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贴纸以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深受幼儿喜欢。原方案能运用这一素材帮助幼儿在说说、贴贴中归纳零星的经验,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在处理材料与关键经验的关系上可作以下思考:
一、分析材料价值,确立关键经验。原方案看似充分运用了材料,实则未能围绕关键经验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要想真正发挥此材料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价值,教师一定要确立关键经验。如,该活动可以从美术领域人手,引导幼儿先欣赏贴纸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再尝试运用贴纸装饰、美化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立足于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贴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害处,帮助幼儿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
二、围绕关键经验,设计目标内容。原方案由于关键经验不集中,使得目标制定较为笼统,环节与内容也较多,教师在实施中较难把握活动重点。如果该活动是以美术领域中的认知线索来确立关键经验,就可将目标设计为:1,欣赏、感知生活中贴纸的丰富与多样;2,会选择不同的贴纸,根据所装饰物品的特点,运用对称、按规律排列等方式装饰物品,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教师可据此设计相契合的环节与内容,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获得提升。
三、关注运用效益,提升儿童经验。原方案四个环节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线索与经验的有序推进,再加上内容杂、环节多,浅尝辄止,导致缺乏对经验的有效提升。教师在确立目标后,应从幼儿的原有经验入手,有重点地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幼儿有效提升经验。如分类可以提升幼儿对贴纸内容的认识;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宜的贴纸,并运用不同方法装饰物品,这无疑是对幼儿的挑战,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感知贴纸的多样性。
让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孙琴干
原方案能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值得肯定。但欠缺的是幼儿未能主动、有效地学习。
第一,原方案在一次活动中整合了语言、数学、社会(环保)、美术等领域的学习,容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以致幼儿的学习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整合,从系统论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和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原方案中几个部分彼此孤立、缺乏联系、相互凑合,并不能真正实现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其这样,不如让幼儿就某个领域深入学习。譬如,侧重语言领域,可以组织幼儿根据贴纸图意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侧重数学领域,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贴纸的内容、颜色、材料、大小、形状等多种角度分类;侧重环保话题。可以在组织幼儿讨论贴纸的用途、正确用法以及滥用贴纸的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适度购买、收藏贴纸,而不能乱买乱贴。造成浪费;侧重美工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应体现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而不应只是让幼儿获得看似丰富实则零散、割裂、浅层次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原方案过于重视教师的“教”,相对忽略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分类环节,教师将“依据贴纸内容”这一分类标准直接告诉了幼儿,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幼儿不能真正获得分类的概念和技能。教师不妨先让幼儿自己尝试分类,然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分类,逐渐让他们意识到分类标准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难免会出错,但幼儿的错误恰恰是教育契机,教师可趁机进行引导,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反思中反复尝试,自我修正错误,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皮亚杰曾告诫我们:学习是比教学更为根本的过程;成人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直接地把知识“教给”孩子,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学习……
一、分析材料价值,确立关键经验。原方案看似充分运用了材料,实则未能围绕关键经验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要想真正发挥此材料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价值,教师一定要确立关键经验。如,该活动可以从美术领域人手,引导幼儿先欣赏贴纸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再尝试运用贴纸装饰、美化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立足于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贴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害处,帮助幼儿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
二、围绕关键经验,设计目标内容。原方案由于关键经验不集中,使得目标制定较为笼统,环节与内容也较多,教师在实施中较难把握活动重点。如果该活动是以美术领域中的认知线索来确立关键经验,就可将目标设计为:1,欣赏、感知生活中贴纸的丰富与多样;2,会选择不同的贴纸,根据所装饰物品的特点,运用对称、按规律排列等方式装饰物品,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教师可据此设计相契合的环节与内容,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获得提升。
三、关注运用效益,提升儿童经验。原方案四个环节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线索与经验的有序推进,再加上内容杂、环节多,浅尝辄止,导致缺乏对经验的有效提升。教师在确立目标后,应从幼儿的原有经验入手,有重点地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幼儿有效提升经验。如分类可以提升幼儿对贴纸内容的认识;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宜的贴纸,并运用不同方法装饰物品,这无疑是对幼儿的挑战,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感知贴纸的多样性。
让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孙琴干
原方案能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值得肯定。但欠缺的是幼儿未能主动、有效地学习。
第一,原方案在一次活动中整合了语言、数学、社会(环保)、美术等领域的学习,容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以致幼儿的学习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整合,从系统论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和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原方案中几个部分彼此孤立、缺乏联系、相互凑合,并不能真正实现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其这样,不如让幼儿就某个领域深入学习。譬如,侧重语言领域,可以组织幼儿根据贴纸图意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侧重数学领域,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贴纸的内容、颜色、材料、大小、形状等多种角度分类;侧重环保话题。可以在组织幼儿讨论贴纸的用途、正确用法以及滥用贴纸的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适度购买、收藏贴纸,而不能乱买乱贴。造成浪费;侧重美工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应体现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而不应只是让幼儿获得看似丰富实则零散、割裂、浅层次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原方案过于重视教师的“教”,相对忽略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分类环节,教师将“依据贴纸内容”这一分类标准直接告诉了幼儿,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幼儿不能真正获得分类的概念和技能。教师不妨先让幼儿自己尝试分类,然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分类,逐渐让他们意识到分类标准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难免会出错,但幼儿的错误恰恰是教育契机,教师可趁机进行引导,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反思中反复尝试,自我修正错误,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皮亚杰曾告诫我们:学习是比教学更为根本的过程;成人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直接地把知识“教给”孩子,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学习……