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培养具有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的大学生,使他们能够自觉能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系。本文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及教学过程中的实现路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加强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研究,为促进高校教学、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8568)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
在高等院校,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建立的关系,是以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设计为特征,以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关系。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理应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教师“把学生既当作认识者、学习者和实践者的主体,又当作被教育者认识和教育的对象主体”。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不能继续主导课堂教学的全部,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掌握更多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进展程度,还要理解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改善自我的学习速度与方法,教师要做出引导的姿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情感的共鸣与知识的交流,还要保证学生积极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丰富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有效的开展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论”的观点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时客体地位,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与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要对象,学生学习教师传授的内容与思想,学生的认识不是孤立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具有主动性,学习的主体价值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转化,要注重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之间的转化和结合,学生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要认真分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一些学习内容,将学习重心放在有效的方面。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发展性特点,学生是在不断发展与成长的,学生还未成熟,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理论、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还要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成为综合性人才。第二、主观能动性特点,学生都是自主的本体,学生认识的能力表现出独立性,学生主体对教师客体所传授知识的学习都是一种模仿和学习的进度,表现方式与学习的效果类型各不相同,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主体可以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学生对客体的认识可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客观规律),最终达到实践解决能力的阶段。第三、差异性特点,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存在差异,对待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学习主体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也对学习的整体产生了影响。
三、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路径
认识到教育教学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找到落实这种认识的路径才会使这种认识真正具有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在现有的情况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 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前提
大学教育需要彰显人文精神的光辉,把对学生个体的内在条件、要求和愿望,对学生的遭遇和困惑,欢乐和忧患加以了解、关怀和帮助作为教育教学的当然之义,将充满信心、满怀珍惜和爱怜的情感情怀施于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当代的大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以他们为根本,以他们的成长为成长,以他们的发展为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期盼的是能够真正把他们培养成知识丰富、人格完善、素质提高的人,实施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
2、 赋予学生以应有的权利是关键
当今时代,大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知识库、思想库,大学理应承担社会所赋予的引领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需要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就落实学生主体性而言,高校的民主建设应着重在把本就应该属于学生的权利给予学生。
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必须要注重对主体化学生本身的观念培养,要加强学生本身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认识,要让学生积极认识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学习的选择自由化,要保证学生本身的权益,在学生解决问题方面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与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认真思考和研究教学的细致安排与内容,了解学习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习的科学、有效性,还要建立适当的发展主导,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3、依法治校是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正朝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努力。现代意义的法治包含三个基本涵义:一是意指宏观的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二是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三是意指一种理性的社会状态和良好的法律秩序。依法治校就是指用法律法规治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建立规章制度、日常运作管理、有关纠纷解决等方面严格遵循法治原则,必须在学校内部维持一种良好的秩序,保证学生的学习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要依法治理学校,提高学校本身的发展能力,在教育学基础上维护学生利益,让广大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有利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洽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新型师生关系将会发出强大的教育能量,促进高校教学、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弼成,李姝辄.交往行为理论观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J].教育与现代化,2010(6).
[2]孙清萍.建构在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6(11).
关键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8568)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
在高等院校,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建立的关系,是以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设计为特征,以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关系。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理应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教师“把学生既当作认识者、学习者和实践者的主体,又当作被教育者认识和教育的对象主体”。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不能继续主导课堂教学的全部,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掌握更多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进展程度,还要理解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改善自我的学习速度与方法,教师要做出引导的姿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情感的共鸣与知识的交流,还要保证学生积极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丰富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有效的开展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论”的观点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时客体地位,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与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要对象,学生学习教师传授的内容与思想,学生的认识不是孤立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具有主动性,学习的主体价值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转化,要注重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之间的转化和结合,学生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要认真分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一些学习内容,将学习重心放在有效的方面。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发展性特点,学生是在不断发展与成长的,学生还未成熟,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理论、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还要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成为综合性人才。第二、主观能动性特点,学生都是自主的本体,学生认识的能力表现出独立性,学生主体对教师客体所传授知识的学习都是一种模仿和学习的进度,表现方式与学习的效果类型各不相同,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主体可以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学生对客体的认识可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客观规律),最终达到实践解决能力的阶段。第三、差异性特点,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存在差异,对待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学习主体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也对学习的整体产生了影响。
三、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路径
认识到教育教学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找到落实这种认识的路径才会使这种认识真正具有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在现有的情况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 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前提
大学教育需要彰显人文精神的光辉,把对学生个体的内在条件、要求和愿望,对学生的遭遇和困惑,欢乐和忧患加以了解、关怀和帮助作为教育教学的当然之义,将充满信心、满怀珍惜和爱怜的情感情怀施于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当代的大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以他们为根本,以他们的成长为成长,以他们的发展为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期盼的是能够真正把他们培养成知识丰富、人格完善、素质提高的人,实施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
2、 赋予学生以应有的权利是关键
当今时代,大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知识库、思想库,大学理应承担社会所赋予的引领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需要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就落实学生主体性而言,高校的民主建设应着重在把本就应该属于学生的权利给予学生。
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必须要注重对主体化学生本身的观念培养,要加强学生本身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认识,要让学生积极认识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学习的选择自由化,要保证学生本身的权益,在学生解决问题方面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与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认真思考和研究教学的细致安排与内容,了解学习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习的科学、有效性,还要建立适当的发展主导,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3、依法治校是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正朝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努力。现代意义的法治包含三个基本涵义:一是意指宏观的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二是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三是意指一种理性的社会状态和良好的法律秩序。依法治校就是指用法律法规治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建立规章制度、日常运作管理、有关纠纷解决等方面严格遵循法治原则,必须在学校内部维持一种良好的秩序,保证学生的学习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要依法治理学校,提高学校本身的发展能力,在教育学基础上维护学生利益,让广大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有利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洽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新型师生关系将会发出强大的教育能量,促进高校教学、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弼成,李姝辄.交往行为理论观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J].教育与现代化,2010(6).
[2]孙清萍.建构在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