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成语题三维透视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5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全面地把握该考点的考查走势,现从取材、题型、解答三个维度上对15道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
  
  一、取材——四冷十热
  
  1.成语爆出四个冷门。2009年高考共考查了50条成语,其中46条成语属于“常见”、“常用”的范畴,但另有4条成语属于“冷僻”词汇,有的就连中学语文老师也感到陌生,大爆冷门。这4条成语如下:
  (1)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全国卷Ⅰ第2题B项)
  (2)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全国卷Ⅰ第2题C项)
  (3)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辽宁卷第13题A项)
  (4)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辽宁卷第13题D项)
  如果说“崇论宏议”、“持平之论”还可以从字面上“意会”出成语的意思的话,那么“春秋鼎盛”、“言人人殊”就完全让考生眼前一片漆黑,根本无从下手。
  2.语境凸显十大热点。2009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的语境非常新颖,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如下十大热点备受关注:
  (1)足球。如: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全国卷Ⅱ第2题C项)
  (2)影视。如: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国卷Ⅱ第2题D项)
  (3)流拍。如: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全国卷Ⅰ第2题D项)
  (4)走穴。如: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宁夏/海南卷第13题C项)
  (5)限塑令。如:“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浙江卷第3题B项)
  (6)疫情防控。如: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山东卷第4题A项)
  (7)金融危机。如: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安徽卷第16题D项)
  (8)传统节日。如: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湖南卷第3题C项)
  (9)传统文化。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辽宁卷第13题B项)
  (10)自主创业。如: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第3题A项)
  
  二、题型——一同四异
  
  1.趋同单项选择。2008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有15套试卷采用了单项选择题型,而天津卷、福建卷则分别采用了填空、举例解释的主观题型;2009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15套命制成语试题的试卷则全部采用了单项选择题型,表现出非常惊人的一致性。
  2.呈现四点差异。
  (1)“选对”、“选错”基本平衡。15道成语题中,选择“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有7道,而选择“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的有8道,各占半壁江山。
  (2)“单考”、“混考”各有千秋。15道成语题中,单独考查成语的有9道,而将成语与实词、虚词或俗语放在一个题目中进行混合考查的有6道。“单考”可以使考查指向集中,而“混考”则可以扩大考查的覆盖面,各展其长。
  (3)“成语替换”题独树一帜。15道成语题中,浙江卷采用了以括号中的成语替换句子中的俗语的题型,在双向的比照中进行动态考查,自成一家。
  (4)“一境通考”题别具一格。15道成语题中,有14道题采用了把一个成语放在一个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考查的形式,而广东卷则采用了把四个成语放在同一个语境中进行考查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解答——八大陷阱
  
