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路线是提高和创新社会治理水平所应遵循的核心路线。创新社会治理,把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社会治理;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和高度自觉。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我们党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线。在社会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对党治理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适应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治理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使政府、社会、民众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化解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现实告诉我们,缺失群众路线的指导是引发各种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生问题的突出表现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既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又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上学难、上学贵等各种教育不公平问题日渐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依然存在差异,加大了各阶层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是就业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出现,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并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当前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能在全社会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医疗保障需要加强、失业保险覆盖面需要加宽,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着日趋复杂的考验
近年来,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远,严重地削弱了社会治理的根基,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潜在隐患。
一是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也涌入国内,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西化思想严重,群众观点淡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现扭曲,致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降低,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和利益诉求分化。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好这些合理的利益诉求,就会导致矛盾纠纷复杂化,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滞后。当前我国一些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不足,在社会治理中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期待,思维认识僵化,工作方法单一,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群众路线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群众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贯彻好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社会治理创新才能持之以恒,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开创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局面。因此,鼓励和支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层次和效果的问题,使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二)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新时期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归宿,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构筑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非均等化现象,要努力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供给模式,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依法维稳的理念,通过法治路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必须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支持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善于运用法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总之,把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治理创新中,不仅可以合理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而且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群锋. 基于群众路线视角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 龙岩学院学报,2016,(04):97-102.
作者简介:杨洁(1991—)女,山西太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群众路线;社会治理;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和高度自觉。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我们党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线。在社会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对党治理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适应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治理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使政府、社会、民众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化解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现实告诉我们,缺失群众路线的指导是引发各种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生问题的突出表现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既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又是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上学难、上学贵等各种教育不公平问题日渐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依然存在差异,加大了各阶层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是就业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出现,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并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当前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能在全社会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医疗保障需要加强、失业保险覆盖面需要加宽,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着日趋复杂的考验
近年来,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远,严重地削弱了社会治理的根基,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潜在隐患。
一是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也涌入国内,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西化思想严重,群众观点淡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现扭曲,致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降低,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和利益诉求分化。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好这些合理的利益诉求,就会导致矛盾纠纷复杂化,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滞后。当前我国一些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不足,在社会治理中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期待,思维认识僵化,工作方法单一,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群众路线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群众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贯彻好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社会治理创新才能持之以恒,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开创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局面。因此,鼓励和支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层次和效果的问题,使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二)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新时期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归宿,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构筑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非均等化现象,要努力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供给模式,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依法维稳的理念,通过法治路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必须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支持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善于运用法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总之,把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治理创新中,不仅可以合理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而且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群锋. 基于群众路线视角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 龙岩学院学报,2016,(04):97-102.
作者简介:杨洁(1991—)女,山西太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