村太爷”哩!他自然是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地
期刊
程林超:1971年出生,山西黎城人。現就职于山西省潞安集团石圪节煤业公司。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治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  摄影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摄影赛中入展,获奖;摄影作品、摄影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等报刊。
期刊
王怀罡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属于那种“不做便罢,要做就做好”的类型。因此,他无论是做企业工作还是书协工作,还是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书法,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因此,他在各方面都具有极好的口碑。  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与他本身所具备的深厚的书法功底分不开的。因此,回顾他的书法历程,会更加有利于人们加深对他的印象。  首先,怀罡兄有汉碑情结,他对汉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汉代碑刻的那种雄浑
期刊
一  我已经死了三十八年,迄今为止,我在人世和阴间生活的时间一般长,如果那年我不死,今年刚好七十六岁,一个古稀老人。不过,现在的人平均寿命都延长了,古稀之年已经不稀奇了,我就是活到今天也不能算长寿,我的同龄人现在还有不少人活得正欢呢。我还是那句话,三十八岁的我说什么也不该死啊。虽然我是在“文革”中蒙冤而死,但和那些被红卫兵小将打死的或者不堪忍受羞辱自杀的人们相比,我的死实在算不上什么。那些人不是走
期刊
秋庄死去了,村子里有生命的人还在呼吸,白天依旧东家西家的串着门,或是做点儿农活。那方贫瘠的土地等待耕种,没有粗壮的手掌去包揽它的春种秋收了。冯二踏着小步,在山间吹着口哨,哨音飞快地躲进草房子里,那是冯二的家。几张凳子、一张桌子、一口锅。他生活中缺的是个媳妇,一个可以让外人称得上是女人的人。他的裤子挂在屋梁上,垂搭着,上面泛着黄,也散发着难闻的浊气。  没有人敢嫁给他,他没有可以吃顿饱饭的钱。冯二会
期刊
近日,當代印坛普遍关注的一支篆刻团队——中国印·孔孟之乡推进组走进兖州,走进了兴隆庄煤矿。  兖州素有“孔孟桑梓之乡”“圣贤礼乐之地”的美称,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堪称“端信楷模”的人物。又,篆刻艺术之发端,蔡邕《独断》曰:印者,信也;《苍颉篇》曰:印,验也。古风相承,弦歌再续,道出了此次孔孟之乡篆刻艺术雅集选在兖州的深远旨意。  参加活动的11位艺术家为当代书法篆刻中坚,作品雅集活动由兖矿集团兴隆庄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