  2009年高考共考查了50条成语,其中,使用错误的成语有25条。命题人在试题中共设置了八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要放出眼光,细心识别: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安徽卷第16题C项)
  (2)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四川卷第3题C项)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而(1)句将它望文生义成“撕耳朵,当面命令”的体罚教育了。“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而(2)句将“交臂”(臂膀搂着臂膀,指面对面)望文生义成友谊很深的合作伙伴了。
  2.对象误用。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有的还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1)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全国卷Ⅰ第2题B项)
  (2)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国卷Ⅱ第2题D项)
  (3)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安徽卷第16题B项)
  “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它用于人,而(1)句却将它用于“时代”。“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它用于听觉上的“音”,而(2)句却将它用于视觉上的“画”。“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它用于“书法”,而(3)句却将它用于“新闻采写”。
  3.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江西卷第3题C项)
  (2)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山东卷第4题C项)
  “死得其所”形容死者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它是一个褒义词,(1)句将它用于“恶贯满盈的歹徒”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它是一个褒义词,(2)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4.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辽宁卷第13题C项)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例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就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5.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
  (1)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广东卷第2题C项)
  (2)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湖北卷第3题B项)
  (3)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第3题A项)
  (4)“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妄自尊大B.夜郎自大)(天津卷第3题)
  (5)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山东卷第4题A项)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1)句只断取了“首”之义,而成语中的“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的意义与句子“起领军作用”的语义相悖。“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2)句只断取了“独”、“特”之义,而成语中的“立”、“行”的意义与句子的语义相悖。“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3)句只断取了“小试”之义,而成语中的“有很大的本领”的意义与句子“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语义相悖。“夜郎自大”指狂妄地自高自大。(4)句如果选用“夜郎自大”,就只断取了“自大”之义,而成语中的“夜郎(特点是面积、实力等弱小)”的意义与句子中的“怀才”的语义相悖。“左右为难”指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5)句只断取了“为难”之义,而成语中的“左右”(在“已知的做法”中作出选择)与句子“不知道任何做法”的语义相悖。
  6.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如:
  (1)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第3题B项)
  (2)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山东卷第4题D项)
  (3)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江西卷第3题D项)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动笔就写成。(1)(2)两句均与“动笔”无关,显然都是把它与“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混淆了。“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该成语中的“高”指的是地位,而不是思想,(3)句显然是把它与具有相同词素的成语“高屋建瓴”混淆了。
  7.重心偏移。有些成语如果仅从语意上来看,貌似符合语境要求;但细细推敲成语的侧重点与语境的侧重点,就会发现重心已经偏移。如:
  (1)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重庆卷第3题A项)
  (2)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重庆卷第3题D项)
  (3)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安徽卷第16题D项)
  (4)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江西卷第3题A项)
  (5)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浙江卷第3题C项)
  (6)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浙江卷第3题D项)
  “君子之交淡如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它强调的是交往的方式(偏重精神,而非物质),而不是(1)句中的交往范围、程度。“偷工减料”指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它强调的是产品或工程的“工序和用料”,而不是(2)句中的商品的斤两。该句可用“缺斤短(少)两”。“如履薄冰”比喻戒惧谨慎的心理。它强调的是谨慎的态度,而不是(3)句中的危险的境地。“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它强调的是“用不着想”,而不是(4)句中的“不会想”。“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在(5)句中,“画虎不成反类犬”强调的是学习得到家不到家的问题,而“画蛇添足”强调的是要不要学习的问题。“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在(6)句中,“鲤鱼跳龙门”强调的是身份、地位,“脱胎换骨”强调的是立场、观点。
  8.逻辑相悖。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如: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宁夏/海南卷第13题D项)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京卷第3题D项)
  (3)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浙江卷第3题A项)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1)句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则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3)句中的“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确是“实”,只不过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1)(2)(3)句对成语的使用都违背了语意逻辑。
  透视2009年试题,旨在引领2010年备考。只要广大考生把准高考脉搏、析透高考试题、落实科学对策,就一定能在“正确使用成语”这块高考语文必争之地上“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其他文献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需要歌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歌颂新中国六十年的成就。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独特的角度,以“歌颂祖国”为话题,或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小故事,或写读了经典名著后的感悟,或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激情,或针砭社会上某种现象……  要求能生动、形象、具体地反映主题,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
期刊
【考点解说】    《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的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间接作考查的。  句式和用法属于语法范畴。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等方面;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
期刊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
期刊
【高考真题解析】  一、(2009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是______,______,  
期刊
【考点解说】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误,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作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那个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
期刊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楼外楼”。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
期刊
第Ⅱ卷现代散文阅读分值大,失分率高,不少考生称之为失分岭、伤心坡,究其原因,不外乎平时读书少,语感弱,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再则是训练缺少针对性,解题不得要领。文章是有章法的,鉴赏是有规律的,阅读当然也是有“法”可依的。这里,我们不妨依据高考真题,进行技法研究,准确把握命题特点,从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第一招:定准区间    命题人命题总是有依据的,这依据就存在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做题
期刊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
期刊
读刘建超的小小说《将军印》,主人公——“将军”身上激荡着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以及诚实守信的精神感人肺腑。作者摈弃一切矫揉造作之态,运用鲜活的细节写人。作品特别在组织材料、描写事物,以及通过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来刻画小说的人物,发掘出深刻的主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一)借助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小说的“形象性和流动性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空间形象的展示与时间过程的
期刊
三十年呵 是三十扇   推开向远海的 历史之  窗洞开着   沧海的胸怀与 星空的视野  每一扇窗外都打开一片  波澜壮阔的 中国的风景   百舸竞渡 万鸟回旋  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颅顶上  飘坠的白发 都拉开一道  熠熠的窗帘    三十年呵 是三十本 厚厚的日历   一页一页飘落 远洋的征帆   深山的苗圃与 牡丹的名片  飘落 旗帜的投影  广场的花海与 飞船的尾焰  飘落 月亮的诗集  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