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教育界对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总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却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在实施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时,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创新思想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将信息技术定位于立足实践、注重创新、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与课改前的计算机学科或信息技术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头脑里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真正成功。
二、创新教学设计,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创新设计,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真正的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真正实施创新教学。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好一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CAI课件,选择和编拟可以探究或引申推广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源泉和创新的支点。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活跃和思维,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发现的热情。
2.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创新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范围广、侧重理解的特点,从新教材来看,没有专门谈及具体软件的使用(但却有大量软件使用实例),而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有侧重地展开的。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的现有设备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虽然新教材对于具体软件使用没有太多要求,但我们在讲课时应以一两个典型软件为例,这样,学生上机练习时也有了可操作的东西。二、教学内容的可分层性,针对不同班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的要求有所不同。三、教学内容的整合化,不要以考什么而教什么,在内容上要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四、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要让知识有很强的迁移力,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才能让学不死读书、读死书,把一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创新上机操作过程,重视作业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而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念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理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但是上机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双向教学系统或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上机步骤(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在本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改革创新,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查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在实践中尽可能标新立异。在整个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
一、创新思想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将信息技术定位于立足实践、注重创新、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与课改前的计算机学科或信息技术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头脑里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真正成功。
二、创新教学设计,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创新设计,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真正的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真正实施创新教学。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好一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CAI课件,选择和编拟可以探究或引申推广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源泉和创新的支点。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活跃和思维,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发现的热情。
2.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创新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范围广、侧重理解的特点,从新教材来看,没有专门谈及具体软件的使用(但却有大量软件使用实例),而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有侧重地展开的。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的现有设备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虽然新教材对于具体软件使用没有太多要求,但我们在讲课时应以一两个典型软件为例,这样,学生上机练习时也有了可操作的东西。二、教学内容的可分层性,针对不同班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的要求有所不同。三、教学内容的整合化,不要以考什么而教什么,在内容上要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四、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要让知识有很强的迁移力,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才能让学不死读书、读死书,把一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创新上机操作过程,重视作业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而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念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理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但是上机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双向教学系统或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上机步骤(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在本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改革创新,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查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在实践中尽可能标新立异。在整个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